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2702)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机制砂砂浆性能的研究

王雨利 , 刘素霞 , 王卫东 , 赵豫洁

材料导报

研究了砂灰比对石灰岩机制砂砂浆率、不同类型砂对砂浆率、不同石粉含量对砂浆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砂灰比的减小,即水泥浆量的增加,率呈增大的趋势;但在水泥浆未填充满砂子空隙之前,随着水泥浆的增加,率的增幅很小,当填充满之后继续增加,增幅明显变大.在早期(≤7d),石灰岩机制砂砂浆的率大于花岗岩和石英岩机制砂,在后期(>7d),花岗岩和石英岩机制砂砂浆的率大于石灰岩机制砂;在各个龄期,3种机制砂砂浆的率均大于河砂的.随着石粉含量的增大,机制砂砂浆的收缩率先减小后增大.在早期(1d、3d),石粉含量为10%时砂浆率最小;在后期(≥7d),石粉含量为15%时砂浆率最小.

关键词: 机制砂 , 砂浆 ,

合成纤维种类对水泥基材料开裂形态的影响

封志辉 , 姚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doi:10.3969/j.issn.1673-2812.2005.04.027

研究了相同体积掺量下(均为0.5%),聚丙烯(PP)纤维、尼龙单丝(Nycon RC)纤维和尼龙网状(MultiMesh)纤维对水泥基材料开裂形态的影响.通过圆环法的对比实验,发现纤维表观形状和纤维直径对水泥基材料抗开裂性能和裂缝分布有显著影响.基准水泥基材料呈现单一裂缝破坏模式,而合成纤维水泥基材料呈现了双缝或多缝开裂模式.结合SEM微观测试,分析了合成纤维与水泥基材料的界面性能,探讨了不同纤维种类限制水泥基于开裂的作用机理.

关键词: 合成纤维 , 圆环试验法 , 水泥基材料 ,

水泥石的结构、组成与性能的关系

蔡安兰 , 黄颖星 , 严生 , 许仲梓 , 邓敏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doi:10.3969/j.issn.1673-2812.2005.04.026

通过测定、IR分析、TG-DSC综合热分析、孔结构测定(MIP法)等方法研究了水泥石的结构、组成与性能的关系.水泥石的结构、组成(孔结构、水化产物的组成和数量、C-S-H的表面性能及化学结构)的改变通过采用矿物掺合料等量取代水泥、干燥前养护温度改变(20℃和60℃)来实现.结果表明,可逆收缩取决于水化产物的数量与C-S-H凝胶的表面性能与化学结构,随压汞法测得的小于30nm的孔体积增加而线性增加;不可逆收缩则与C-S-H凝胶的化学结构及其表面性能有关,C-S-H凝胶的聚合度增加,表面积下降,不可逆收缩减小;总中部分不可逆收缩是由C-S-H的硅酸盐聚合度增加而造成的.

关键词: 孔结构 , 水化硅酸钙 , 化学结构 , 表面性能 , , 水泥砂浆

减缩剂对泡沫混凝土收缩的影响研究

蒋俊 , 牛云辉 , 卢忠远

功能材料 doi:10.3969/j.issn.1001-9731.2014.11.007

为解决泡沫混凝土因收缩而开裂的问题,在水灰比为0.33和0.50的情况下,通过测定泡沫混凝土的值和自收缩值,结合压汞法、氮吸附法及 XRD等测试手段,研究了减缩剂(S1与 S2)对 A08级泡沫混凝土孔结构、及自收缩的影响.结果表明,泡沫混凝土失水和主要集中在7d 以内;当水灰比为0.33时,减缩剂可使泡沫混凝土28 d值和自收缩值降低55.3%和48.9%;当水灰比为0.50时,减缩剂可降低泡沫混凝土28 d59.1%,与环境隔离的条件下,泡沫混凝土存在微膨胀现象;水灰比为0.33和0.50,掺入 S1使泡沫混凝土毛细孔数量减少;水灰比为0.33时,S2掺入使30 nm 左右的大的毛细孔数量增多,小的毛细孔数量减少,而水灰比为0.50时,利于小于4 nm的小的毛细孔形成.

关键词: 减缩剂 , , 自收缩 , 孔结构 , 泡沫混凝土

偏高岭土和硅灰对混凝土性能影响的对比分析

余强 , 曾俊杰 , 范志宏 , 熊建波

硅酸盐通报

分别采用0%、3%、6%、9%、12%的偏高岭土和硅灰取代水泥制备混凝土,对比研究了偏高岭土和硅灰对混凝土工作性、力学性能、耐久性和体积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偏高岭土和硅灰导致新拌混凝土坍落度的下降,含偏高岭土的新拌混凝土坍落度下降更明显;偏高岭土和硅灰均具有良好的促强作用,偏高岭土的早期促强作用更优,且对混凝土抗折强度的提高更显著;随着偏高岭土和硅灰掺量的增加,混凝土氯离子扩散系数显著下降,偏高岭土和硅灰对于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的改善效果类似;偏高岭土和硅灰均降低了混凝土14 d龄期后的,偏高岭土降低混凝土的效果较硅灰更好.

关键词: 偏高岭土 , 硅灰 , 力学性能 , 氯离子扩散系数 ,

复掺陶瓷抛光砖粉与聚丙烯纤维对砂浆性能的影响

曹聪 , 王功勋 , 刘三玲 , 何潇坤 , 聂忆华

硅酸盐通报

以陶瓷抛光砖粉为辅助胶凝材料,通过单掺及复掺陶瓷抛光砖粉和聚丙烯纤维,研究了不同掺量的聚丙烯纤维及陶瓷抛光砖粉对砂浆稠度、抗压强度、抗折强度、率和抗冻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单掺条件下,随陶瓷抛光砖粉掺量的增加,砂浆稠度变大;随聚丙烯纤维掺量的增加,砂浆稠度变小.在复掺条件下,当聚丙烯纤维掺量达到1.5 kg/m3时,纤维掺入所导致的粘聚性增大成为主导因素.陶瓷抛光砖粉的掺入能够提高砂浆力学性能,且随其掺量增加,砂浆抗压强度与抗折强度增大;砂浆抗折强度随聚丙烯纤维掺量的增加而增加呈上升趋势,但砂浆抗压强度随纤维掺量的增加呈先降后增趋势.陶瓷抛光砖粉和聚丙烯纤维均能有效抑制砂浆的,降低砂浆经冻融循环后的抗压强度损失率,提高砂浆的抗冻性能.

关键词: 陶瓷抛光砖粉 , 聚丙烯纤维 , 砂浆 , , 抗冻性

矿渣掺量和细度对矿渣胶凝材料收缩性能的影响

张西玲 , 姚爱玲

硅酸盐通报

利用XRD、SEM等方法,研究了不同掺量和不同比表面积的矿渣制备的矿渣胶凝材料的收缩性能,对其水化产物、微观结构及形貌特征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矿渣细度和掺量对胶凝材料的收缩有显著的影响,其最佳掺量为75%,最佳细度为550 m2/kg;矿渣胶凝材料具有早期缩小,后期微膨胀的性能,其水化产物主要是Ⅰ型水化硅酸钙凝胶,并存在大量的钙钒石.

关键词: 矿渣 , 细度 , 掺量 ,

高强轻集料混凝土变形性能研究

谭盐宾 , 杨长辉

材料导报

研究了低吸水率高强页岩陶粒配制的高强轻集料混凝土(HSIC)的变形性能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通过降低轻集料含量和减小最大粒径的方式来提高轻集料混凝土强度对混凝土的变形有明显不利影响;预湿处理对采用低吸水率陶粒HSLC的变形仍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水灰比对HSLC变形的影响呈非线性关系,存在临界水灰比使混凝土收缩变形最大,试验测得的临界水灰比为0.45;水泥用量较低时,HSLC变形对水泥用量增加敏感,当水泥用量接近临界用量时,其敏感性大大降低.

关键词: 高强轻集料混凝土 , 变形 , 预湿处理 , 水灰比 , 水泥用量

水泥稳定碎石低温强度与特性分析

周启伟 , 叶伟 , 杨波 , 吴雪柳

硅酸盐通报

以研究高寒地区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材料路用性能为目的,分别研究了在低温环境下,不同的级配、不同类型早强剂对水泥稳定碎石材料无侧限抗压强度和劈裂强度的影响,同时也研究了不同外加剂对水泥稳定碎石材料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0℃和5℃养生,级配偏中值时试件的无侧限抗压强度最佳,掺入C类早强剂7d无侧限抗压强度和劈裂强度最佳,无侧限抗压强度提高了57.8%和99%,劈裂强度分别提高了78%和14%;掺人聚丙烯纤维的水泥稳定碎石28 d累计应变减小了33.3%,抗性能优于膨胀剂.

关键词: 低温环境 , 7d无侧限抗压强度 , 劈裂强度 , 累计应变

水泥稳定碎石早期微裂性能试验研究

张静 , 魏连雨 , 王涛 , 马士宾

硅酸盐通报

为降低水泥稳定碎石的早期应力,研究了微裂技术对水泥稳定碎石性能的影响.首先对水泥稳定碎石进行早期微裂,然后利用试验分析不同微裂时间、不同微裂程度对水泥稳定碎石材料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水泥稳定碎石的应变主要在养护初期形成,且在1~3d内增长最快;微裂时间选在养生期第2d时,对早期应变的降低最有利;微裂程度为40%时,早期应变降低最多.

关键词: 水泥稳定碎石 , 特性 , 微裂技术 , 试验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 末页
  • 共271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