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海涛
,
陈步明
,
刘建华
,
郭忠诚
,
张永春
,
徐瑞东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通过电沉积的方法制备了Al/Pb-0.3wt% Ag-0.01wt% Co和Al/Pb-0.3wt%Ag复合阳极材料.通过阳极极化曲线,循环伏安曲线和塔菲尔曲线技术研究了复合阳极材料在50g/L Zn2+,150g/L H2SO4溶液体系下的电化学行为.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谱技术分析测试了表面微观结构.结果表明钴的引入可以降低阳极析氧电位,并提高阳极耐腐蚀性.与铸造的Pb-0.3wt%Ag合金相比,复合阳极Al/Pb-0.3wt%Ag和Al/Pb-0.3wt%Ag-0.01 wt%Co的表面氧化层更加致密,晶粒更加细小.
关键词:
锌电积
,
Al/Pb-Ag-Co
,
阳极
,
电化学行为
,
微观结构
杨海涛
,
陈步明
,
郭忠诚
,
黄惠
,
张永春
,
徐瑞东
电镀与精饰
doi:10.3969/j.issn.1001-3849.2014.02.009
实验在72h恒电流电解过程中,通过暂稳态极化曲线测试方法,在酸性硫酸锌溶液中研究了Pb-0.3% Ag-0.6% Sb-0.06% Ca四元合金阳极的电化学性能,并分析了析氧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在电解过程中,阳极析氧过电位和析氧动力学参数发生很大的变化,这是因为阳极氧化层存在一个形成与稳定的过程.随着电解时间的延长,阳极材料的析氧过电位呈现不断降低的趋势,电极表面交换电流密度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
关键词:
Pb-Ag-Sb-Ca合金阳极
,
暂稳态极化曲线
,
析氧动力学
,
锌电积
周裕高
,
袁学韬
,
吕旭东
,
韦志伟
,
华志强
,
王磊
,
李弢
腐蚀与防护
对新旧两种加工制造技术制备的铅银钙锶四元合金阳极,进行了应用性能分析。采用在生产槽中进行对比试验,重点对锌产量、阳极使用寿命、吨锌电耗和电锌铅含量等方面进行研究。通过两种阳极的性能比较,了解了新旧两种技术制造的四元合金阳极在电耗和使用寿命等方面的差异,为今后铅基阳极制造技术的改进提供了基础。
关键词:
电积锌
,
铅阳极
,
吨锌电耗
,
使用寿命
杨桂生
,
张文莉
,
张报清
,
胡新
,
陈步明
,
郭忠诚
电镀与涂饰
综述了新型铅合金阳极、钛基尺寸稳定阳极(DSA)、铝基阳极、复合阳极等锌电积用节能阳极材料的研究现状,展望了其发展趋势.
关键词:
锌电积
,
阳极
,
铅
,
钛
,
铝
,
节能
刘争伟
,
于枭影
,
钟晓聪
,
杨凡
,
蒋良兴
,
刘芳洋
,
赖延清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新型的含Al、Ca复合除氟剂。结果表明:在含100 g/L Zn2+、160 g/L H2SO4和450 mg/L F?的硫酸锌电解液中复合除氟剂除氟的最优条件为:pH=3,t=90 min,w=4 g/L,θ=25℃。此时,F?浓度可降低至20mg/L以下,除氟率可达96%,除氟剂吸附容量达108 mg/g。结果表明:仅当Cl?浓度大于800 mg/L时,复合除氟剂的除氟率降至93%。SO42?和 Zn2+的浓度对复合除氟剂的除氟效果没有影响,除氟率一直保持在96%左右,除氟过程锌损失率小于5%。吸附平衡曲线结果表明:该型复合除氟剂的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 单层吸附模型,最大理论吸附容量143.3 mg/g。
关键词:
锌电积
,
硫酸锌
,
除氟
,
Langmuir 单层吸附模型
宋宏伟
,
黄惠
,
陈步明
,
郭忠诚
,
费洋
,
张璋
,
董劲
材料保护
目前,国内外锌电积阳极材料主要是铅合金复合阳极.铅合金阳极制作工艺简单、成本低、使用方便、能回收,但存在机械强度差、易短路、析氧过电位高、电能消耗高、铅污染阴极锌等问题.综述了国内外锌电积过程用铅基合金复合阳极的研究现状,主要针对析氧过电位、耐腐蚀性、电催化活性等对阳极性能的影响因素进行归纳总结,如阳极合金成分(Ca、Co等)、阳极基体(Pb、Al等)、不同制备和处理方式(轧制、铸造、电沉积、极化时间等)和电解液成分环境(如添加剂、Mn2+、Co2+等).最后,对锌电积用新型阳极的发展作出了展望.
关键词:
锌电积
,
铅基合金阳极
,
阳极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