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79105)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六氢吡啶对α-磷酸氢锆的研究

孙美丹 , 傅相锴 , 周杰 , 曾仁权 , 牛丽明 , 陈静蓉

功能材料

α-磷酸氢锆α-Zr(HPO4)2·H2O是一类典型的层状结构的多功能材料,本文首次报道了非芳香杂环化合六氢吡啶对α-ZrP的反应.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IR)、X射线粉末衍射(XRD)和TG-DSC热分析对α-ZrP的复合物α-ZrP-HHP进行了表征.研究表明,六氢吡啶的插入使间距增大0.59nm,插入的六氢吡啶客体分子在主体底物中形成双层分子,一个α-ZrP分子刚好接受一个六氢吡啶分子.

关键词: α-ZrP , 六氢吡啶 , 复合物 , 主-客体化学 , 双分子

高岭石/有机复合物

夏华 , 王方正

功能材料

将有机化合插入高岭石间所形成的高岭石/有机复合物是一类新型的矿物材料,兼有粘土矿物和有机的特性,因而显示出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前景.本文评述了高岭石/有机复合物的制备和性能表征,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高岭石 , , 复合物

高岭石-甲醇复合物的结构及热分解行为

刘春艳 , 张生辉 , 贺少峰 , 吴爱峰

硅酸盐通报

采用多次置换法制得高岭石-甲醇复合物,用X射线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热重和差示扫描量热技术对产物的结构和热分解行为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甲醇插入到高岭石间,高岭石间距由0.71 nm扩大到0.93 nm,率为100%.复合物中,甲醇分别以与高岭石内表面范德华力结合、氢键键及嵌入复三方孔穴三种形态存在.在加热过程中,复合物分三步分解.第一步分解发生于30~120℃,为间范德华力结合的甲醇分子的脱嵌过程;第二步发生于120~350℃,是氢键键的甲醇的脱嵌过程;第三步发生在400~ 600℃,对应于高岭石脱羟基和嵌入高岭石晶格内部的甲醇的脱嵌过程.计算得到复合物体系中高岭石与甲醇的分子摩尔比为1∶0.7,其中以范德华力结合、氢键键和嵌入复三方孔穴的甲醇的摩尔比为5.2∶11.8∶1.

关键词: 高岭石 , 甲醇 , 置换 , 结构 , 热分解

高岭石复合物热行为研究进展

王定 , 张帅 , 何广武 , 颜培岩 , 刘钦甫

材料导报

对比分析了目前国内外关于高岭石复合物的热行为,发现高岭石复三方孔对其复合物间距具有重要影响.与纯高岭石相比,复合物脱羟基温度降低,可能与作用降低了晶之间连结力有关,这对于高岭石的剥片具有重要意义.有关高岭石复合物热分解机制的理论知识仍然有待进一步挖掘.

关键词: 高岭石 , 复合物 , 复三方孔 , 热行为 , 脱羟基温度

高岭石/N-氧化吡啶复合物的制备及其机理分析

顾晓文 , 张先如 , 徐政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doi:10.3969/j.issn.1673-2812.2007.02.023

以高岭石/DMSO复合物作为前驱体,在微波辐射下成功制备了高岭石/N-氧化吡啶复合物,采用X-射线衍射、FT-IR光谱等技术对产物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在高岭石/N-氧化吡啶复合物中,高岭石的间距扩张到1.251nm,率达到了72.2%.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N-氧化吡啶层高岭石的作用机理,即N-氧化吡啶分子中的N-O基团与高岭石的内表面羟基形成了氢键,N-氧化吡啶分子以单分子形式近似垂直排列于高岭石间.

关键词: 高岭石 , N-氧化吡啶 , 机理

高岭石/对硝基苯胺复合物的制备与表征

张生辉 , 夏华 , 杨薇 , 赵顺平 , 韩利雄

材料工程 doi:10.3969/j.issn.1001-4381.2004.03.007

以高岭石/DMSO作为前驱化合,甲醇取代DMSO形成高岭石/甲醇复合物中间体,再用二次取代法成功制备了高岭石/对硝基苯胺复合物,产物用X射线粉晶衍射和傅利叶变换红外光谱进行了表征.高岭石的间距扩张到1.48nm,率达到了81.0%.高岭石/对硝基苯胺复合物的红外光谱表明:对硝基苯胺分子中硝基上的氧原子与高岭石的内表面羟基形成氢键;氨基上的氢原子与高岭石的硅氧层面中的氧形成氢键;对硝基苯胺分子可能以单分子垂直排列于高岭石间.

关键词: 高岭石 , 对硝基苯胺 , 复合物 ,

高岭石/二甲基亚砜复合物结构模拟

周熠 , 程宏飞 , 杜贝贝 , 张帅 , 刘钦甫

人工晶体学报

以张家口宣化高岭土为原料,制备高岭石/二甲基亚砜( dimethylsulfoxide, DMSO)复合物。利用X射线衍射( X-ray diffraction, XRD ),傅里叶红外光谱(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acopy, FT-IR ),热重-差热分析( Thermogravimetric-differential thermal analysis, TG-DTA)对制备的复合物进行表征。其中,XRD和FT-IR显示二甲基亚砜分子已进入高岭石间,使其间距由0.718 nm增加至1.130 nm。 TG-DTA结果表明复合物热相变经历以下三个阶段:二甲基亚砜分子脱嵌(约199℃),脱羟基(约522℃),高岭石重结晶(997℃)。此外,依据表征结果推测二甲基亚砜分子在高岭石间存在形式,构建了复合物体系的结构模型,并对高岭石/二甲基亚砜作用机理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高岭石 , 二甲基亚砜 , 复合物 , 分子动力学模拟

高岭石-季铵盐复合物脱嵌反应热动力学

郭鹏 , 纪阳 , 王定 , 刘钦甫

硅酸盐通报

以张家口高岭土为原料,采用多次置换的方法制备了高岭石-季铵盐复合物.XRD分析表明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分子进入高岭石间,并使其间距d001扩大至3.50 nm.利用TG、DSC分析数据对高岭石-季铵盐复合物的热分解行为进行了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复合物在加热过程中发生两步反应,第一步是剂分子于200.50℃发生脱嵌反应,第二步为高岭石于518.88℃发生脱羟基反应.针对第一阶段的脱嵌反应,采用“特征点分析法”进行了动力学研究,并计算得到了活化能E =218.327 kJ/mol,指前因子A=2.392×1022 s-1,机理函数为f(α)=2×(1-α)3/2.

关键词: 高岭石 , 季铵盐 , 脱嵌 , 热动力学

不同分子量壳聚糖对蒙脱土复合物的影响

石光 , 陈锦龙 , 胡小艳 , 张力 , 孙丰强

应用化学 doi:10.3969/j.issn.1000-0518.2009.03.004

于醋酸溶液中通过溶液技术将不同分子量的壳聚糖与钠基蒙脱土进行复合,制备了系列壳聚糖/蒙脱土复合物. 通过XRD、TEM、FTIR测试技术对复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仅通过醋酸溶液处理,残留的HAc就可使MMT间距由原来的1.3 nm增加至1.55 nm,并使结构规整性提高;降低壳聚糖分子量有利于MMT间距增大,并出现更多剥离形态的蒙脱土;当壳聚糖分子量为4.1×104时,最大间距可达2.48 nm,但进一步降低壳聚糖分子量间距反而略微减小;红外光谱分析表明,复合物中壳聚糖与蒙脱土间存在明显的静电作用. TGA分析结果表明,复合物中壳聚糖的含量随分子量的降低而增加,残留的醋酸使复合物中壳聚糖的热稳定性能下降.

关键词: 壳聚糖 , 蒙脱土 , 分子量 , 复合物

成型加工对熔融制备聚合/粘土纳米复合物的影响

彭响方 , 林逸全 , 兰庆贵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对近年来关于熔融法制备聚合/粘土纳米复合物(PCN)过程中成型加工影响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介绍了不同加工设备对制备PCN的不同影响,并指出双螺杆挤出机是进行熔融混合的最合适的加工设备.概述了停留时间、螺杆结构等加工条件和不同成型工艺对制备PCN的不同作用.并对今后的研究提出了展望.

关键词: 聚合 , 粘土 , 纳米复合物 , 熔融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 末页
  • 共7911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