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常川王日初彭超群冯艳韦小凤
材料研究学报
以六方BN(hBN)、NiCl2和NaCO3为原料, 采用沉淀法制备镀镍hBN粉末, 并采用粉末冶金法制备Ni--20Cr/hBN自润滑复合材料。研究了镀镍hBN粉末对Ni--20Cr/hBN复合材料密度、孔隙率、硬度、抗弯强度以及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固体润滑剂hBN表面镀Ni可提高Ni--20Cr/hBN复合材料的致密度和力学性能。其密度由5.43 g/cm3提高至5.68 g/cm3, 孔隙率由22.13%降低至18.55%, 抗弯强度由70.48 MPa提高至99.42 MPa, 硬度由18.82 HB提高至21.02 HB。采用镀镍hBN粉末制备的Ni--20Cr/hBN复合材料具有宽温带减摩性, 在常温和600℃下测试时, 摩擦系数变化不明显, 而在600℃时磨损率由462.18 mg/min降低至204.4 mg/min。
关键词:
复合材料
,
Ni–20Cr/hBN
,
self–lubricating composites
,
deposition process
,
tribological properties
武元元
,
孙建林
,
周福伟
,
王冰
材料科学与工艺
为研究ZnO纳米粒子对轧制液摩擦学性能和轧制润滑性能的影响,制备了以ZnO纳米粒子为添加剂的水基纳米轧制液和传统轧制乳化液.通过四球摩擦学试验和四辊冷轧试验,对比研究了其摩擦学特性和轧制润滑性能,利用金相显微镜和热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等手段对轧后硅钢表面的形貌和成分进行分析,并给出了ZnO纳米粒子的减摩抗磨作用机理.研究表明:随接触载荷增大,水基轧制液的μ值和轧后表面粗糙度呈现出不同于传统轧制乳化液的变化趋势;水基轧制液的ZnO纳米粒子含量为0.7%时,摩擦学性能和轧制润滑性能最好,与传统轧制液相比,极压系数PB提高8.4%,摩擦系数μ降低43%,轧后表面粗糙度Ra降低37%;颗粒状ZnO纳米粒子分布在摩擦副表面的纳米级间隙处,类似微球轴承,起支承载荷的作用,使轧制液的减摩抗磨性能提高.
关键词:
Nano-ZnO
,
添加剂
,
表面质量
,
润滑性能
,
摩擦磨损
,
硅钢
,
轧钢
孙洪涛
,
王小平
,
王丽军
,
孙义清
,
王金烨
,
王子风
,
曹双迎
材料导报
化学气相沉积(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CVD)金刚石薄膜通常是一种表面粗糙的多晶薄膜,其摩擦系数相对于光滑金刚石明显偏高,这制约着其在摩擦学领域的应用.在综合分析近年来该领域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CVD金刚石薄膜摩擦学性能的主要影响因素,并从降低其摩擦系数的角度出发,着重讨论了几种提高CVD金刚石薄膜摩擦性能的途径.
关键词:
金刚石薄膜
,
摩擦学性能
,
纳米金刚石薄膜
,
掺杂类金刚石薄膜
丁建
,
李长生
,
晋跃
,
陈娟
,
朱秉莹
,
李学超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利用固相法合成得到纤维状和片层状两种不同形态的NbSe_x微纳米材料.利用XRD,SEM,TEM,HRTEM等检测手段对得到的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提高温度有利于NbSe_x的结晶;温度较低时容易得到纤维状微纳米材料,直径100~300nm,长度为几十微米;随着温度的升高,微纳米纤维逐渐消失而形成六边形状的片层结构,尺寸在10μm左右.利用UMT-2摩擦试验机进行了微纳米材料作为HVI500基础油添加剂的摩擦学性能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NbSe_x微纳米材料极大地改善了基础油的减摩性能,且片层状的NbSe_2具有较好的减摩性能.
关键词:
NbSe_x
,
微纳米材料
,
固相合成
,
摩擦学性能
乔玉林
,
孟令东
,
孙晓峰
,
臧艳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用SRV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了纳米SiC/SiO_2复合体系的高温抗磨减摩性能.结果表明,在连续加载高温试验中,SiC/SiO_2复合体系在较低负荷下摩擦系数改善不明显,但当SiC/SiO_2之比为0.5时能明显改善基础油在高温高负荷条件下的减摩性能.在50 N恒定载荷,温度为200和400 ℃时,SiC/SiO_2复合体系对基础油的高温减摩抗磨性能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当SiC/SiO_2之比为0.1时最为明显,其抗磨性能分别提高了90%和76%.
关键词:
纳米SiO_2
,
添加剂
,
摩擦性能
,
高温
孙荣禄
,
牛伟
,
雷贻文
,
唐英
材料热处理学报
采用激光熔覆技术在TC4钛合金表面制备以反应合成TiB2和TiC颗粒为增强相的Ni基复合涂层,利用УТИТВ-100型销-盘摩擦磨损试验机研究了激光熔覆层在真空(10-5Pa)中的干滑动摩擦磨损性能,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摩擦偶件的磨损表面形貌,讨论了激光熔覆层的磨损机制。结果表明,激光熔覆层的摩擦系数在0.25-0.5之间,明显低于TC4合金的摩擦系数(0.45-0.8),磨损体积约为TC4合金的40%。随法向载荷和滑动速度的增加,激光熔覆层的磨损体积增加,激光熔覆层的磨损机制主要为粘着磨损和粘附转移物引起的磨粒磨损。
关键词:
激光熔覆
,
反应合成
,
TiB2-TiC/Ni复合涂层
,
摩擦磨损性能
杨臻
,
张平
,
蔡志海
,
底月兰
,
李奇
,
侯玉涛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采用磁控溅射与低温离子渗硫复合处理工艺原位合成了CrN/MoS2固体自润滑复合膜.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俄歇电子能谱仪(AES)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分析方法对CrN基固体自润滑复合膜的显微组织进行分析.并通过CETR滑动磨损试验机,对CrMoN复合膜及CrN/MoS2自润滑复合膜的摩擦学性能进行了比较研究;通过SEM对磨痕形貌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CrMoN复合膜经渗硫处理后,主要合成了MoS2润滑相,渗硫层厚度约为500 nm,主要相结构为CrN与MoS2及少量MoN.与CrMoN复合膜相比,CrN/MoS2固体自润滑复合膜摩擦系数较低、磨损体积较小,具有较好的耐磨性和减摩性.同时,对CrN/MoS2固体自润滑复合膜的成膜机理及磨损机制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固体自润滑
,
显微组织
,
摩擦学性能
,
成膜机理
,
磨损机制
陈汉林
,
陈国需
,
陈力
,
夏迪
,
杜鹏飞
,
张哲
功能材料
doi:10.3969/j.issn.1001-9731.2015.13.005
采用95 nm、0.74和1.75μm 3种不同粒径WS2粉体作为添加剂制备了锂基润滑脂,并利用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分别考察了其摩擦学性能,采用SEM、EDAX、XPS分析了磨损表面的形貌、元素成分及其化学状态。结果表明,WS2作为润滑脂添加剂具有非常优异的摩擦学性能,其中95 nm粒径 WS2粉体表现出的性能最优。研究表明 WS2添加剂的润滑作用机理是吸附膜,沉积膜或化学反应膜相互作用的结果,不同润滑状态其作用方式也不同,在中高载荷条件下吸附在摩擦副表层的 WS2易发生渗镀现象,并可在亚表层内形成致密的 WO 3化学反应膜。
关键词:
WS2 粉体
,
锂基润滑脂
,
摩擦学性能
,
润滑机理
胡志立
,
李长生
,
唐华
,
陈琳
,
王芬
,
霍生伟
稀有金属
doi:10.3969/j.issn.0258-7076.2013.04.015
将硒粉和铌粉按一定化学计量比混合,随后在800℃下固相反应生成NbSe2粉末;将得到的NbSe2粉末与一定量的Cu粉在QMISP2型球磨机上球磨9 h(转速200 r·min-1)混合均匀,干燥后放入固相反应釜中,再在800℃下固相反应得到Cu0.38NbSe2粉末;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扫描电镜(SEM)分析了Cu0.38NbSe2粉末样品的相成分和微观形貌.与此同时,将Cu0.38NbSe2粉末作为润滑油添加剂添加到液体石蜡油中,采用UMT-2摩擦磨损试验机测定了其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产物Cu0.38NbSe2仍然具有母体NbSe2的六方结构,但尺寸变大并发生团聚;由此可以推断出NbSe2将会完全与基体Cu反应生成插层化合物CuxNbSe2(0 <x <0.66),其作为润滑油添加剂在低载荷下表现出的摩擦学性能较差,在高载荷下的摩擦学性能较优,并解释了其摩擦机制.此外,提出NbSe2/Cu基复合材料中的润滑相是CuxNbSe2而非NbSe2 .
关键词:
NbSe2
,
Cu0.38NbSe2
,
插层化合物
,
润滑油添加剂
,
合成
,
摩擦学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