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7)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改性聚乙烯醇复合膜对微水重石脑油的渗透汽化脱水研究

马江权 , 侯永涛 , 周斌 , 郭楠 , 黄荣荣 , 樊继利

膜科学与技术 doi:10.3969/j.issn.1007-8924.2009.06.012

用甲醛对聚乙烯醇进行改性,并用于质量分数约为100 μg/g微水重石脑油体系的渗透汽化(PV)深度脱水.考察了操作温度T、料液浓度C_w、操作流量q_v,等因素对分离性能的影响.渗透通量J与分离系数α随T、C_w的升高分别增大和减小,且J随g_v的增大而增大.实验证明在操作温度80℃,膜后压力1.5 kPa,流量500 L/h下,实现了J=60.6 g/(m~2·h),α=221.9的最佳分离效果,该技术有效脱除了油品中的微量水分,具有很好的工业应用前景.

关键词: 渗透汽化 , 重石脑油 , 分离因子 , 渗透通量 , 脱水

聚二甲基硅氧烷膜蒸汽渗透分离低浓度乙醇/水溶液的研究

惠继星 , 马中义 , 高玉玲 , 张立弟 , 胡世洋 , 岳军 , 王继艳

膜科学与技术 doi:10.16159/j.cnki.issn1007-8924.2015.02.015

对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膜蒸汽渗透分离低浓度乙醇/水溶液的性能进行了研究,考察了料液浓度、膜器温度、循环气体流量、真空度等因素对PDMS膜蒸汽渗透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渗透通量和渗透侧乙醇浓度随着料液中乙醇浓度的增大而增大,但分离因子有所降低;随着膜器温度的升高,渗透通量增加,渗透侧乙醇浓度下降,影响显著;随着循环气体流量的增大,渗透通量和渗透侧乙醇浓度均有较大幅度的提升,有利于蒸汽渗透过程的进行;随着真空度的增大,渗透通量上升,渗透侧乙醇浓度下降.

关键词: 乙醇 , 蒸汽渗透 , 通量 , 分离因子

真空膜蒸馏再生MDEA富液实验研究及节能分析

陆云龙 , 赵会军 , 彭浩平 , 赵书华 , 李恩田

膜科学与技术

为了研究真空膜蒸馏法MDEA富液再生实验所需的最佳操作参数,采用聚偏氟乙烯(PVDF)中空纤维膜组件对MDEA富液进行再生实验研究,引用分离因子分析H2S的分离效果,研究温度、真空度、HS-的浓度对膜通量及分离因子的影响;将再生率与分离因子一起作为研究对象,确定最佳再生温度、真空度.实验结果表明:分离因子随着温度、真空度增大而减小,HS-浓度对分离因子影响不大;最佳再生温度为55~60℃,最佳真空度为20 kPa.

关键词: MDEA , 真空膜蒸馏 , 膜通量 , 再生率 , 分离因子

超声波外场作用下萃取分离镨和钕元素的研究

常宏涛 , 张称心 , 李梅 , 柳召刚 , 张福顺

稀土 doi:10.16533/J.CNKI.15-1099/TF.201504018

研究了超声波外场作用对未皂化的P204[二(2-乙基己基磷酸)]萃取分离稀土元素镨和钕萃取性能的影响.考察了稀土溶液的pH值、外场超声波的强度、外场超声波的频率对P204萃取镨和钕的分配比、分离系数以及相应的萃取饱和容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稀土溶液的pH值为5、超声波的强度和频率分别为20 W/cm-2和30 kHz时,P204对镨和钕元素的萃取性能达到最大.

关键词: 超声波 , P204 , 分配比 , 分离系数 , 饱和萃取容量

基于锂同位素分离的大环聚醚及其固载化聚合物研究进展

裴艳春 , 严峰 , 李建新 , 程煜 , 何本桥 , 崔振宇

膜科学与技术

锂同位素6Li和7Li是核聚变所需的重要材料,故锂同位素分离是核能发展必需解决的难题.通过介绍大环聚醚溶剂萃取分离锂同位素及大环聚醚聚合物离子交换色层法分离锂同位素的概况,综述了国内外大环聚醚及其固载化聚合物在锂同位素分离方面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其中淋洗色谱法和膜色谱法是锂同位素分离的未来发展方向之一.

关键词: 大环聚醚 , 聚醚接枝聚合物 , 锂同位素 , 分离因子

四乙烯五胺功能化有序介孔氧化铝的合成及其CO2选择吸附性能研究

蒋晓萍 , 周钰 , 许琦

硅酸盐通报

以九水硝酸铝为铝源,非表面活性剂柠檬酸为模板剂,稀氨水为沉淀剂合成有序介孔氧化铝( OMA)。以四乙烯五胺( TEPA)为活性组分,采用物理浸渍将其负载到OMA的内孔及比表面上,制备出氨基功能化的OMA用于CO2的选择吸附研究。采用XRD、BET和TEM对合成的吸附剂进行表征,通过自制的固定床反应器测量穿透曲线的方法研究其对CH4/CO2混合气的吸附分离性能。分别考察了负载量和吸附温度对吸附性能和分离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TEPA负载量为50%的吸附剂、吸附温度为70℃时对CO2吸附量最大,为2.598 mmol/g,TEPA/OMA经过10次吸附-脱附循环后,其吸附性能变化较小,仅下降了8.65%,具有较好的循环稳定性。

关键词: 有序介孔氧化铝 , 四乙烯五胺 , CO2 , 吸附性能 , 分离因子

Ti1.0Cr1.5V1.7合金的氢同位素效应

杨勇彬 , 罗德礼 , 饶咏初 , 郭文胜

无机材料学报 doi:10.15541/jim20160089

采用电弧熔炼的方法,制备了Ti1.0Cr1.4V1.7合金.通过SEM、EDS和XRD对合金的形貌、组成及其氢化物的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合金组成不均匀,存在网状的析出相.吸氢过程中的相转变只与吸氢量有关,而与氢同位素种类无关.分离因子(αH-D)测试表明,压力对αH-D的影响不大,但氘丰度的增加会导致αH-D的降低.温度对αH-D的影响较复杂.αH-D在213K时有极大值2.29.当温度高于213K时,αH-D的实验值与谐振模型的计算值符合得很好,且lnαH-D与1/T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当温度低于213K时,实验值与计算值之间存在较大差异.Ti1.0Cr1.5V1.7合金氢化物的DSC分析结果表明,αH-D在低温时的突变与相转变之间并无直接的联系.

关键词: 氢同位素效应 , 分离因子 , Ti1.0Cr1.5V1.7合金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