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开勇
,
李雷
,
冀国良
,
李强
材料热处理学报
利用Gleeble-3500型热模拟试验机研究不同加热温度(900 ~1200℃)和保温时间(3~60 min)下轴承钢M50NiL的奥氏体晶粒长大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加热温度的升高和保温时间的延长,M50NiL钢奥氏体晶粒尺寸都会增大.在温度低于1100℃时,奥氏体晶粒长大较缓慢,M50NiL钢表现出良好的抗晶粒粗化能力,但是当温度升高到1200℃时,保温时间小于30 min时,奥氏体晶粒迅速长大;通过对试验数据进行线性拟合得出了M50NiL钢奥氏体晶粒长大模型.
关键词:
M50NiL钢
,
奥氏体晶粒长大
,
晶粒粗化
娄艳芝
,
罗庆洪
,
李春志
,
赵振业
航空材料学报
doi:10.3969/j.issn.1005-5053.2012.4.008
应用高分辨电子显微镜(HREM)观察M50NiL高温渗碳轴承钢中的马氏体和强化相Fe2Mo的形貌、结构及其与马氏体的取向关系.分析结果表明:M50NiL高温渗碳轴承钢心部组织主要为板条马氏体,表层组织主要为片状马氏体,其亚结构孪晶的孪生面为{211}晶面族;M50NiL钢中观察到纳米级强化相Fe2Mo,长条状,宽约2~3nm;部分Fe2Mo沿马氏体的孪生面生长,生长方向为[111]M;纳米级强化相Fe2Mo与马氏体的取向关系为:{112}M∥{001}Fe2Mo,[111]M∥[100]Fe2Mo.
关键词:
M50NiL钢
,
马氏体
,
Fe2Mo
,
取向关系
李红斌
,
郑明月
,
田伟
,
徐树成
,
田亚强
机械工程材料
doi:10.11973/jxgccl201611007
利用Gleeble-3500型热模拟试验机,研究了 M50NiL 齿轮钢在变形温度为1123.15~1423.15 K、应变速率为0.005~10 s-1条件下的变形行为,并对实测流变曲线进行了摩擦修正;基于应变速率和变形温度对金属高温变形的耦合效应,建立了基于Johnson-Cook(J-C)模型的耦合流变应力本构方程并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对试验钢流变曲线摩擦修正后,得到的流变应力比实测值小;经变形参数耦合修正后的J-C耦合本构方程计算得到的流变应力与摩擦修正后流变应力的平均相对误差为3.08%,其预测精度高于传统J-C本构方程(平均相对误差为14.31%)的.
关键词:
摩擦修正
,
热变形
,
Johnson-Cook(J-C)模型
,
本构方程
谢孝昌
,
贺自强
,
耿小颖
,
李志明
,
董翠
材料工程
doi:10.3969/j.issn.1001-4381.2011.07.013
研究了试样表面粗糙度和清洗方式对M50NiL钢中微量氧含量测定结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试样表面粗糙度由Ra3.2降低至Ra0.8,再降低至Ra0.2时,氧含量测定值逐步降低并趋于稳定.其中,乙醇擦洗加丙酮超声波清洗是有效的表面清洗方式,经其处理后,表面粗糙度Ra3.2,Ra0.8,Ra0.2的氧含量测定值分别为6.65×106~,5.95×10-6,5.55×10-6,氧含量测定值均稳定在(6±1)×10-6范围内,且不同表面粗糙度的氧含量测定值基本一致.而只用乙醚浸泡的试样,氧含量测定值较高;酸洗过的试样,氧含量测定值偏高,且随表面粗糙度的波动较大.
关键词:
氧含量
,
表面粗糙度
,
清洗方式
丁开勇
,
李雷
,
冀国良
,
李强
机械工程材料
doi:10.11973/jxgccl201703013
通过热压缩模拟试验研究了变形温度、变形量和应变速率对M50NiL轴承钢动态再结晶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变形温度低于900 ℃时,不会发生动态再结晶;温度升高到1 000 ℃时,再结晶进行得不充分,形成了混晶组织;当温度达到1 100 ℃时,动态再结晶完成充分,得到了细小均匀的等轴晶;温度升高到1 200 ℃时,晶粒有粗化的倾向;在变形温度为1 100 ℃和应变速率为10 s-1的条件下,随着变形量增加,动态再结晶形核率逐渐提高,当变形量增大到60%时,动态再结晶完成充分;在变形温度为1 100 ℃和变形量为60%的条件下,随着应变速率增大,动态再结晶形核率提高,当应变速率为20 s-1时,动态再结晶全部完成,得到细小、均匀分布的等轴晶.
关键词:
热压缩
,
M50NiL轴承钢
,
动态再结晶
罗庆洪
,
李春志
,
娄艳芝
,
赵振业
金属学报
doi:10.3724/SP.J.1037.2011.00560
本文以渗碳热处理后的M50NiL钢为研究对象,利用Vickers硬度计,XRD,TEM,HRTEM以及旋转弯曲疲劳试验仪对普通磨削和精密磨削后试样表面变质层微观结构和硬度及试样的疲劳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进刀量不同的2种磨削工艺获得的试样表面粗糙度不同,表面变质层微观结构和硬度以及试样疲劳性能差别较大.精密磨削对试样硬度产生影响的深度较小.普通磨削表面变质层奥氏体含量较多,呈现明显的奥氏体.有效晶粒”现象;精密磨削表面变质层则为非常细小的变形马氏体组织,呈现明显的纳米级马氏体.有效晶粒”现象;“有效晶粒”之间无明显的界面,且晶面扭转现象明显,相邻“有效晶粒”之间转动角度最大可达14°,同时“有效晶粒”内部晶面也存在轻微扭转现象;精密磨削工艺试样的旋转弯曲疲劳寿命约为普通磨削的13倍.
关键词:
M50NiL 钢
,
磨削变质层
,
显微硬度
,
微观组织
,
疲劳性能
谷臣清
,
楼秉哲
,
井晓天
,
沈福三
钢铁
采用三点弯曲、单边V型缺口试样,沿缺口渗碳,测试渗碳淬硬层断裂韧性的试验方法,研究了碳、氮含量和冷处理及回火温度对M50NiL钢渗层断裂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渗碳层中附加渗入微量氮对二次硬化和断裂韧性的提高都有利,它使淬硬层的断裂韧性明显高于钢的常规渗碳钢和M50钢.
关键词:
断裂韧性
,
渗碳
,
轴承钢
李文东
,
吴春雷
,
唐光泽
,
马欣新
,
赵开礼
材料热处理学报
利用Gleeble 1500D热模拟试验机进行M50钢不同热变形量的试验.采用Quanta 200FEG型扫描电镜背散射电子像研究大块碳化物的分布情况.研究发现,20%变形量时,M50钢大块碳化物即发生了破碎的现象;当变形量达40%时,破碎的大块碳化物出现了明显的团聚.
关键词:
M50钢
,
热变形
,
碳化物
周丽娜
,
唐光泽
,
马欣新
,
吴廷宝
,
马芳
,
赵开礼
材料热处理学报
利用电解分离萃取、光学显微镜以及X射线衍射等方法分析了奥氏体化温度对M50钢碳化物溶解、晶粒尺寸以及残留奥氏体含量等组织转变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奥氏体化温度为1000 ℃时,M23C6已经全部溶解,而M6C也已于1100 ℃下完全溶解,继续升高奥氏体化温度,剩余碳化物类型不再发生变化;当奥氏体化温度为1120℃时,出现个别晶粒长大现象,而温度达1140℃时,平均晶粒直径达37 μm,晶粒度已经达6.5级;随奥氏体化温度的升高残留奥氏体含量逐渐增加,当奥氏体化温度为1200℃时,残留奥氏体含量达30%.
关键词:
奥氏体化温度
,
碳化物
,
残留奥氏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