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敏秀
,
何莉
,
姚凤花
,
袁凯笛
,
杨君
,
蒋威
冶金分析
doi:10.13228/j.b0yuan.issn1000-7571.009433
采用0.4g锡粒和0.3g纯铁放在坩埚底部,再加入0.150 g样品,上面覆盖1.5g钨粒或者使用在坩埚底部加入0.150 g样品,上面覆盖1.8g铁钨锡混合助熔剂后进行测定,建立了高频感应燃烧红外吸收法测定硅粉中总碳含量的方法.采用无水碳酸钠标准物质和钢铁标准样品两种物质分别建立了3条碳质量分数为0.001%~0.01%、0.01%~0.10%、0.1%~1.0%的校准曲线.实验表明:校准曲线的线性回归系数均大于0.99;对于同一硅粉样品,采用无水碳酸钠标准物质或钢铁标准样品建立的校准曲线得到的结果是相符合的.采用钢铁标准样品所做校准曲线对NIST57b硅粉标准样品进行测定,测得结果为0.0214%,相对误差为7.0%,符合检测方法确认测定值与真值的相对误差指导范围.组织5家实验室对3个碳含量水平的硅粉样品做方法验证试验,并按照标准方法GB/T 6379.2-2004对所得结果进行统计检验,结果表明:5家实验室的测定平均值一致性较好,且测得的所有数据均没有离群值,这说明硅粉中碳测定数据的分散性在可接受范围内.加标回收试验表明回收率在95%~120%之间.
关键词:
硅粉
,
总碳
,
高频燃烧
,
红外吸收法
骆崛逵
,
严辉
,
张雪平
,
李桢林
,
范和平
绝缘材料
采用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对硅微粉、气相SiO2进行表面改性后,分别使用单一的硅微粉、气相SiO2及复配的硅微粉/气相SiO2作为填料,对环氧树脂电子灌封胶进行改性,制得二元或三元体系的复合材料,并对其力学性能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与采用单一填料改性的二元体系相比,采用硅微粉和气相SiO2组合填料改性的三元体系环氧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较好;当m(环氧树脂)∶m(硅微粉)∶m(气相SiO2)=100∶120∶3时,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达到最大值161.44 MPa。
关键词:
环氧树脂
,
灌封胶
,
硅微粉
,
气相SiO2
,
改性
乔婉
,
聂建华
,
邱文冬
,
王立辉
,
梁永和
,
尹玉成
,
尹国恒
耐火材料
doi:10.3969/j.issn.1001-1935.2014.05.003
以特级矾土熟料(5~3、3~1 mm)、棕刚玉(≤1 mm)、SiC(≤1 mm)、球状沥青(1~0.5 mm)、电熔白刚玉(≤0.074 mm)、活性α-Al2O3微粉、SiO2微粉、硅粉(d50=20.81μm)为原料制备Al2O3-SiC-C浇注料,分别以质量分数为0、1%、2%、3%、4%、5%和6%的硅粉等量替代白刚玉粉,研究了硅粉对浇注料常温物理性能和抗氧化性能的影响,并采用Factsage、SEM和EPMA等手段对试样进行热力学分析和显微结构分析。结果表明:1)随着硅粉含量的增加,试样的显气孔率逐渐降低,体积密度先增大后减小,常温强度明显提高。2)硅粉可以提高浇注料的抗氧化性能,在硅粉加入量为4%(w)时,其抗氧化性能最好。3)抗氧化试验后,试样边缘部位原位反应生成的莫来石堵塞了气孔,使得试样边缘结构致密;试样过渡区域有少量的莫来石和SiO2生成,封闭了表面的气孔,进一步阻止了氧气的进入;试样中心区域有少量晶须状的SiC生成,填充在骨架结构中,起强化增韧的作用。
关键词:
Al2 O3-SiC-C浇注料
,
硅粉
,
常温物理性能
,
抗氧化性
汪鹏主
,
王继虎
,
温绍国
,
李灏
,
张栋栋
,
殷常乐
,
杜中燕
硅酸盐通报
本文根据硅微粉与钛白粉在结构上的相似性,选用改性硅微粉部分替代钛白粉用于乳胶涂料中.采用沉降实验考察了不同比例的硅微粉-钛白粉复合粉体在乳胶涂料中的分散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当硅微粉∶钛白粉=1∶3时,复合粉体具有良好的分散性能.将复合粉体加入到乳胶涂料中,制得的乳胶涂料稳定性良好,力学性能优异.采用扫描电镜对涂膜的截面进行分析,发现硅微粉在成膜过程中逐渐富集到涂膜表面,对制备亚光和低光涂料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硅微粉
,
乳胶涂料
,
稳定性
,
力学性能
,
低光涂料
张晶
,
田庚
,
刘家臣
材料工程
doi:10.11868/j.issn.1001-4381.2016.10.014
采用浸渍法制备SiO2凝胶/铝硅纤维复合材料。研究Si粉质量分数为0%,0.2%,0.4%,0.6%和0.8%时,SiO2凝胶/铝硅纤维复合材料的微观形貌、体积密度、回弹率和物相组成。结果表明:Si粉质量分数低于0.6%时,其氧化产生的体积膨胀填补了纤维与凝胶间的裂纹,体积密度由0.468g/cm3增大到0.723g/cm3,回弹率由43.1%升高为59.6%,并且Si粉高温下的结晶化抑制了纤维析晶和促进了辉石的生成,这是材料的力学性能提高及高温损坏程度降低的重要原因;Si粉质量分数为0.8%时,高温下的Si粉产生了过分的体积膨胀,导致复合材料内部出现较大裂纹,压缩回弹率降低为44.5%。
关键词:
Si粉
,
SiO2 凝胶/铝硅纤维复合材料
,
高温损坏
,
力学性能
郑典模
,
温爱鹏
,
陈创
,
兰倩倩
,
许婷
硅酸盐通报
研究采用水玻璃为原料,稀氨水为催化剂,通过离子交换制备硅酸溶液、硅粉水解增长粒径、纳滤膜浓缩等步骤制备催化剂级硅溶胶.由正交实验获得较佳工艺条件:浓度5%硅酸溶液150 mL,反应温度为70℃,反应时间为8h,10%的稀氨水加入后体系氨浓度为0.6%.在此条件下,可获得平均粒径20 nm左右,浓度40%的球状催化剂级硅溶胶.
关键词:
催化剂级硅溶胶
,
水玻璃
,
硅粉
,
氨水
古亚军
,
张海军
,
李发亮
,
张少伟
机械工程材料
doi:10.11973/jxgccl201606014
采用化学沉淀方法在硅粉表面沉淀了 Ni(OH)2,利用其原位合成 NiO 来催化硅粉氮化制备Si3 N4粉,研究了原位合成 NiO 含量(质量分数为0~2.0%)和氮化温度对硅粉氮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原位合成的NiO 可以促进硅粉的氮化,随着 NiO 含量的增加,硅粉的氮化率呈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随着氮化温度的升高,硅粉氮化率逐渐提高,当温度升高到1400℃、NiO 质量分数为1.0%时硅粉全部氮化;制备的 Si3 N4呈晶须状,直径为65~497 nm,其生长符合固-液-气-固(SLGS)生长机理.
关键词:
硅粉
,
Si3 N4
,
催化氮化
,
NiO
孙洋
,
陈树江
,
田琳
,
李国华
耐火材料
doi:10.3969/j.issn.1001-1935.2016.04.010
为了探究Si-MgO体系在埋炭热处理过程中的反应及高温相组成,通过热力学计算对Si-MgO系材料的高温凝聚相组成进行了预测,表明在1 550℃埋炭热处理条件下,Si-MgO体系中的凝聚相应为Mg2SiO4和Si2N2O.实际试验表明,将粒度均<0.074 mm的电熔镁砂粉与硅粉按7∶3的质量比混合后制备的Si-MgO系材料,在1 550℃保温2h埋炭热处理后,由于体系中反应没有进行完全,还存在少量Si3 N4.同时,原料中的杂质CaO和Al2O3也参与反应,生成了固溶少量铝的透辉石相.其在高温时虽然能够形成液相而促进烧结,但是不利于材料的高温强度.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应控制原料中CaO和Al2O3的含量,以达到最佳的使用效果.
关键词:
Si-MgO体系
,
硅粉
,
埋炭还原气氛
,
热力学分析
,
相组成
熊礼俊
,
王刚
,
郭鹏
,
伍向红
耐火材料
doi:10.3969/j.issn.1001-1935.2016.06.009
在采用水基湿法浇注成型制备反应烧结Si3N4结合SiC材料时,为抑制Si粉原料的水解,首先将Si粉经600、700、800和850℃保温5h氧化预处理,并与未处理Si粉一起分别制成水基浆料,研究了氧化预处理温度对Si粉在水中的流变性、水解反应的影响;然后将15%(ω)的未处理或预氧化后的Si粉与85%(ω)的SiC颗粒和细粉加水搅匀并浇注成型后,在氮化炉中经1 450℃保温3h氮化烧成Si3N4结合SiC试样,研究氧化预处理温度对Si粉氮化反应的影响.研究表明:1)随着氧化预处理温度的升高,Si粉在不合分散剂的水基浆料中的黏度逐渐增大,在含有分散剂的浆料中黏度逐渐降低;2)氧化预处理温度越高,Si粉水解程度越弱;3)氧化预处理温度≤700℃时,对Si粉氮化反应影响不大;氧化预处理温度为800℃时,Si粉氮化反应受阻,试样中有残留硅存在.
关键词:
Si粉
,
预氧化温度
,
流变性
,
水解
,
氮化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