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国伟
,
李光
,
邱光明
,
韩家浦
,
凌超
电镀与涂饰
介绍了商业化镀锡板和镀铬板表面处理检测系统的主要功能、技术特点、硬件设计和软件编程,讨论了纯锡和锡铁合金终点的确定、辅助阴(阳)极的设置等问题。
关键词:
钢板
,
锡
,
铬
,
电镀
,
钝化
,
厚度
,
电化学
,
测量
穆海玲
,
王洺浩
,
吴小红
,
王志登
,
李宁
电镀与涂饰
以不同粗糙度的钢板为基体,采用弗洛斯坦镀锡液在赫尔槽中电镀锡.先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电镀初始阶段的锡镀层形貌,并通过赫尔槽试验研究了钢板粗糙度对镀层覆盖度的影响.在总电量相等的前提下,采用前期大电流后期小电流的方式电镀锡,以研究大电流启镀对镀锡层覆盖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电镀初期锡晶核优先在原板表面轧制纹的凸起处生成并持续生长,导致镀层分布不均匀、覆盖度较低.采用大电流启镀可有效提高镀层覆盖度、均匀性和致密度.
关键词:
钢板
,
镀锡
,
粗糙度
,
大电流冲击
,
覆盖度
向丽琴
,
邢汶平
,
吴吉霞
电镀与涂饰
以冷轧钢板和热轧钢板为基材,分别采用不同厂家的薄膜前处理工艺配套阴极电泳涂装,研究了不同工艺条件下涂层的物理机械性能和耐蚀性能,并与传统磷化工艺进行对比,分析了薄膜前处理技术在车厢、车架涂装线应用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对于车厢、车架用冷轧钢板,薄膜前处理工艺配套阴极电泳涂装所得涂膜的物理机械性能与传统磷化工艺相当,虽耐蚀性略低,但仍能满足车厢线的技术要求;对于车厢、车架用热轧钢板,选择不去除氧化皮的工艺,采用薄膜前处理技术也能够满足车厢、车架线阴极电泳配套的技术要求.
关键词:
汽车涂装
,
阴极电泳
,
薄膜前处理
,
耐蚀性
,
钢板
,
磷化
汪贺模
,
蔡庆伍
,
余伟
,
苏岚
材料科学与工艺
为了确定加速冷却或直接淬火时实现预期的冷却速率所需的对流换热系数,利用MSC.MARC有限元分析软件对Q345B中厚钢板冷却过程中温度场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确定了实现直接淬火条件下不同厚度(〉20 mm)钢板的理论极限冷却速率所需的对流换热系数为15 000 W/(m2·℃),并分析了冷却速率与对流换热系数、钢板厚度之间关系.研究表明,对于同一厚度、材质中厚钢板,其冷却速率随对流换热系数的增加而增大.超快速冷却或直接淬火时,带钢冷却速率随对流换热系数增加而显著增加;对流换热系数大于15 000 W/(m2·℃)时,厚度(〉30 mm)钢板的冷却速率基本不变,达到其物理极限冷却速率;换热系数增加,厚度方向上温度梯度增加.
关键词:
中厚板
,
对流换热系数
,
直接淬火
,
冷却速率
,
温度场
赵奇
,
齐明思
,
丁爱国
,
孙亮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为研究弹丸的强度和耐热性能,以弹丸为研究对象,对弹丸侵彻装甲钢板过程中速度与温度场之间的关系进行数值模拟.采用ANSYS/LS-DYNA软件建立弹靶几何模型、划分网格、加载、求解,并用Ls-prepost后处理软件对仿真结果进行分析,得出弹丸温度场变化云图及在不同侵彻速度下,温度升高较大节点的加速度、温度曲线.仿真结果表明:在弹丸侵彻速度为1 200 m/s条件下,弹内节点温度达到465~473 K,接近于炸药熔点473 K.研究结果为弹内装药及电子器件的影响提供试验数据.
关键词:
弹丸
,
侵彻
,
钢板
,
温度场
齐子诚
,
郑子军
,
唐盛明
,
郭智敏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高强度钢板现场检测自动化检测难度大,手工超声检测效率低、可靠性差,基于该现状设计并研制一种基于滚动结构的超声快速检测设备.采用多元高斯声束理论对滚动结构中声场进行仿真,实现该设备中多层结构声束复杂传播路径的可视化,确定有效检测范围.开展钢板超声检测工艺研究,并针对钢板内部不同深度缺陷进行超声检测试验.结果表明:该设备能够有效地检出钢板下20~100 mm内φ5 mm平底孔当量的缺陷,为钢板内部质量监督提供有力的保障.
关键词:
钢板
,
滚动结构
,
超声波检测
,
探伤设备
田亚强
,
张明山
,
宋进英
,
陈连生
,
郑小平
钢铁钒钛
doi:10.7513/j.issn.1004-7638.2016.02.027
分层缺陷是一种存在于钢板内部的常见缺陷,分层缺陷严重影响钢板的综合性能,尤其对厚度方向上的力学性能有重要影响.利用OM、SEM和EDS等检测手段,对分层缺陷区进行组织观察和微观分析,对其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引起分层缺陷的原因主要有带状组织,保护渣,硫化物,折叠,异常组织等.针对上述各种原因,提出控制浇铸温度与冷却速度、注重结晶器保护渣相关工艺流程、钙化处理、稳定轧制、防止“死辊”现象的出现、选取适当的淬火工艺等相应的措施.
关键词:
钢板
,
分层缺陷
,
组织异常
,
夹杂
,
折叠
吴晓燕
,
朱立光
,
梅国宏
,
严春亮
,
曹胜利
,
张庆军
钢铁钒钛
doi:10.7513/j.issn.1004-7638.2017.01.028
采用S-4800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金相显微镜等仪器对钢板表面线状缺陷的形成原因进行分析与探讨.结果表明:铸坯划伤、夹杂、铸坯裂纹是引起钢板表面线状缺陷的主要原因.铸坯裂纹与铸坯划伤引起的钢板线状缺陷往往在缺陷处可观测到一薄层高温氧化铁,附近分布着大量细小高温氧化圆点,且有脱碳迹象,而夹杂引 起的线状缺陷可在缺陷处检测到保护渣特征元素Na和K.为减少钢板表面线状缺陷,针对相关原因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对实际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钢板
,
线状缺陷
,
铸坯划伤
,
夹杂
,
铸坯裂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