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光华
,
赵晓东
,
廖润华
功能材料
在多孔陶粒表面覆盖磁性Fe3O4/活性炭复合涂层进行改性,以增强其吸附性能,对各种工艺参数如浸渍比、炭化温度、活化温度、活化时间、磁性粉体添加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活性炭原料中KOH/葡萄糖浸渍比为4、炭化温度400℃、活化温度850℃,活化时间1h、磁性粉体添加量为10%为最佳,改性后陶粒的亚甲基蓝吸附去除率(88.1%)是改性前的3.15倍,效果显著.
关键词:
多孔悬浮陶粒
,
磁性
,
活性炭
,
表面改性
夏光华
,
谢穗
,
赵晓东
,
廖润华
功能材料
以工业废渣粉煤灰为主要原料,制备密度与水接近(0.80~1.10g/cm3)且耐磨性好的高活性多孔悬浮陶粒。通过非均相凝聚、涂层法对悬浮陶粒表面进行荷正电改性,并对改性陶粒的吸附性能、铁负载量、体积密度、显气孔率、抗压强度、表面形貌、表面电性及改性涂层的物相组成进行了表征。优化的改性条件为:氯化铁浓度为1mol/L,焙烧温度为650℃,焙烧时间为3h。此条件下的改性陶粒对亚甲基蓝的去除率达到86.3%,是未改性陶粒的3~4倍。检测结果表明改性陶粒表面附着一层厚度不均的铁氧层,其主晶相为α-Fe2O3,呈多孔结构。
关键词:
悬浮陶粒
,
制备
,
荷正电改性
,
吸附
鲍腾
,
陈冬
,
彭书传
,
谢晶晶
,
庆承松
,
陈天虎
复合材料学报
考察了物料配比和煅烧工艺对以凹凸棒石黏土、 锯末(造孔剂)和水玻璃(粘结剂)为原料制备的凹凸棒石基多孔陶粒(PC)性能的影响。利用所制备多孔陶粒的抗压强度作为衡量陶粒质量的指标, 通过单因素、 正交实验来优化陶粒的物料配比和煅烧工艺, 并通过XRD、 SEM表征多孔陶粒特性。结果表明: 物料的最佳质量比为凹凸棒石黏土:锯末:水玻璃=10:2:1; 在最佳煅烧条件下(700℃, 煅烧3 h)可以制备出满足国家标准的水处理用陶粒; 所制备陶粒内部存在大量分布均匀、 三维连通的气孔, 适合微生物的附着。
关键词:
凹凸棒石黏土
,
抗压强度
,
多孔陶粒
,
正交实验
李桂娟
,
李淑静
,
李远兵
耐火材料
doi:10.3969/j.issn.1001-1935.2017.02.006
为了提高镁橄榄石细粉和电瓷废料的综合利用水平,开发了一种环境友好的污水处理用吸附剂.以粒度≤0.074 mm的镁橄榄石细粉和粒度≤0.074 mm的电瓷废料为主要原料,以在搅拌磨中分别研磨0、6、12、18和24 h后制备的不同粒度的锯末为造孔剂,经造粒和1 050℃保温3h热处理后制备了镁橄榄石-SiO2多孔陶粒,研究了造孔剂粒度对镁橄榄石-SiO2多孔陶粒性能及孔结构的影响,并探究了所制备多孔陶粒对Cu2+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造孔剂的粒度减小会提高镁橄榄石-SiO2多孔陶粒的强度,降低其显气孔率;造孔剂经研磨18 h后,孔径明显减小,颗粒强度达到351 N,显气孔率减小到35%;随着溶液中Cu2+起始浓度的增加,多孔陶粒对Cu2的吸附量呈上升趋势,而Cu2+去除率随着溶液Cu2+起始浓度的增加而减小.
关键词:
镁橄榄石细粉
,
电瓷废料
,
锯末
,
多孔陶粒
,
孔结构
,
Cu2+吸附
范德勇
,
于德梅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用悬浮聚合法制备多孔和中空微球,悬浮体系的配方中包含单体、惰性溶剂、引发剂、交联剂和分散剂聚乙烯醇等.随着聚合的进行,聚合物分子量的增大,产生了相分离,得到多孔或中空结构;同时也讨论了交联剂和亲水性单体对聚合物微球形态的影响.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聚合物微球的形态并测量微球的尺寸.结果表明,多孔微球的粒径约为30μm,小孔的尺寸约为3μm;中空微球的粒径约为20μm,表面光滑并且有形状不规则的洞.
关键词:
多孔
,
中空
,
悬浮聚合
,
交联剂
鲍腾
,
陈冬
,
陈天虎
,
庆承松
,
朱晓
复合材料学报
以针铁矿(Goethite,GT)、锯末(成孔剂)和凹凸棒石黏土(粘结剂)为原料,在空气气氛下煅烧,制备出符合国家水处理标准的铁氧化物生物多孔陶粒(Iron Oxide-based Porous Ceramsite,IPC).利用所制备IPC的抗压强度作为评价IPC质量的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正交实验来优化IPC的物料配比和煅烧工艺,并通过XRD、SEM,偏光显微镜(Polarizing Microscope-PM),比表面积(BET-SSA)等技术来表征IPC孔结构特征及其特性.结果表明:IPC材料的孔连通性好,大孔孔径为10~20μm,抗压强度达到51~78 N,比表面积为79 m2/g,是一种以开放孔隙为主的多孔生物陶粒.在一定培养条件下进行陶粒的挂膜实验,结果表明,微生物可以通过IPC开放性子隙深入IPC内部附着生长,该多孔陶粒生物负载量高于市售陶粒和颗粒沸石,可望为曝气生物滤池提供新的功能性载体材料.
关键词:
凹凸棒石黏土
,
针铁矿
,
赤铁矿
,
抗压强度
,
生物多孔陶粒
张华
,
李怀祥
材料工程
doi:10.3969/j.issn.1001-4381.2002.04.008
用电阻率为80~100Ω*cm的n型硅基底制备了多孔硅(PS),将其用超声波振荡的方法分散到甲苯中制成稳定的悬浮体系.发现该体系中的多孔硅微粒可以在电场下作定向的电泳迁移,在正极上形成良好的沉积层.实验发现甲苯悬浮体系的荧光强度与浓度成良好的线性的关系,并测定了电泳沉积过程中甲苯分散体系的荧光强度与电泳沉积时间和外加电场强度的关系.用扫描电镜(SEM)对不同条件下得到的多孔硅沉积层及原生多孔硅作了形貌观察比较.用X光电子能谱(XPS)和红外透射光谱对原生多孔硅和多孔硅沉积层进行了成分分析.研究表明,多孔硅的电泳沉积可以用于微粒的可控组装方法.
关键词:
多孔硅
,
甲苯悬浮体系
,
电泳沉积
,
荧光
成岳
,
郭磊
,
王群
硅酸盐通报
本文以城市污泥和絮凝污泥为主要原料,石英和煤炭为辅料制备多孔陶瓷.通过均匀试验设计,系统研究各因素对多孔陶瓷性能的影响,找出回归方程和最佳工艺条件.多孔陶瓷制备的优化配方为:城市污泥为16.67%,石英为33.33%,絮凝污泥为25%,煤炭量为25%,煤炭颗粒为0.1 ~0.9 mm,转化时间为150min,烧成温度为1230℃.由最优配方所制备的多孔陶瓷的吸水率为57.2%,显气孔率为60.89%,体积密度为1.065 g/cm3,抗压强度为1.8 MPa,耐酸性为97.1%,耐碱性为98.3%.
关键词:
城市污泥
,
多孔陶瓷
,
制备工艺
,
均匀实验设计
杨旭
,
李欣
材料导报
以二乙烯基苯为交联剂,正十八醇为致孔剂,在过氧化苯甲酰引发下悬浮聚合苯乙烯、丙烯腈,制备苯乙烯-二乙烯基苯-丙烯腈交联高分子微球.用SEM(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微粒平均粒径及形貌,红外光谱分析高分子微球的结构,原位生成磁性四氧化三铁并用磁天平表征磁响应性的变化,结果表明聚合物为粒径在0.5~7 μm的稳定、多孔高分子微球.
关键词:
悬浮聚合
,
多孔性
,
高分子微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