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春霞
,
付菁菁
,
薛娇
,
熊静
,
常萧楠
,
刘丁宁
复合材料学报
doi:10.13801/j.cnki.fhclxb.20141022.003
为探讨防霉剂硼酸锌对麦秸秆/聚丙烯(PP)复合材料耐霉菌腐蚀性能的影响,对添加不同含量硼酸锌的麦秸秆/PP复合材料进行了霉菌加速腐蚀实验.测试其腐蚀后的力学性能、颜色变化和吸水性,采用FTIR分析其官能团的变化,采用体视显微镜观察并分析复合材料表面霉菌生长情况及表面微观结构.结果表明:硼酸锌对麦秸秆/PP复合材料耐腐蚀性能有较好的改善作用,硼酸锌最佳添加量为2wt%,麦秸秆/PP复合材料腐蚀后表面霉菌生长较少,其弯曲强度、弯曲弹性模量、拉伸强度和冲击强度比不添加硼酸锌分别提高6.5%、50.2%、6.8%和11.1%,吸水率和色差值降低23.9%和30.7%.含量为2wt%的硼酸锌能够有效阻止霉菌菌丝腐蚀麦秸秆/PP复合材料的麦秸秆纤维素和半纤维素,而硼酸锌含量较高时会影响复合材料的界面,导致界面处麦秸秆纤维更易受霉菌腐蚀作用.
关键词:
硼酸锌
,
麦秸秆
,
聚丙烯
,
复合材料
,
霉菌腐蚀
,
力学性能
,
颜色变化
郭军
,
黄劲松
,
吴小说
,
刘廷国
,
方童杨
,
汪新
材料导报
doi:10.11896/j.issn.1005-023X.2015.10.012
为制备出适合农业使用的高吸水保水剂,以小麦秸秆(Wheat straw,WS)为原料,比较了NaOH/Urea、稀硫酸和氨水等溶解秸秆的方法,得到了溶解性较好的小麦秸秆匀相体系,通过向该溶解液中加入丙烯酰胺(Acrylic amide,AM)、丙烯酸(Acrylic acid,AA)和交联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N,N'-methylene bisacrylamide,MBA),借助60Co γ射线,在室温条件下引发聚合体系的接枝共聚反应,制备出了耐盐型高吸水性树脂.采用红外光谱仪(FT-IR)、X射线衍射分析仪(XRD)对各种处理的秸秆及接枝共聚物进行了结构表征.结果表明,NaOH/Urea方法处理小麦秸秆得到的纤维素制备出的树脂其耐盐性和吸水性较稀硫酸和氨水处理得到的吸水性树脂有较大的提升.
关键词:
小麦秸秆
,
纤维素
,
去结晶
,
接枝共聚
,
高吸水性树脂
李娜
,
鲍艳
,
马建中
功能材料
以改性麦秸秆、丙烯酸类单体为原料,与季铵盐改性的蒙脱土(OMMT)原位溶液聚合制备高吸水性树脂,其吸水能力、耐盐性均有较大提高.考察了改性麦秸秆用量、OMMT掺量、引发剂含量等对复合树脂吸(盐)水能力的影响,并用傅利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等方法表征了高吸水性树脂的结构及内部形貌.结果表明,聚合后蒙脱土片层剥离,在复合材料中达到纳米级分散;蒙脱土的含量越大,树脂的网孔越小,交联程度越大.
关键词:
麦秸秆
,
季铵盐
,
蒙脱土
,
插层
,
高吸水性树脂
李琳娜
,
任强强
,
吕清刚
,
李诗媛
工程热物理学报
采用立式管式炉试验系统研究城市污水污泥与麦秆混烧过程中碱金属钾的转化特性,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OES)、X射线衍射仪(XRD)以及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检测手段,分析麦秆和城市污水污泥不同温度混烧灰的成分、晶相结构以及微观形貌.研究结果表明,700℃和800℃时,麦秆底灰中钾主要以KCl和K2SO4形态存在,900℃时则以K2SO4形态存在;温度对城市污水污泥底灰以及混烧底灰中钾的赋存形态影响很小,城市污水污泥底灰中钾主要以KAlSi3O8形式存在,城市污水污泥与麦秆混烧底灰中钾除了以KAlSi2O6、KAlSi3O8形式存在外,还存在高熔点的碱金属磷酸盐化合物Ca9MgK(PO4)7.
关键词:
城市污水污泥
,
麦秆
,
混烧
,
钾
杨长秀
,
王敏
,
牛超
,
董占军
,
王前武
,
郑浩岩
材料热处理学报
采用柠檬酸络合溶胶-凝胶法,以小麦秆为模板和硅源制备Si-BiVO4光催化材料(WS-Si-BiVO4).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表征手段对样品进行微观结构和机理的分析.并在模拟可见光(卤素灯)照射下,通过光催化降解甲基橙来评价WS-Si-BiVO4光催化剂的活性.结果表明:小麦秆的微观结构为弯曲褶皱的纤维絮状,以小麦秆为模板制备的系列WS-Si-BiVO4均成功复制了小麦秆的纤维絮状,有利于增大样品的比表面积;且小麦秆中含有一定量的Si,在煅烧过程中部分Si以Si4的形式掺杂进入BiVO4,取代部分V5+,使得样品中氧空位增多;以小麦秆为模板制备的系列WS-Si-BiVO4没有改变纯BiVO4的晶型,均为单斜白钨矿型;而且晶体粒径较纯BiVO4小,表面较为光滑,颗粒形状较为规整;可见光光照50 min时,WS-Si-BiVO4样品对甲基橙的脱色率达71.52%,较纯BiVO4(35.43%)提高了36.09%,其原因主要是BiVO4复制了小麦秆的纤维絮状、晶体粒径减小、比表面积增大、氧空位增大、带隙宽度小等.
关键词:
小麦秸秆
,
硅源
,
BiVO4
,
光催化剂
,
甲基橙
吴文涛
,
李妍妍
,
卢茂骥
,
蔡传伦
复合材料学报
doi:10.13801/j.cnki.fhclxb.20140523.001
以凹凸棒石、针铁矿和小麦秸秆为原料,添加少量的环氧树脂作为黏结剂,在适宜的温度和气氛下煅烧,同步完成了生物质碳化、凹凸棒石热活化及针铁矿的还原,获得了具有高气孔率和强磁性的凹凸棒石-针铁矿改性麦秸木质陶瓷,利用XRD和SEM分析了原料质量比及焙烧温度对其物相及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凹凸棒石-针铁矿改性麦秸木质陶瓷是一种非晶态多孔质碳素材料,在相同温度下,原料的质量比对其物相几乎无影响;随着焙烧温度的升高,凹凸棒石的特征衍射峰逐渐消失,凹凸棒石-针铁矿改性麦秸木质陶瓷中有新的物相产生.
关键词:
改性木质陶瓷
,
小麦秸秆
,
凹凸棒石
,
针铁矿
,
微观结构
杨星星
,
何春霞
,
周颖
复合材料学报
doi:10.13801/j.cnki.fhclxb.20151211.002
为探讨阻湿剂氯化石蜡、甘油对麦秸秆/植物蛋白胶复合材料阻湿性能、微观结构及化学结构的影响,采用热压成型方法制得添加2种阻湿剂的复合材料。分别测试麦秸秆/植物蛋白胶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吸水率和吸湿率变化,采用 FTIR分析其官能团的变化,测试接触角分析其润湿性能,并用体视显微镜观察分析复合材料弯曲断面微观结构。结果表明:添加氯化石蜡麦秸秆/植物蛋白胶复合材料弯曲强度、弯曲弹性模量最大,比未添加复合材料分别提高67%、129%,添加甘油麦秸秆/植物蛋白胶复合材料冲击强度较大,比未添加复合材料提高44%;添加氯化石蜡和甘油麦秸秆/植物蛋白胶复合材料2 h吸水厚度膨胀率小于未添加复合材料;随着吸湿时间的增加,3种复合材料吸湿率均呈上升趋势,其中添加氯化石蜡麦秸秆/植物蛋白胶复合材料吸湿平衡率最小为4.3%;添加氯化石蜡麦秸秆/植物蛋白胶复合材料的弯曲断面微观结构较好,内部结合紧密,表面纤维暴露较少,阻湿性最好。
关键词:
麦秸秆
,
氯化石蜡
,
甘油
,
力学性能
,
阻湿性能
,
微观结构
王敏
,
何春霞
,
常萧楠
,
刘丁宁
复合材料学报
doi:10.13801/j.cnki.fhclxb.20160107.007
为比较生物胶(海藻酸钠、瓜尔胶、淀粉胶、植物蛋白胶)与麦秸秆制备麦秸秆/生物胶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吸湿性能,分析了4种生物胶和麦秸秆的红外光谱,测试了麦秸秆/生物胶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吸湿性能,观察了它们的微观结构.结果表明:4种生物胶均有OH和-CH伸缩振动吸收峰,植物蛋白胶有-NH2伸缩振动吸收峰和-O-吸收峰.植物蛋白胶制备的复合材料力学性能较好,吸湿率较小,其拉伸强度比海藻酸钠、瓜尔胶、淀粉胶制备的复合材料分别高436%、93%、416%,弯曲强度分别高922%、49%、963%,弹性模量分别高714%、678%、254%,平衡吸湿率分别小42%、17%、16%.麦秸秆/植物蛋白胶和麦秸秆/瓜尔胶复合材料中麦秸秆被基体包裹较好,植物蛋白胶-麦秸秆和瓜尔胶-麦秸秆两相界面模糊,两者结合较好;而麦秸秆/海藻酸钠和麦秸秆/淀粉胶复合材料两相界面空穴和缺陷较多,麦秸秆与基体之间存在明显界面,与麦秸秆结合较差.麦秸秆/植物蛋白胶复合材料在力学性能方面与塑料基复合材料相当,而吸湿性能有待提高.
关键词:
麦秸秆
,
生物胶
,
微观结构
,
力学性能
,
吸湿性能
吴倩倩
,
常璇
,
马玉龙
应用化学
doi:10.11944/j.issn.1000-0518.2015.07.140414
以麦秸为研究对象,解聚剂为HCl、HNO3和H3PO4,对解聚产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并利用动力学模型描述木糖及糠醛的产生过程.结果表明,解聚液中的产物有葡萄糖、木糖、阿拉伯糖、纤维二糖、乙酸、糠醛、5-羟甲基糠醛.通过引入变量(α,木糖/木聚糖的比值)利用Saeman动力学模型获得了不同温度下,木聚糖的水解速率常数、木糖的转化速率常数以及糠醛的生成速率常数.HCl、HNO3和H3PO4解聚麦秸,木糖的生成活化能分别为55.5、46.3和59.8 kJ/mol.结合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反应速率以及木糖和糠醛的浓度,确定最佳解聚条件为:硝酸作解聚剂,在130℃下水解95 min.
关键词:
麦秸
,
产物分析
,
解聚
,
酸
,
动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