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向军
,
徐旭常
,
范宏丽
工程热物理学报
本文对煤粉在四角切向燃烧煤粉锅炉炉膛内的燃烧行为进行了数值研究。在计算中,将煤岩学对煤进行分类研究的思路引入燃烧学,对煤粉中所含不同煤岩类别的煤粒分别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煤粉中的部分难燃组分在炉膛内未能燃烬;炉膛出口处颗粒的浓度存在较明显的偏差,右侧浓度较大, 未燃成分较多;煤粉的未燃烬及浓度偏差对四角切向燃烧煤粉锅炉的局部超温爆管现象有直接的影响, 且三次风的影响更为严重。
关键词:
四角切向燃烧煤粉锅炉
,
煤粉燃烧
梁健国
,
闫红杰
,
张家元
钢铁研究
高炉喷吹煤粉时,由于煤粉的不完全燃烧,在回旋区处会产生未燃煤粉,影响高炉的透气性。建立了气固两相湍流和煤粉燃烧的三维数学模型,并且验证了该模型的可靠性。用所建模型对由直吹管、风口、回旋区和焦炭床构成的高炉下部区域进行了喷吹煤粉流动与燃烧现象的模拟研究。模拟结果揭示了高炉炉内气固流动和煤粉燃烧的基本性质和特点;通过正交试验方法研究不同操作因素对评价指标煤粉燃尽率的影响,得到4个操作因素对燃尽率的影响程度依次分别为喷煤量、富氧率、鼓风量和鼓风温度。而工况(喷煤量1 25kg/t,鼓风量1 950m3/min,鼓风温度1 523K,富氧率5.0%)为最佳优化工况,可实现提高喷煤量和煤粉燃尽率的效果。
关键词:
高炉下部
,
气固湍流
,
煤粉燃烧
,
数值模拟
,
优化研究
金旭东
,
周月桂
,
顾广锦
,
许杨杨
工程热物理学报
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湍流与化学反应相互作用下MILD煤粉燃烧的微观特征.比较了涡耗散模型(EDM模型)和涡耗散概念模型(EDC模型)对MILD煤粉燃烧的影响,两者得到的速度场、温度场、烟气成分等结果与实验结果符合较好.在此基础上分析了MILD煤粉燃烧湍流和化学反应的微观特征尺度,发现采用EDC模型能更准确地反映MILD煤粉燃烧的微观特征,即由于强烈的烟气内部再循环导致的高湍流混合和烟气稀释后低氧浓度下的缓慢化学反应.
关键词:
煤粉燃烧
,
MILD燃烧
,
湍流
,
CFD
,
EDC模型
周月桂
,
金旭东
,
初伟
,
顾广锦
,
许杨杨
工程热物理学报
在沉降炉上采用烟气分析仪测量不同炉温条件下煤粉着火燃烧后烟气中O2和NO浓度变化历程,提出了一种定量确定煤粉颗粒着火状态的方法,并测量了不同氧浓度O2/CO2气氛下煤粉颗粒着火温度.结果表明,21%O2/79%CO2气氛下不同煤种煤粉着火温度比空气(21%O2/79%N2)气氛下高62~130℃.随着氧浓度的增加,O2/CO2气氛下煤粉着火温度显著降低,而且对于不同煤种O2/CO2气氛下氧浓度提高至26%~44%可得到与空气气氛相匹配的煤粉着火温度.
关键词:
煤粉燃烧
,
O2/CO2气氛
,
着火温度
,
沉降炉
李庆钊
,
赵长遂
,
陈晓平
,
武卫芳
,
李英杰
工程热物理学报
在沉降炉上制备了不同燃烧气氛、不同燃尽程度的半焦,采用低温氮吸附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测定了其孔隙结构和表面形态.结果表明,所取的半焦试样均具有完整且连续的孔结构体系;但在相同的操作条件下,O_2/CO_2气氛下半焦试样的孔结构参数及其分形维数均小于相同O_2浓度的O_2/N_2气氛下的情况;两种气氛下煤焦的燃尽过程中,孔隙结构参数(S_(BET)、V_(BJH)和d_(pore))随燃尽率的增加均呈减小趋势;SEM图像的定性分析结果与N_2吸附的定量测量吻合较好.研究结果为深入认识O_2/CO_2气氛下煤粉的孔隙结构与其燃烧特性的关系提供了基础.
关键词:
O_2/CO_2气氛
,
煤粉燃烧
,
N_2吸附
,
孔隙结构
,
扫描电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