陈英楠
,
宋立新
,
刘明明
,
任亮
,
张明耀
,
张会轩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采用乳液接枝聚合技术在粒径300nm的聚丁二烯(PB)乳胶粒子上接枝苯乙烯(St),制备了核壳比(PB与PS的质量比)为70/30的PB-g-PS接枝共聚物.将其与高抗冲聚苯乙烯(HIPS)、聚苯醚(PPO)和聚苯乙烯(PS)树脂进行熔融共混制得了一系列HIPS/PPO/PS/PB-g-PS共混物,研究了PPO/PS的组成对共混物力学性能和形态结构的影响.结果发现,在HIPS/PPO/PS共混体系中引入PB-DPS后,HIPS中的大粒径橡胶粒子(2μm~4 μm)和PB-g-PS小粒径橡胶粒子(300 nm)具有良好的协同增韧作用;随着基体中PPO含量的增加,共混物的冲击强度、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均呈上升趋势;当PPO/PS质量比在25/75~ 50/50范围内3时,共混物冲击强度出现突变式增大,由300 J/m提高至600 J/m.形态结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基体中PPO含量增加,PB-g-PS弹性体粒子在基体中的分散程度获得明显改善;当PPO质量分数低于10%时,主要为银纹屈服形变;当PPO质量分数高于20%时,主要为剪切屈服形变.
关键词:
聚苯乙烯
,
聚苯醚
,
力学性能
,
形态结构
,
形变机理
刘继纯
,
宋文生
,
井蒙蒙
,
陆昶
,
潘炳力
,
杜西刚
复合材料学报
以无卤阻燃剂三聚氰胺氰尿酸盐(MCA)为改性剂,采用熔体共混法制备了改性聚苯醚/聚苯乙烯(PPO/PS)复合材料。通过XRD和SEM对MCA-PPO/PS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进行了表征,重点研究了复合材料的燃烧性能和流动性能。研究发现:在复合材料的制备和加工过程中MCA的微观结构并没有发生任何变化,因此复合材料中MCA的阻燃作用不变。MCA在复合材料中分散比较均匀,无明显团聚现象。与纯PS相比,质量比为100∶100的PPO/PS在燃烧时的氧指数增加5.4%,热释放速率峰值降低33.1%,但总烟释放量增加近1.5倍。在PPO/PS中加入MCA后得到的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随着MCA用量增加而逐渐增强,发烟量大幅度降低,同时熔体黏度减小,流动性增加。在MCA-PPO/PS复合材料中加入5%、25%和45%质量分数的MCA可分别使复合材料的总烟释放量比PPO/PS降低43.7%、82.6%和91.6%。PPO/PS的阻燃机制为凝聚相成炭阻燃,随着MCA用量增加,MCA-PPO/PS复合材料的阻燃机制逐渐转变为气相稀释和对聚合物基体的冷却效应。加入MCA对MCA-PPO/PS复合材料可同时起到阻燃、抑烟和改善加工流动性的作用。
关键词:
三聚氰胺氰尿酸盐
,
聚苯醚/聚苯乙烯
,
复合材料
,
燃烧性能
,
流动性能
郭正虹
,
申瑜
,
吴煜
,
程捷
,
方征平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以活性单体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对聚苯醚(PPO)进行熔融接枝,制备PPO-g—GMA接枝共聚物,以此作为相容剂与PPO和尼龙6(PA6)熔融共混,重点研究了PPO-g—GMA含量对共混物形态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在PPO-PA6(质量比60/40)共混物中加入相容剂PPO-g-GMA后,PPO-g-GMA中的环氧基团与PA6分子链上的端氨基或端菝基发生反应,增强了界面粘附力,相形态由海-岛结构转变为双连续结构,共混物的拉伸强度和冲击强度提高,吸水性降低。在PPO-g—GMA添加量为5phr时,拉伸强度由42.0MPa增加到59.5MPa,冲击强度由2kJ/m2增加到3.7kJ/ml,同时吸水性由1.75%下降到1.46%。
关键词:
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
,
聚苯醚
,
聚酰胺
,
接枝
,
增容
汪存东
,
张丽华
,
罗运军
,
夏敏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以大分子聚四氢呋喃二醇低聚物为起始剂制备聚环氧丙烷聚四氢呋喃共聚醚(PPO-PTHF-PPO)的产物中会残留一些未参加反应的聚四氢呋喃低聚物,这些低聚物很难用一般的提纯方法除去.文中根据分子蒸馏技术的特点,应用刮膜式分子蒸馏装置对PPO-PTHF-PPO共聚醚进行了提纯研究.考察了加热温度、提纯次数等条件对共聚醚的提纯效果的影响.结果发现在真空度为0.1 Pa,转速为200r/min,加热温度为180℃,经过两次分子蒸馏后可以有效除去共聚醚中的低聚物和小分子,提纯后的共聚醚纯度可以达到99.95%,分子量分布降低到1.57,并且提纯后的共聚醚不用干燥可直接用于聚氨酯的生产.
关键词:
分子蒸馏
,
共聚醚
,
提纯
,
低聚物
何栋
,
唐婷
合成材料老化与应用
将聚苯醚(PPO)与聚氯乙烯(PVC)共混,通过模压发泡方法制备了PVC/PPO泡沫材料.通过SEM观察了泡沫塑料的微观结构,利用DSC对复合材料的热性能进行了分析,并研究了材料的尺寸稳定性和吸水性.结果表明:泡沫塑料的泡孔细小、均匀、致密,泡孔的孔径为150μm~200μm;PPO的加入,明显改善了复合材料的耐热性能,减小了吸水率.
关键词:
聚氯乙烯
,
聚苯醚
,
泡沫材料
,
耐热性能
冯威
,
励杭泉
,
高瑜
,
武德珍
,
金日光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研究了PPO-g-MA对PPO/PA6/SEBS共混体系的原位增容作用和SEBS对PPO/PA6的增韧作用.PPO/PA6/SEBS共混物的TEM结果表明,SEBS分散在PPO中,而PPO又分散在PA6基体中.TEM和SEM的结果均表明,PPO-g-MA细化了分散相的相畴,增加了界面强度;冲击实验的结果表明,PPO-g-MA和SEBS的用量分别为20%~25%和10%~15%时,体系发生脆韧转变.
关键词:
聚苯醚
,
聚酰胺
,
反应挤出
,
共混物
,
原位增容
汪存东
,
罗运军
,
夏敏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以大分子聚四氢呋喃醚二醇为引发剂,三氟化硼乙醚络合物为催化剂,环氧丙烷经阳离子开环聚合,直接在聚四氢呋喃醚二醇的两端接上了聚环氧丙烷的链段,从而制备出了一种全新结构的PPO-PTHF-PPO端羟基三嵌段共聚醚;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1H-NMR和13C-NMR)对产物进行了表征,通过凝胶渗透色谱测出了产物的相对分子质量.研究了反应条件对聚合产率以及产物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温度为0℃,反应时间为5h,催化剂用量为环氧丙烷摩尔数的3%时最为理想,并且可以通过大分子引发剂的用量来调节共聚醚产物的相对分子质量.
关键词:
聚四氢呋喃醚二醇
,
嵌段共聚醚
,
环氧丙烷
,
阳离子开环聚合
吉亚丽
,
李文刚
,
马敬红
,
潘利华
,
梁伯润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采用一种新的制备PPO/PA6共混物的方法,从己内酰胺(CL)单体出发,在聚苯醚(PPO)存在下阴离子开环聚合己内酰胺,由于其中一部分PPO主链上接枝了活性苯酯基团,能促进PA6链在其上增长,从而同时形成了PA6均聚物与PPO-g-PA6接枝共聚物,实现了原位聚合与原位增容的同步实施,并用SEM对其微观相形态结构进行了研究,控制共混条件可制备PA6纳米分散的PPO/PA6共混物.
关键词:
聚苯醚
,
尼龙6
,
原位增容
,
原位聚合
,
纳米共混物
冯威
,
毛立新
,
励杭泉
,
李齐方
,
武德珍
,
金日光
材料研究学报
doi:10.3321/j.issn:1005-3093.2000.02.008
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了PPO/SEBS和PPO/SEBS-g MAH共混物的常温缺口冲击断面,发现PPO/SEBS共混体系的冲击断面上有大量韧窝;PPO/SEBS-g-MAH共混体系则呈现中心为棒,四周为环的冲击断面形貌.对PPO/SEBS-g-MAH冲击断面的应力发白区的SEM观察结果表明在冲击断面下方,合金发生大的取向;TEM的观察结果显示在应力发白区内,弹性体周围存在大量的微穴,未发现银纹.
关键词:
PPO/SEBS-g-MAH
,
网状结构
,
冲击断面
,
微观形变
汪晓东
,
张强
,
金目光
材料研究学报
doi:10.3321/j.issn:1005-3093.2002.02.016
考察了采用马来酸酐接枝乙烯-1辛烯共聚物(POE g-MA)反应挤出增韧聚苯醚(PPO)/尼龙6合金体系的力学性能和亚微相态.结果表明.POE与PPO/尼龙6合金的相容性差.增韧效果不佳.POE接枝MA后.通过其分子链上的MA官能团与PPO/尼龙6合金分子链上的氨基反应.获得良好的界面粘结性和相容性.使合金的缺口冲击强度获得大幅提高.POE-g-MA增韧PPO/尼龙6合金的韧性随MA接枝率的增加而提高.通过与MA的接枝.可显著提高POE与PPO/尼龙6合金的界面粘结性和在合金基体中的分散性.并明显减小POE粒子的直径流变性能研究表明.由于在反应挤出过程中POE-g-MA分子链上的酸酐官能团与尼龙6上的氨基发生化学反应.使POE g-MA增韧PPO/尼龙6合金的熔体粘度随POE-g MA的接枝率的增加而显著提高
关键词:
PPO/尼龙6合金
,
POE-g-MA
,
反应挤出
,
增韧
,
亚微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