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守英
,
李全安
,
戴景杰
,
庄蕾
电镀与涂饰
为改善纺织剪刀用W9Mo3Cr4V高速钢的表面性能,采用多弧离子镀技术对其进行镀TiN表面处理。以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对镀膜进行微观分析。在载荷500 kg、加载时间1 min的条件下,用摩擦磨损试验机测试了镀 TiN 薄膜前后W9Mo3Cr4V 钢的耐磨性。在3% NaCl 溶液中测试了W9Mo3Cr4V钢镀TiN薄膜前后的极化曲线。结果表明,镀TiN能明显提高W9Mo3Cr4V钢的抗磨损性能以及抗腐蚀性能。
关键词:
高速钢
,
氮化钛
,
薄膜
,
多弧离子镀
,
耐蚀性
,
耐磨性
张朋彦
,
燕际军
,
高彩茹
,
朱伏先
钢铁
通过调整冶炼工艺,研究钢中氧化钛和氮化钛的数量、尺寸及分布规律,并利用热力模拟试验机对试验钢的大热输入焊接热影响区韧性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实施新的冶炼工艺能够使钢中形成大量细小的氧化钛和氮化钛类夹杂物;在熔合线部位温度为1 400℃时,钢中的TiN因溶解而失去钉扎作用。尺寸小于5μm的含Ti2O3和MnS的复合夹杂物,其形成IAF的能力强;尺寸为5~6μm的这类夹杂物具有IPF的形核能力。新的冶炼工艺能够大幅度提高大热输入焊接热影响区韧性。
关键词:
冶炼工艺
,
氧化钛
,
氮化钛
,
夹杂物
,
大热输入焊接
张冰
,
曹传宝
,
李国宝
,
朱鹤孙
人工晶体学报
doi:10.3969/j.issn.1000-985X.2004.04.031
用溶胶凝胶法合成的纳米TiO2粉体作为原料,将该粉体在氨气中进行原位氮化制备了TiN纳米粉体.用XRD,TEM,化学分析等手段对合成的TiN纳米粉体的物相组成、形貌、成分进行了分析.实验分析表明:在1000℃和1100℃下分别氮化5h,可以制备粒径大约为40nm和80nm的TiN粉体,其TiN的含量分别为95.40%和98.37%;而在1000℃条件下氮化时间减少到2h时,TiN的含量仅为58.36%.氮化温度和氮化时间是合成纳米TiN的重要因素,提高合成温度和延长氮化时间均可形成纯度较高的TiN纳米粉体,但延长氮化时间更有利于获得粒径小的氮化钛粉体.
关键词:
氮化钛
,
纳米粉体
,
原位氮化
,
二氧化钛
刘会兴
,
卜景龙
,
魏恒勇
,
崔邁
,
魏颖娜
,
张利芳
耐火材料
doi:10.3969/j.issn.1001-1935.2015.05.001
以四氯化钛和异丙醚为主要原料,二氯甲烷为溶剂,采用非水解溶胶-凝胶法制备的 TiO2凝胶为钛源,按 n(C)n(Ti)为11.4引入相对分子质量为1300000的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作为碳源,采用碳热还原氮化法合成 TiN 粉体。通过 TG-DTA、XRD 和 FE-SEM研究了碳热还原氮化过程中 TiN 粉体的形成历程。结果发现,在800~1000℃碳热还原3 h,锐钛矿型 TiO2转变为金红石型 TiO2;在1000~1200℃碳热还原氮化3 h,金红石型 TiO2转变为 Ti3 O5,并逐渐氮化生成 TiOxNy;在1300℃碳热还原氮化3 h,TiOxNy 开始转变为 TiN,但其氮化并不完全,延长氮化时间至5 h,剩余的 TiOxNy 全部转化为 TiN。TEM和纳米粒度分析仪测试表明,合成的 TiN 颗粒发育良好,呈近似方形结构,约为250 nm,粒径分布在0.4~1.1μm。
关键词:
非水解溶胶-凝胶法
,
碳热还原氮化法
,
氮化钛
,
粉体
李景国
,
高濂
,
郭景坤
无机材料学报
以化学共沉淀法制备的纳米TiO2-Al2O3复合粉体为原料,采用原位选择性氮化的方法制备了纳米TiN-Al2O3复合粉体.应用化学热力学原理分析、计算了氮化反应的条件和机理,研究了氮化条件对氮化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氮化反应在700℃时开始进行,在900℃保温5h,氮化反应进行完全,TEM照片显示纳米TiN 颗粒均匀分布于Al2O3基体中,粒径为50~70um.
关键词:
氮化钛
,
alumina
,
In-Situ nitridation
,
nanopowders
李兆营
,
公衍生
,
田永尚
,
江峰
,
张志龙
电镀与涂饰
在不同沉积温度(25 ~ 400℃)下,利用射频磁控溅射技术在S i(100)基底上制备了TiN薄膜.采用X射线衍射仪和原子力显微镜研究了沉积温度对膜结构和表面形貌的影响,计算了晶面间距和晶格常数,分析了薄膜的应力性质.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沉积温度下制备的TiN薄膜主要含有(111)和(220)两种取向,以(220)为择优取向;随着温度的升高,薄膜晶化质量先提高然后趋于稳定.薄膜内应力为压应力,且随温度的升高而有所增大.随沉积温度升高,薄膜晶粒尺寸变小,表面结构更加均匀致密.
关键词:
氮化钛
,
薄膜
,
射频磁控溅射
,
沉积温度
,
微观结构
,
表面形貌
郭亚琴
,
白晨光
,
吕学伟
,
王华
,
邓青宇
,
马世伟
功能材料
doi:10.3969/j.issn.1001-9731.2013.23.033
考察了在碳热还原制备 TiC、TiN 的过程中,温度对TiC、TiN生成状态的影响。将含钛渣样品置入石墨坩埚,在1300~1550℃,常压通 N2,恒温6 h观察TiC、TiN的生成状态。实验结果表明,TiN 的生成温度是1350℃,TiC 的生成温度是1500℃,与Fact Sage计算基本相符(Fact Sage 计算的 TiN 的生成温度是1322℃,TiC 的生成温度是1467℃)。通过对熔渣与石墨坩埚纵剖面宏观形貌、矿相、SEM-EDS的分析表明,TiN、TiC 主要生成于熔渣与石墨坩埚交界处,随着温度的升高,其生成量增多并向熔渣内部扩散。
关键词:
TiC
,
TiN
,
碳热还原
,
温度
,
制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