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5)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油酸钠对氟碳铈矿的捕收作用机理研究

王成行 , 邱显扬 , 胡真 , 童雄

稀土

以油酸钠为捕收剂,通过浮选试验、溶液化学计算、动电位和红外光谱检测分析研究了氟碳铈矿的可浮性及药剂与矿物的作用机理.当油酸钠浓度为4×10-4 mol·L-1时,氟碳铈矿在pH =7 ~9较宽的范围内有较好的可浮性,与油酸钠溶液形成的高表面活性组分离子-分子缔合物的浓度较大有关.矿物表面的稀土阳离子的水解产物种类及其浓度影响着其可浮性.pH=8~9范围内,稀土阳离子水解优势组分RE(OH)2+和RE(OH)2+吸附在氟碳铈矿表面是主要的正活性质点,有利于药剂的化学吸附.在pH =8.3时,油酸钠对氟碳铈矿捕收是化学和物理的共吸附作用的结果.

关键词: 氟碳铈矿 , 油酸钠 , 溶液化学 , 红外光谱 , 动电位

油酸钠作用下金红石的浮选行为及作用机理

王军 , 程宏伟 , 赵红波 , 覃文庆 , 邱冠周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通过纯矿物试验,研究金红石在油酸钠为捕收剂体系中的浮选行为.当油酸钠用量为20 mg/L、pH值为6~8时,金红石浮选回收率均在80%以上;当pH =7.5时,金红石浮选回收率最高,为85.27%.Zeta电位及红外光谱测试结果表明,油酸钠在金红石表面主要发生了化学吸附,同时也可能存在物理吸附.根据油酸钠溶液化学计算,当pH值为6~8时,油酸钠溶液的优势组分为C17H33COO-和(C17H33COO)22-;而金红石表面Ti4+的羟基化合物主要以[Ti(OH)2]2+和[Ti(OH)3]+形式存在.结合金红石在油酸钠捕收剂体系中的浮选行为,油酸钠在金红石表面的相互作用原理是,金红石表面解离的Ti4+在水溶液中形成羟基化合物[Ti(OH)2]2+和[Ti(OH)3]+络合在金红石表面成为浮选的活性质点,再与C17H33COO-和(C17 H33COO)22-作用形成Ti(C17H33COO)4,从而使金红石疏水上浮;油酸(C17H33COOH(aq))分子和离子-分子缔合物(C17H33COOH·C17H33COO-)的物理吸附也可能存在.

关键词: 金红石 , 油酸钠 , 溶液化学 , 浮选

碘化浸金原理及研究进展

李绍英 , 赵留成 , 赵礼兵 , 高志明 , 白丽梅 , 王玲

贵金属

系统总结了国内外碘化浸金工艺取得的研究进展。从热力学、动力学、溶液化学等方面讨论了碘化浸金的反应机理,阐明不同工艺参数对碘化浸金浸出效果的影响规律;列举碘化浸金在浮选金精矿、含铜难处理金矿、含碳金矿、含金废料等不同类型物料浸金应用的研究结果,并对碘化浸出贵液回收的工艺进行总结,最后展望了碘化浸金工艺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冶金技术 , 碘化浸金 , 热力学 , 动力学 , 溶液化学 , 研究进展

氨氰浸金原理及研究进展

李绍英 , 赵礼兵 , 白丽梅 , 赵留成 , 高志明 , 梁冰 , 马玉新

贵金属

氨氰浸出技术自从发明以来就被认为是从含铜难处枞金矿资源中恒择性回收金的一种有效方法。系统总结了目前国内外氨氰浸金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氨氰浸金的基本原枞、浸出动力学研究、溶液化学研究、氨氰浸金实验室实验及工业应用研究现状,对氨氰浸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做了评价。

关键词: 冶金技术 , 氨氰浸出 , , 动力学 , 溶液化学 , 研究进展

钙离子对红柱石浮选的影响及作用机理

卢佳 , 高惠民 , 金俊勋 , 岑对对 , 任子杰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通过单矿物浮选试验,考察钙离子在pH为3~9的浮选条件下对十二胺浮选红柱石的影响.通过对钙离子溶液化学分析和采用波耳兹曼理论计算红柱石表面捕收剂离子浓度变化,探讨钙离子对红柱石浮选的抑制机理.结果表明:3≤pH≤7时,钙离子对红柱石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7<pH≤9时,钙离子的抑制作用逐渐减弱;3≤pH≤7时,钙离子主要以Ca2+组分形式存在,在红柱石矿物表面吸附后降低了其表面负电性,使十二胺的静电吸附力减弱,此时界面层内RNH3+的浓度均小于液相内部RNH3+的浓度,钙离子对红柱石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7<pH≤9时,CaOH+组分浓度较低,活化作用并不强烈,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Ca2+组分的抑制作用,此时界面层内RNH3+的浓度大于液相内部RNH3+的浓度,钙离子的抑制作用逐渐减弱.

关键词: 钙离子 , 十二胺 , 红柱石 , 浮选 , 溶液化学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