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德斐
,
林国标
,
舒大禹
,
陈强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利用Gleeble 1500热模拟试验机和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试验装置(SHPB)对T2铜进行常温下准静态压缩试验和高应变率下的冲击压缩实验,获得不同应变率下的应力-应变曲线.结果表明:T2铜在动态冲击下的强度明显高于准静态压缩下的强度,具有显著的应变率强化效应;在动态冲击较低应变速率的区域内,T2铜的塑性流动应力对应变率很敏感,具有明显的应变强化和应变率强化效应.但在动态冲击较高应变速率的区域内,发生相同变形时的应力水平相差不大,表现出对应变率变化不敏感的性质.对传统的Johnson-Cook本构模型进行修正,拟合曲线与试验曲线吻合较好.
关键词:
T2铜
,
霍普金森压杆试验
,
应变率效应
,
本构模型
侯林涛
,
陈文革
,
刘盈斌
,
罗启文
,
王碧轩
材料热处理学报
采用高温真空熔铸法制备45钢/T2铜复合材料,通过拉伸/剪切试验、扫描电镜观察及能谱分析、硬度测定仪等设备分析钢铜复合界面的结合强度、显微结构及显微硬度、过渡区的成分变化等.结果表明:在(1150 ±50)℃、4.0×10-2 Pa真空条件下熔铸制备的钢铜复合材料,界面结合紧密、呈锯齿状、无冶金缺陷,Cu、Fe金属原子发生互扩散现象,形成一个宽度约60 μm的过渡区,其显微硬度介于T2铜和45钢之间,组织是Fe-Cu的固溶体,复合材料的抗拉/剪强度分别是278 MPa、217 MPa,断裂发生在铜端.断裂机制是铜的微孔聚合性断裂.而且随着熔铸温度的升高,复合界面结合更紧密、锯齿状突起更明显、元素扩散更充分.
关键词:
45钢
,
T2铜
,
复合材料
,
真空熔铸
,
界面分析
侯林涛
,
陈文革
,
刘盈斌
,
罗启文
材料研究学报
用真空熔铸法制备45/T2、304/T2复合材料,用金相观察、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X射线衍射、力学性能测试等手段研究了钢铜复合界面的结合强度、显微组织、显微硬度、界相区的成分变化等.结果表明:钢铜基体中的Fe、Cr、Cu等合金元素在界面发生了相互扩散,形成了新的铁碳化合物(CFe15.1)和固溶体Cu081Ni0、Cr-Ni-Fe-C相.在界面上有齿状的过渡带,未出现明显的金属间化合物,其显微硬度最大值为183/119 HV,宽度约为60-70μm.钢铜复合材料的抗拉、抗剪强度分别278/263 MPa、217/201MPa,拉伸断口均出现在T2铜侧,远离界面扩散区域;界面结合机制均为扩散冶金结合,强度高于纯铜的抗拉/抗剪强度;在(1150士50℃、4.0×102Pa)条件下,与Cr、Ni等合金元素相比,Fe在Cu液中的扩散能力最强,而Cu对改善304/45钢的基体稳定性和强度也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复合材料
,
45钢
,
304不锈钢
,
T2铜
,
真空熔铸
,
界面分析
白莉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采用脉冲加压真空扩散连接工艺对铝合金5083与T2铜进行连接,利用扫描电镜和EDS对焊接接头的微观组织及元素扩散行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焊接压力为2~5 MPa、焊接温度为540℃下保温60 min的工艺下,焊接接头最高抗拉强度为197 MPa,试样拉伸断口呈脆性断裂特征.
关键词:
脉冲加压
,
抗拉强度
,
真空
,
脆性断裂
刘建华
,
许广兴
,
吴昊
,
李松梅
材料工程
doi:10.3969/j.issn.1001-4381.2004.10.001
采用高温熔盐灼烧法研究T2钛合金高温腐蚀动力学及腐蚀行为.分别在500,600,700,800℃的Na2SO4或Na2SO4(80%)+NaCl(20%)环境中发现T2钛合金腐蚀增重符合直线规律,直线通式为y=KLt.随着温度的增加,直线的速率常数KL增大.混合盐Na2SO4(80%)+NaCl(20%)比纯Na2SO4的加速腐蚀作用更加明显.在Na2SO4或Na2SO4(80%)+NaCl(20%)中,T2钛合金随温度升高,氧化膜的完整性降低.合金中Al,Zr等元素在腐蚀中向合金表面扩散,而盐中的S,Cl等元素则向合金内部扩散.
关键词:
钛合金
,
高温腐蚀
,
动力学
刘红
,
任连保
,
马余选
,
杨广义
钛工业进展
doi:10.3969/j.issn.1009-9964.2005.04.008
通过对TA2与T2的性能分析和试验,确定了焊接方法及焊接工艺参数,获得了优质的焊接接头,解决了TA2与T2异种金属焊接的技术难题,并成功地应用于化工设备的制造.
关键词:
TA2
,
T2
,
异种金属
,
焊接
杨扬
,
安宇龙
,
汪冰峰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采用平板爆炸复合方法制备T2/QBe2复合板材,并利用金相和扫描电镜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对复合界面附近处QBe2和T2侧产生的绝热剪切变形及形变孪生的微观特征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由于T2和QBe2在物理性能、力学性能和热学性能上的差异,在爆炸载荷条件下只在QBe2中产生绝热剪切带,并且绝热剪切带内分布有十分细小的等轴晶;带内晶粒取向基本相同,带与带之间基体中的晶粒取向也基本相同,且两者还存在较大的取向差;爆炸冲击加载后,QBe2和T2两侧均产生了形变孪晶.
关键词:
爆炸复合
,
绝热剪切带
,
形变孪晶
,
电子背散射衍射
王成国
,
陈文华
,
董丰波
腐蚀与防护
为了研究Al/Cu异种材料搅拌摩擦焊焊缝的耐腐蚀性能,对4mm的5A06和T2搅拌摩擦焊焊接接头进行了浸泡腐蚀试验。结果表明,焊缝区的耐腐蚀性能比铝合金母材要差,而焊缝铝铜结合过渡区耐腐蚀性能最差,并在该区域产生了腐蚀沟。电子能谱和X射线衍射物相分析结果发现,在过渡区Mg含量比其它区域高,而且有少量Al4Cu9产生,它的自腐蚀电位比铝高,这是导致该区域严重腐蚀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铝/铜异种材料
,
搅拌摩擦焊
,
耐腐蚀性
吴军
,
李晓刚
,
董超芳
,
张三平
,
周建龙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通过现场暴露实验,研究了紫铜T2和黄铜H62在西沙群岛典型热带海洋大气环境中暴露1、3、6个月后的腐蚀行为。采用扫描电镜观察腐蚀产物的表面和断面微观形貌,并用能量色散谱(EDS)和X射线衍射仪(XRD)分析了腐蚀产物元素和组成。测试紫铜T2和黄铜H62电化学阻抗谱(EIS)。结果表明,紫铜T2和黄铜H62在西沙海洋大气环境中暴露早期均发生了明显的局部腐蚀,O和Cl-是促进早期腐蚀的主要原因,高的相对湿度、温度、Cl-含量和长日照以及砂石粉尘对铜及铜合金的腐蚀起到加速作用。紫铜T2的主要腐蚀产物为Cu2O,黄铜H62的主要腐蚀产物为Cu3Cl4(OH)2和Zn5(OH)8Cl2•H2O。
关键词:
紫铜T2
,
brass
,
Xisha islands
,
atmospheric corrosion
,
E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