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涛
,
杜伟
,
谢胜涛
,
刘振宇
,
王国栋
材料研究学报
本文的目的是研究Cr17铁素体不锈钢的初始凝固组织对与皱折特性相关的晶粒簇的演变的影响以及揭示初始凝固组织对冷轧退火板皱折的影响机制。利用电子衍射背散射(EBSD)技术对Cr17铁素体不锈钢不同初始凝固组织的铸坯的轧制、退火试样的五种晶粒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晶粒簇的演变对初始凝固组织的依赖性很大。等轴晶铸坯的冷轧退火试样比柱状晶铸坯的冷轧退火试样具有更少的{001}<110>晶粒簇和更多的{111}<112>晶粒簇,且两种晶粒簇的分布更紧密。两种铸坯冷轧退火试样的皱折特性的差异归因于两者的{001}<110>、{111}<112>晶粒簇数量和分布的不同,而与{001}<010>、{111}<110>、{112}<110>晶粒簇无关。
关键词:
金属材料
,
ferritic stainless steel
,
surface quality
,
ridging
,
EBSD
Qingfeng ZHU
金属学报(英文版)
7075 aluminum alloy ingot with the diameter of 100 mm has been produced by horizontal direct chill casting in different casting speed. The effect of the casting speed on the ingot surface and subsurface layer was studied by surface observation and subsurface structure analysis. It was found that increasing the casting speed results in the adding of segregation knots in the ingot surface. The thickness of the dendrite microstructure layer in the subsurface reduces with increasing the casting speed. And the elements of Zn, Cu and Mg enrich in the coarse dendrite microstructure layer of the ingot.
关键词:
Horizontal direct chill casting
武元元
,
孙建林
,
周福伟
,
王冰
材料科学与工艺
为研究ZnO纳米粒子对轧制液摩擦学性能和轧制润滑性能的影响,制备了以ZnO纳米粒子为添加剂的水基纳米轧制液和传统轧制乳化液.通过四球摩擦学试验和四辊冷轧试验,对比研究了其摩擦学特性和轧制润滑性能,利用金相显微镜和热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等手段对轧后硅钢表面的形貌和成分进行分析,并给出了ZnO纳米粒子的减摩抗磨作用机理.研究表明:随接触载荷增大,水基轧制液的μ值和轧后表面粗糙度呈现出不同于传统轧制乳化液的变化趋势;水基轧制液的ZnO纳米粒子含量为0.7%时,摩擦学性能和轧制润滑性能最好,与传统轧制液相比,极压系数PB提高8.4%,摩擦系数μ降低43%,轧后表面粗糙度Ra降低37%;颗粒状ZnO纳米粒子分布在摩擦副表面的纳米级间隙处,类似微球轴承,起支承载荷的作用,使轧制液的减摩抗磨性能提高.
关键词:
Nano-ZnO
,
添加剂
,
表面质量
,
润滑性能
,
摩擦磨损
,
硅钢
,
轧钢
林翠
,
赵晴
,
文庆杰
材料工程
doi:10.11868/j.issn.1001-4381.2015.07.009
探讨了TC1钛合金腐蚀加工速度和质量的影响因素,测试了腐蚀加工后TC1钛合金的力学性能.氢氟酸浓度增加,加工速度提高;硝酸浓度较低时,腐蚀溶解占主导地位,浓度较高时,钝化起主要作用,当硝酸与氢氟酸的体积比为2时加工速度达到最大值;钛合金腐蚀加工速率与温度基本呈线性关系,加工时温度控制范围为28~30℃.复配添加剂可降低界面张力,它们的协同效应能够提高过渡区圆角质量、表面光亮度和腐蚀均匀性.腐蚀加工对TC1钛合金拉伸性能影响较小.腐蚀加工后的疲劳性能优于机械加工后的疲劳性能,其疲劳裂纹起源于加工面R圆角根部区域.
关键词:
TC1
,
腐蚀加工
,
加工速度
,
表面质量
,
力学性能
任小龙
,
罗晓锋
,
文祺
,
韩艳霞
,
唐夏军
,
王宪州
,
杨晓林
绝缘材料
阐述了气泡、粘度均一性、杂质等因素对聚酰亚胺薄膜(PIF)表面质量的影响,分析了在聚酰胺酸树脂制造过程中造成最终PIF产品表面质量较差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制造技术。
关键词:
聚酰胺酸树脂
,
表面质量
,
气泡
,
消除
,
均一性
,
制造技术
杨志
,
邓玉冬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本文对核电站没备乏燃料储存架材料含硼不锈钢A887 304B7出现麻点质量问题进行调查、分析,分别考虑材料,环境的影响,进行了假设分析及试验验证,最终找到氯是产生麻点的根本原因.成功通过配制溶液浸洗有麻点的含硼不锈钢的方法解决了该质量问题,制定有效的改进措施,杜绝了麻点问题的再次产生,确保了设备质量,对实际生产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表面质量
,
含硼不锈钢
,
麻点
,
环境
,
氯
成旭东
,
唐志军
,
徐学良
连铸
对非正弦振动在邯钢方坯连铸机使用情况和效果进行了分析和研究,通过方坯生产实践及铸坯表面检验,证明非正弦振动能够提高方坯拉速,降低漏钢率以及改善铸坯表面振痕。
关键词:
非正弦振动
,
拉速
,
漏钢率
,
表面质量
刘娜娜
,
孙建林
,
朱作鑫
,
夏垒
,
熊桑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根据平均流量模型和微凸体模型建立了冷轧铜合金混合润滑状态的理论模型.计算了使用不同运动粘度的乳化油,不同初始油相浓度的乳化液和在不同压下率条件下,轧制变形区的油相浓度,流动压力和接触面积.由计算结果可知,在冷轧过程中为使乳化液起到好的润滑作用和冷却效果,乳化油的运动粘度选在40~50 mm2/s之间,乳化液的初始油相浓度选在在0.02~0.05之间,道次压下率选择在30%.为进一步验证模型,利用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检测了乳化液的最大无卡咬负荷,确定乳化油的运动粘度和乳化液的初始油相浓度;通过观察轧后铜合金表面形貌确定轧制道次压下率,通过实验研究发现,实验结果和计算结果一致,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乳化液润滑模型为轧制过程中乳化油运动粘度、乳化液初始油相浓度和道次压下率的选择提供了参考依据.
关键词:
乳化液
,
润滑模型
,
油相浓度
,
铜合金
,
表面质量
冷永磊
,
谭建平
,
韦入铭
,
冀秀梅
连铸
基于以跟踪单元建立起的在线凝固模型的以坯龄建立起的二冷模型,根据生产现场工艺条件,有利于制定出合理的二冷制度,控制合理的铸坯表面温度、凝固末端的液相穴的形状及深度,为进行凝固末端轻压下创造条件,最终改善铸坯表面质量及内部质量。该系统优化之后杜绝了表面纵裂及横裂,中心疏松及偏析明显改善,消除了内部裂纹。
关键词:
在线凝固模型
,
二冷模型
,
轻压下
,
表面质量
,
内部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