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婷婷
,
任亮
,
李明远
,
张明耀
,
张会轩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通过调整共聚单体的组成(St/AN)及聚丁二烯与共聚单体的投料比,合成了一系列具有不同接枝共聚组成和核壳比的ABS接枝共聚物。将其与氯化聚氯乙烯CPVC树脂熔融共混,研究了CPVC/ABS共混物的性能和形态结构。结果表明,SAN共聚物和CPVC树脂为不相容体系,但当SAN共聚物中AN含量为20%~25%时,两者之间表现出较强的相互作用。CPVC/ABS共混物的力学性能和形态结构显著地依赖于接枝SAN共聚物的AN含量和ABS接枝共聚物的核壳比,当AN含量为20%~25%、核壳比为40/60时,ABS橡胶粒子能够均匀地分散在CPVC基体树脂中,共混物表现出良好的冲击韧性。
关键词:
氯化聚氯乙烯树脂
,
ABS接枝共聚物
,
共混物
,
性能
,
形态结构
皮红
,
周诗雨
,
郭少云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研究了不同结构的弹性粒子--ABS、CPE、ACR对氯化聚氯乙烯(CPVC)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三种弹性粒子均能有效地改善CPVC的冲击强度,提高其断裂伸长率,如在CPVC中加入12 phr的ABS,其冲击强度可增加177.7%.但同时,材料的拉伸强度受损.CPE-ABS和CPE-ACR二元复合弹性体对CPVC有较好的协同增韧作用.加入二元复合弹性体后,体系的断裂机制将发生脆-韧转变.
关键词:
氯化聚氯乙烯
,
增韧
,
弹性粒子
,
协同作用
刘云华
,
刘旭思
合成材料老化与应用
氯化聚氯乙烯( CPVC)酸相法生产工艺是通过用一定浓度的盐酸介质替代水介质进行的氯化反应,使氯化反应的均匀性提高,产品氯含量稳定,热稳定性明显提高。通过控制通气量及反应时间等反应参数,可以得到不同氯含量及其他性能参数的氯化聚氯乙烯( CPVC ),产品满足不同的需要。本工艺方法简单、生产效率高、产品均匀性和稳定性好。
关键词:
氯化聚氯乙烯(CPVC)
,
酸相法
,
氯化生产工艺
吕晓宁
,
陈云逸
,
王军
,
顾倩倩
,
刘倩文
膜科学与技术
doi:10.16159/j.cnki.issn1007-8924.2016.03.009
采用非溶剂致相分离法制备了氯化聚氯乙烯(CPVC)膜,考察了铸膜液的聚合物含量与温度、凝胶浴温度与凝胶浴中溶剂含量对CPVC膜微观结构及其性能影响.结果表明,铸膜液的聚合物含量与温度、凝胶浴中溶剂质量分数在60%以下及凝胶浴温度为20℃以下时,CPVC膜的断面均为致密皮层、指状孔及大孔支撑层构成的非对称膜;凝胶浴中溶剂质量分数达到80%及凝胶浴温度在30℃以上时,CPVC膜断面变为多孔皮层和海绵状结构构成的非对称膜,在所研究范围内,CPVC膜对牛血清蛋白(BSA)的截留率在87%以上,膜的水通量范围为111~1 287.89 L/(m2·h).与文献比较,CPVC膜的过滤性能及机械性能均远优于聚氯乙烯(PVC)膜.
关键词:
氯化聚氯乙烯
,
微观结构
,
膜性能
,
铸膜工艺条件
李侃社
,
李树良
,
陈创前
,
康洁
复合材料学报
采用微波辐照法制备了膨胀石墨(EG),利用EG、氯化聚乙烯(CPE)和聚氯乙烯(PVC)的固相剪切碾磨(S3 M)制备了EG-CPE-PVC复合粉体,复合粉体进一步与PVC、热稳定剂和增塑剂混匀,经塑化和模压成型得到类石墨烯/CPE-PVC复合材料.用粒度分析、XRD、AFM、SEM和TEM等手段表征了复合粉体及其复合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结果表明:S3M实现了体系的粉碎、分散,EG片层的剥离及与CPE-PVC的纳米复合.CPE的加入实现了EG的进一步剥层,使EG片层的厚度达到1~3层,达到了EG的石墨烯化目标.当EG质量分数为3%时,类石墨烯/CPE-PVC复合材料的电导率呈指数上升,与PVC相比提高了8个数量级;当EG质量分数超过4%时,电导率再次激增,出现逾渗现象;在EG质量分数为5%时,电导率达到0.01 S/m,复合材料表现出良好的抗静电性能.
关键词:
固相剪切碾磨
,
氯化聚乙烯
,
聚氯乙烯
,
膨胀石墨
,
石墨烯
魏荣宝
,
梁娅
,
孟淑琴
,
魏凌云
,
孙萍
,
王卉
,
黄文强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在无水THF及NaH存在下,将聚氯乙烯(PVC)树脂与N-甲氨基吡啶反应,制成聚氯乙烯支载的N-烷基-N-甲基氨基吡啶线状高分子催化剂.与其它高聚物支载的DMAP催化剂相比,该催化剂可溶于有机溶剂,使醇的酰化反应近似为均相反应,反应毕后,只要向体系内加入水,催化剂可以固体状态与反应液分离,处理后可循环使用.通过芳樟醇的乙酰化反应,对其催化活性进行研究,其较好的反应条件是:芳樟醇0.1 mol,乙酐0.15 mol,催化剂2 g,反应时间20 h,反应温度55 ℃,醇的转化率99%,芳樟酯的收率57%.
关键词:
聚氯乙烯支载N-烷基-N-甲基氨基吡啶
,
乙酰化反应
,
芳樟醇
于波
,
卫秀成
,
李培勋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以轻度脱氯化氢的聚氯乙烯(PVC)、丙烯酸丁酯(BA)、二乙烯基苯(DVB)为原料,采用悬浮溶胀接枝共聚的方法合成一种新型高吸油性树脂.研究了BA含量、DVB用量、过氧化苯甲酰(BPO)用量等因素对其吸油性能的影响.该树脂对含氯的有机溶剂具有较高的吸附性,最高可吸三氯甲烷38 g/g,氯苯31 g/g.其对甲苯等其它有机溶剂的吸附性能与烷基丙烯酸酯型低交联吸油树脂的吸油性能相当.
关键词:
聚氯乙烯
,
吸油树脂
,
接枝共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