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进
,
许兆义
,
杜一立
,
牟伟腾
,
孙文刚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本文研究了发电厂循环冷却水环境中硫酸盐还原菌形貌特征和生长规律。应用EG&G的263A型恒电位仪比较研究了硫酸盐还原菌(SRB)生物膜对HSn-70-1AB和BFe30-1-1铜合金腐蚀的电化学行为;应用Cambridge S-360型扫描电镜,SAE X-射线能谱研究了HSn-70-1AB和BFe30-1-1铜合金表面生物膜特征并分析了其主要成分。结果表明,铜合金表面生物腐蚀与硫酸盐还原菌的生长特性密切相关,SRB处于对数生长期时,HSn-70-1AB和BFe30-1-1铜合金的自腐蚀电位和极化电阻均下降很快;而当SRB进入稳定生长阶段,两个铜合金的自腐蚀电位和极化电阻均缓慢下降。HSn-70-1AB和BFe30-1-1铜合金表面生物膜的形貌有较大区别。
关键词:
HSn-70-1AB和BFe30-1-1铜合金
,
sulfate reducing bacteria
张杰刘奉令李伟华段继周侯保荣
金属学报
doi:10.3724/SP.J.1037.2010.00201
采用EIS, PC, SEM和EDS等方法, 通过在硫酸盐还原菌(SRB)的一个生长周期内测试Zn-Al-Cd牺牲阳极在不含和含SRB海泥中的腐蚀行为, 以对比研究海泥中SRB对其腐蚀行为的影响.EIS和PC测试结果显示, 实验初期, 试样在2种海泥中的腐蚀速率都快速增大,但由于SRB的大量增长, 其对试样的腐蚀作用不断增强, 所以在含SRB海泥中的腐蚀速率一直大于在不含SRB海泥的腐蚀速率; 实验后期, 由于SRB的大量死亡,其对试样的腐蚀作用已经十分微弱, 因此2者的腐蚀速率逐渐变得比较接近. SEM分析显示, 2种海泥中的试样表面都出现大量的腐蚀坑, 但含SRB试样表面的腐蚀程度更为严重. EDS结果显示含SRB试样表面的Zn和Al含量明显低于无SRB试样,说明了试样在含SRB海泥中的腐蚀溶解速度相对较大.
关键词:
硫酸盐还原菌
,
Zn–Al–Cd
,
marine sediment
,
electrochemical impedance spectroscopy
李娟
,
李进
,
焦迪
腐蚀学报(英文)
采用微生物技术、表面分析技术以及电化学测量技术, 研究了从再生水环境中分离提纯得到的硫酸盐还原菌(SRB) 的形态、生长规律, 以及SRB对铜合金HSn701-AB在再生水环境中腐蚀的影响. 结果表明, 在再生水环境中SRB的生长曲线存在2 d~3 d的停滞期; 铜合金HSn701-AB在接种SRB 的再生水环境中浸泡3 d时, 出现阻挡层扩散阻抗, 随着浸泡时间的增长, 腐蚀加重, 20 d时其表面生成致密的SRB生物膜.
关键词:
硫酸盐还原菌
,
microbiological induced corrosion
,
copper alloy
,
HSn701-AB
,
electrochemical impedance spectroscopy
范梅梅
,
刘宏芳
腐蚀学报(英文)
利用失重法和扫描电镜研究了CO2与嗜热SRB共存条件下X60钢在海底污泥和污水中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 CO2饱和条件下, 随着温度的升高,污泥和污水中腐蚀速率均增加,且含SRB的污泥和污水中X60钢的腐蚀速率均大于不含SRB的腐蚀速率,SEM观察表明, X60钢遭受的破坏以点蚀为主; 随着CO2分压的增大,X60钢的腐蚀速率增大, 且污泥中腐蚀速率大于污水中腐蚀速率.
关键词:
酸盐还原菌
,
carbon dioxide; corrosion
,
X60 steel
,
null
李娟
,
李进
,
焦迪
腐蚀学报(英文)
采用微生物技术、表面分析技术以及电化学测量技术, 研究了从再生水环境中分离提纯得到的硫酸盐还原菌(SRB) 的形态、生长规律, 以及SRB对铜合金HSn701-AB在再生水环境中腐蚀的影响. 结果表明, 在再生水环境中SRB的生长曲线存在2 d~3 d的停滞期; 铜合金HSn701-AB在接种SRB 的再生水环境中浸泡3 d时, 出现阻挡层扩散阻抗, 随着浸泡时间的增长, 腐蚀加重, 20 d时其表面生成致密的SRB生物膜.
关键词:
硫酸盐还原菌
,
microbiological induced corrosion
,
copper alloy
,
HSn701-AB
,
electrochemical impedance spectroscopy
刘宏伟
,
刘宏芳
,
秦双
,
韩霞
,
王田丽
腐蚀学报(英文)
doi:10.11903/1002.6495.2014.107
利用扫描电镜(SEM)、能谱、X射线衍射仪(XRD)和超景深三维立体显微镜等表面分析手段,调查研究油田污水集输管线材料的腐蚀和结垢行为.实验结果表明,暴露在没有添加杀菌剂的污水中30 d的试样表面形成了大量的垢状沉淀物,局部放大可以发现以胞外聚合物为主的生物膜覆盖在试样表面,此时生物膜的厚度高达169.6 μm,生物膜中含碳酸盐垢和细菌代谢产物硫铁化合物,且膜下基体材料局部腐蚀孔深度达到23.96 μm.在连续添加100 mg/L有机胍类杀菌剂1个月后,试样表面覆盖物中以无机矿物为主,且膜层厚度较未添加的薄,厚度为48.6 μm,膜下腐蚀较均匀,局部腐蚀轻微.硫酸盐还原菌参与的生物作用是管线局部腐蚀穿孔的主要原因之一.
关键词:
硫酸盐还原菌
,
生物矿化
,
胞外聚合物
,
生物膜
孙士美
,
王鹏
,
张盾
腐蚀学报(英文)
doi:10.11903/1002.6495.2015.234
采用电化学刻蚀-表面修饰-全氟聚醚油注入三步法在模板材料纯Al表面制备了仿猪笼草超滑表面,研究了仿生超滑表面对典型腐蚀微生物-硫酸盐还原菌的附着及所致腐蚀的影响.结果表明,仿生超滑表面在静态和动态环境均可明显抑制硫酸盐还原菌的附着,这主要是由于仿生超滑表面作为一种“类液体”表面,无法为细菌的附着提供锚点.同时,全氟聚醚油可通过阻止腐蚀性介质向基体的渗入,抑制基底Al的腐蚀过程.该研究的开展可为海洋微生物腐蚀防护材料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和模型.
关键词:
海洋环境
,
微生物腐蚀
,
仿生超滑表面
,
硫酸盐还原菌
,
Al
李景全
,
石丽华
,
杨彬
,
康杰
表面技术
doi:10.16490/j.cnki.issn.1001-3660.2016.02.010
油田地面系统因硫酸盐还原菌繁殖导致硫化氢不断增长,是长期注污水开发的油田所面临的普遍问题。简述了油田污水中硫化氢的危害以及常用的硫化氢去除和增长控制技术,并重点介绍了河南油田的三个应用实例:其一,采用两级普通曝气处理聚合物配制污水,在气水比( V/V)=1:2时,残留硫化氢含量小于1 mg/L;其二,普通曝气与缓蚀杀菌剂结合控制腐蚀,单级曝气气水比(V/V)=1:(7~10)的条件下,硫化氢含量从50~60 mg/L下降到5~10 mg/L,再添加FH-8型缓蚀杀菌剂25 mg/L,腐蚀率从1 mm/a下降到0.2 mm/a;其三,固相催化曝气氧化与生物抑制技术相结合,实现硫化氢的彻底去除和控制,用于高温聚合物驱油的污水配制聚合物,在气水比( V/V)=1:1时,硫化氢含量从25 mg/L下降到0.5 mg/L以下,生物抑制剂则使沿程硫化氢增长量不超过0.5 mg/L。催化曝气氧化除硫与普通曝气除硫相比,具有曝气量小、除硫迅速彻底的优点。对于对硫化氢含量要求严格的系统,固相催化曝气氧化与生物抑制技术结合,在技术和经济可行性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关键词:
油田污水
,
硫化氢
,
硫酸盐还原菌
,
腐蚀
,
聚合物降解
,
生物抑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