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10)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N,N'-二苯基硫脲对Q235钢在酸性介质中的缓蚀作用及其与十二烷基磺酸钠的协同效应

聂金艳 , 司云森 , 余强 , 王招娣

腐蚀学报(英文)

用动电位扫描极化曲线、电化学阻抗法和量子化学法, 研究了N,N'-二苯基硫脲(DPH-TU)在5% H2SO4介质中对Q235钢的缓蚀作用机理, 及其与十二烷基磺酸钠(SDBS)的协同缓蚀效应. 结果表明N,N'-二苯基硫脲是一种缓蚀效果显著的混合型缓蚀剂. 当DPH-TU和SDBS共存时呈现协同缓蚀效果, 两者浓度比为1:1时, 协同效应最为显著. 两种缓蚀体系在Q235钢表面发生了化学吸附, 吸附过程为放热过程, 服从El-Awady动力学模型并计算出相应的吸附过程热力学数据.

关键词: Q235钢 , N,N'-diphenyl thiourea , sodium dodecyl sulfate , sulphuric acid , inhibitor , synergistic effect

蒸养条件下不同种类外加剂对水泥水化进程的影响

肖茜 , 伍勇华 , 南峰 , 何廷树 , 李论

硅酸盐通报

用直接测温法、X射线半定量分析方法,系统研究了蒸养条件下高效减水剂(聚羧酸高效减水剂、萘系高效减水剂)、早强剂(硫酸钠)和引气剂(十二烷基硫酸钠)对硅酸盐水泥的放热量和蒸养强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聚羧酸高效减水剂延缓了水化放热温峰出现的时间,水化热和Ca(OH)2生成量明显减少;萘系高效减水剂和硫酸钠使水化热温峰出现的时间提前并随水化热量的增多蒸养强度提高,Ca(OH):生成量增加;十二烷基硫酸钠对水泥水化热几乎没有影响,蒸养强度随十二烷基硫酸钠掺量的增加而降低,Ca(OH)2生成量没有明显变化.

关键词: 聚羧酸高效减水剂 , 萘系高效减水剂 , 硫酸钠 , 十二烷基硫酸钠 , 水化热

环糊精和乳化剂共存下苯乙烯的乳液聚合动力学

刘航 , 黄娜娜 , 张玉红 , 詹园 , 汪海平 , 何培新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以过硫酸钾为引发剂,十二烷基硫酸钠为乳化剂,在β-环糊精(β-CD)存在下进行乳液聚合动力学研究,考察了引发剂浓度、乳化剂浓度、β-环糊精浓度以及聚合温度对聚合反应速率的影响,测定了各项反应级数和聚合表观活化能.结果表明,聚合反应速率随引发剂浓度、乳化剂浓度和聚合温度的升高而加快,随β-环糊精浓度的升高先增加后降低,在β-CD浓度≤1.555×10-3 mol/L时,聚合反应动力学关系式为Rp∝ [KPS]0.5277 [SDS]0.5631 [β-CD]0.9987,表观活化能为72.55 kJ/mol.

关键词: 十二烷基硫酸钠 , β-环糊精 , 乳液聚合 , 动力学

十二烷基硫酸钠对涤纶化学镀镍层质量的影响

王松 , 戴亚堂

材料保护

为了掌握光亮剂对化学镀Ni-P层质量的影响,以次亚磷酸钠作为还原剂在pH=4~6的条件下对涤纶布进行了化学镀镍,研究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对涤纶白布Ni-P化学镀层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本工艺可以获得表面致密、光亮度较高、具有一定厚度的微黄的Ni-P镀层,获得高质量镀层的优化工艺为:11 g/L硫酸镍,15 g/L次亚磷酸钠,10 g/L柠檬酸钾,5 g/L乙酸钠,0.01 g/L十二烷基硫酸钠,温度75℃,时间25 min,pH值4~6,均匀搅拌.

关键词: 化学镀镍 , 酸性条件 , 涤纶 , 表面活性剂 , 十二烷基硫酸钠

十二烷基硫酸钠对铁电沉积行为的影响

范冠博 , 潘秉锁 , 田永常 , 方小红

电镀与涂饰

为了解铁的电结晶机理及润湿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对铁电沉积阴极过程的影响,采用线性扫描伏安法、单电位阶跃计时电流法、交流阻抗谱等手段对由200 g/L FeSO4·7H2O、20 g/L H3BO3、50 g/L MnCl2和30 g/L配位剂组成的基础镀液和含0.2 g/L SDS的镀铁溶液中铁在玻碳电极上的电沉积行为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润湿剂的加入使铁电沉积的阴极极化增强。不管镀液中是否含有润湿剂,铁在玻碳电极上的电结晶都遵循三维瞬时成核理论,且在含有润湿剂的镀液中的结晶过程与理论模型有着更好的吻合程度。润湿剂的加入使反应物离子的扩散受阻,电荷传递电阻增大。这些变化可能与SDS在镀层表面的吸附和对表面张力的影响有关。

关键词: 电镀铁 , 十二烷基硫酸钠 , 润湿剂 , 电结晶 , 成核机理 , 电化学

表面活性剂对超细BaTiO3纳米颗粒制备的影响

于海萍 , 赵瑾

材料导报

以钛酸四丁酯为钛源,醋酸钡为钡源,采用改进的水热法(即溶剂热法)在低温条件下合成钙钛矿结构的超细钛酸钡纳米颗粒,重点研究表面活性剂对产物的影响,探讨了不同表面活性剂影响产物形貌和种类的作用机理.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及能谱(EDS)对产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加入不同的表面活性剂时,制备的产物不同,其产物的形貌分别为超细纳米线、纳米棒(直径约几十纳米)和纳米颗粒(尺寸约50~100nm).通过调节反应过程中的表面活性剂,可以实现从线状钡的硫酸盐到纯相的超细钛酸钡纳米颗粒的转变.此方法为尺寸小于20nm的钛酸钡颗粒的制备及铁电材料尺寸限制效应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

关键词: 钛酸钡 , 表面活性剂 , 十二烷基硫酸纳 ,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 , 水热法 , 超细纳米材料

N,N′-二苯基硫脲对Q235钢在酸性介质中的缓蚀作用及其与十二烷基磺酸钠的协同效应

聂金艳 , 司云森 , 余强 , 王招娣

腐蚀学报(英文)

用动电位扫描极化曲线、电化学阻抗法和量子化学法,研究了N,N′-二苯基硫脲(DPH-TU)在5%H_2SO_4介质中对Q235钢的缓蚀作用机理,及其与十二烷基磺酸钠(SDBS)的协同缓蚀效应结果表明N,N′-二苯基硫脲是一种缓蚀效果显著的混合型缓蚀剂.当DPH-TU和SDBS共存时呈现协同缓蚀效果,两者浓度比为1:1时,协同效应最为显著.两种缓蚀体系在Q235钢表面发生了化学吸附,吸附过程为放热过程,服从El-Awady动力学模型并计算出相应的吸附过程热力学数据.

关键词: Q235钢 , N,N′-二苯基硫脲 , 十二烷基磺酸钠 , H_2SO_4 , 缓蚀剂 , 协同效应

氧化还原沉淀法制备MnO2/MWCNTs催化剂及其低温SCR活性

陈健 , 郑玉婴 , 张延兵 , 邹海强 , 卢秀恋

无机材料学报 doi:10.15541/jim20160146

先用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对多壁碳纳米管(MWCNTs)进行表面改性,然后采用氧化还原沉淀法制得一系列的MnO2/MWCNTs催化剂.考察了催化剂在80~180℃的选择性催化还原(SCR)反应活性,并通过BET、XRD、FESEM、TEM、XPS和H2-TPR等表征手段对催化剂的结构及性能进行分析.结果显示,MnO2/MWCNTs催化剂在空速210 L/(gcat·h)和温度140~180℃条件下,脱硝效率达到85%~100%,这明显优于等体积浸渍法制备的催化剂的低温SCR催化活性,且10% MnO2/MWCNTs催化剂的活性最优.分析结果表明,MnO2/MWCNTs催化剂中MnO2以纳米片状均匀分散在多壁碳纳米管载体表面;弱结晶性的结构和高价锰,较高的表面吸附含氧量及较强的低温区氧化还原能力是10% MnO2/MWCNTs催化剂具有优异低温SCR活性的原因.另外,和MnOx/MWCNTs催化剂相比,10% MnO2/MWCNTs催化剂表现出良好的抗水和抗硫性能.

关键词: 十二烷基硫酸钠 , 选择性催化还原 , 氮氧化物 , 多壁碳纳米管 , 锰氧化物

十二烷基硫酸钠对碳纤维表面镍镀层电沉积行为的影响研究

杨斌 , 刘敬萱 , 齐亮 , 肖翔鹏 , 谢义高

表面技术 doi:10.16490/j.cnki.issn.1001-3660.2016.04.022

目的 研究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对碳纤维表面镍镀层电沉积行为及镀层质量的影响.方法 用线性伏安法测定不同质量浓度的SDS镀液电沉积镍的析出电位,用扫描电镜分析镍镀层表面形貌及镍在电沉积初期的微观状态.结果 未加入SDS的溶液中,镍的析出电位为-0.829 V;在0.1~0.5 g/L SDS的镀液中,镍的析出电位为-0.792~-0.745 V;当SDS质量浓度为0.3 g/L时,镍的析出电位最大为-0.745 V.结论 镀液中添加少量SDS时有利于提高镍的析出电位,有利于镍在碳纤维表面形核析出,镍镀层表面均匀致密,由细小的角锥状结构构成;过量的SDS会影响碳纤维表面吸附-脱吸附的平衡,碳纤维表面存在未脱吸附的SDS微区,镍在此区域的形核析出受到影响,镍镀层表面质量较差,由不均匀分布的角锥状结构和垂直于基底的片层结构构成.在实验溶液体系中SDS最优添加量为0.3 g/L.

关键词: 镍镀层 , 碳纤维 , 十二烷基硫酸钠 , 电沉积 , 线性伏安法 , 析出电位

2-(5-溴-4-甲基-2-吡啶偶氮)-5-二甲氨基苯胺与镍显色反应的研究

杨晓慧 , 霍燕燕 , 韩权 , 何亚萍 , 翟云会 , 刘欢

冶金分析 doi:10.13228/j.boyuan.issn1000-7571.009804

研究了新试剂2-(5-溴-4-甲基-2-吡啶偶氮)-5-二甲氨基苯胺(5-Br-4-CH3-PADMA)与镍(Ⅱ)的显色反应,建立了分光光度法测定镍的新方法.结果表明,在 pH 值为 4.2~6.0 的 HAc-NaAc 缓冲溶液中,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存在下,镍(Ⅱ)与 5-Br-4-CH3-PADMA 形成稳定的组成比为1∶2的紫色配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位于 567 nm 处.镍(Ⅱ)的质量浓度在0~0.40 μg/mL范围内遵守比尔定律,校准曲线的线性相关系数r=0.999 2,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1.22×105 L·mol-1·cm-1.以硫脲和氟化铵做掩蔽剂可消除Cu2+、Fe3+ 和Pd2+等离子的干扰.方法用于铝合金中微量镍的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 n=6)为0.58%~0.98%,并与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值一致.

关键词: , 2-(5-溴-4-甲基-2-吡啶偶氮)-5-二甲氨基苯胺 , 十二烷基硫酸钠 , 分光光度法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