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i Liu Lei Zhang J.K. Shang
材料科学技术(英文)
The thermodynamic conditions for dewetting of a liquid solder drop on copper thin films were examined under a hot-stage optical microscope in a flowing protective atmosphere. Dewetting of liquid solder was found to depend strongly on the copper film thickness and preceded by spalling of Cu6Sn5 intermetallic compounds. However, the loss of interfacial bonding by spalling was not sufficient to cause immediate dewetting of solder drops if the wetting tip was still strongly bonded to the copper film. By introducing a pinning force on the wetting front, a sufficient condition was found from a force balance analysis for dewetting of the liquid solder drop, in general agreem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关键词:
Dewetting
,
dewetting
,
solder
,
spalling
,
film thickness
李见
,
孙旭东
,
李在先
,
李春生
金属学报
<正> Unthank等人曾指出,含Cr高的奥氏体不锈钢在600~800℃氮化时,将沿晶界形成大量的CrN,并可能导致沿晶开裂,造成氮化层剥落.Kindlimann和Ansell认为,氮化表面上Fe或Ni-Fe的氮化物增到一定厚度时将产生“白亮层”,冷却时可能剥落。高濑孝夫在讨论氮化温度对18-8钢氮化层脆性影响时指出,低温氮化易出现氮化层剥落。本工作通过氮化前对试样作适当的预先热处理找到了解决氮化层剥落的方法,并探明了氮化层剥落的原因。
关键词:
钢的氮化
,
spalling
,
heat resistant steel
宋正会
,
张国滨
,
李海刚
物理测试
通过蔡司扫描电子显微镜及能谱仪测试分析了E2330轴承内套滚道剥落的原因。结果表明:由于E2330轴承内套成分不均,引起轴套内局部的碳、铬元素浓度的偏高,形成大量大块呈圆形碳化物、淬火组织和残余应力的分布不均匀即增加了基体脆性,导致了E2330轴承内套早期剥落失效。
关键词:
轴承滚道
,
剥落
,
碳化物
,
应力
吴国胜
,
许竹桃
,
周战
,
周天兴
机械工程材料
某热轧厂精轧机组后段改进型高镍铬工作辊表面接连发生剥落事故,经过对剥落工作辊进行现场调查和剥落断口、显微组织、夹杂物、微观断裂特征等分析,查找工作辊剥落的原因。结果表明:一方面,轧钢过程中F7机架易发生甩尾事故,造成工作辊辊面易产生微裂纹,如果不能及时换辊或者修磨彻底,该微裂纹就会成为疲劳源,引起剥落;另一方面,剥落工作辊中碳化物尺寸较大,起到类似夹杂物的作用,而由于微裂纹沿碳化物边界或者穿过碳化物内部扩展的速度较快,故形成剥落;改善工作辊基体组织、碳化物形态和使用与维护条件,提高工作辊抗疲劳和热冲击能力,并杜绝残留裂纹,是防止工作辊出现剥落事故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热带精轧
,
改进型高镍铬工作辊
,
甩尾
,
剥落
,
碳化物
温泉
,
郭东明
,
高航
,
王奔
复合材料学报
碳纤维/环氧树脂(C/EP)复合材料制孔毛刺和撕裂缺陷,对构件的装配精度影响较大.为了揭示C/EP复合材料制孔毛刺和撕裂缺陷的形成机制,采用微米划痕试验研究沿不同纤维方向切削加工时材料的破坏去除过程,并用FEI公司Quanta 200环境扫描电镜对划切后的沟槽及切屑的形貌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表明:当划切方向与纤维方向垂直时,划切力最大,较易产生撕裂缺陷;当划切方向与纤维方向呈30°、45°和60°时,划痕左侧纤维受到压头挤压向左退让并弯曲,产生锯齿形断裂,否则形成毛刺;划痕右侧纤维为避让压头发生较大的弯曲变形,纤维断裂均匀,不容易形成毛刺.理论分析和划痕试验结果表明:制孔加工时,纤维方向与刀具旋转方向成钝角的区域容易产生毛刺缺陷,与刀具旋转方向成锐角的区域边缘光滑,与刀具旋转方向垂直的区域容易形成撕裂缺陷;出口缺陷与试验结果一致.
关键词:
碳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
,
划痕试验
,
毛刺
,
撕裂
,
制孔
王宇辉
硅酸盐通报
本研究旨在探讨两座梁柱复合构件于火害情况下梁的变形行为.柱为三面受火,一座试体(BNC1)使用普通混凝土,另一座(BSC1)使用自充填混凝土,进行高温试验,探讨梁于服务载重作用下,在升温及冷却过程中,钢筋混凝土梁承受火害整体变形情形及其性能,并待高温试验后进行残余强度试验,并探讨其变形.
关键词:
混凝土
,
梁
,
火
,
爆裂
王光宏
,
屈盛官
,
和锐亮
,
胡可
,
李小强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英文版)
doi:10.1016/S1003-6326(16)64448-5
采用固体渗碳法对95W?3.4Ni?1.6Fe 高比重合金进行了渗碳处理,并在球棒试验机上研究了渗碳处理对钨合金接触疲劳性能的影响。利用 SEM、EDS、XRD、表面形貌仪等手段对渗碳钨合金的显微组织和疲劳损伤形貌等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渗碳处理后钨合金表面由较薄的多孔碳化钨层和被碳化钨包裹的改性钨颗粒层组成。渗碳处理不仅降低了钨合金的接触疲劳性能而且加剧了对偶件钢球的磨损。钨合金的损坏机制为剥落和层状分离,次表层主裂纹易在最大剪切应力处萌生并沿着钨–钨界面扩展。渗碳钨合金的损坏是由碳化钨颗粒的剥落造成,同时剥落后的碳化钨颗粒在接触界面间充当第三体,加剧了渗碳钨合金的表面磨损。
关键词:
钨合金
,
接触疲劳
,
渗碳
,
剥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