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建龙
,
李晓刚
,
张新
,
李涛
,
孙敏
,
杜翠薇
腐蚀与防护
采用动电位极化曲线、电化学阻抗谱(EIS)及SEM研究了X80管线钢在Na HCO3/NaCl溶液中的电化学腐蚀行为.结果表明,X80管线钢在HCO3-/Cl-溶液体系中,随着Cl浓度增加,钝化区逐渐变窄,点蚀电位逐渐降低,维钝电流密度逐渐增加,耐蚀性降低.在HCO3-/Cl-溶液体系中,Cl-与HCO3-在金属表面产生竞争吸附表现为两种效应:一种是HCO3-的钝化效应,该效应使钝化膜增厚,阳极电流密度下降,从而金属保持钝性状态;另一种是Cl-的侵蚀效应,该效应使钝化膜变薄或离子电导增大,阳极电流密度增大,金属失去钝性.用点缺陷模型解释了钝化膜的生成和破裂过程.X80管线钢的耐蚀性与HCO3-和Cl-的浓度比有关,该比值越大,则钝化性能越强;Cl-浓度越大,则活性越强.
关键词:
X80管线钢
,
动电位极化曲线
,
电化学阻抗谱
,
HCO3-/Cl-溶液
廉兵杰
,
石泽民
,
徐慧
,
赵起锋
,
王木立
,
姜云瑛
,
胡松青
表面技术
doi:10.16490/j.cnki.issn.1001-3660.2015.12.004
目的 对比三氮唑( TA)和苯并三氮唑( BTA)两种缓蚀剂的缓蚀性能,明确两种缓蚀剂在铜表面的吸附类型,并从实验和分子模拟角度解释其吸附机理. 方法 采用动电位极化曲线法测试两种缓蚀剂的缓蚀效率,采用吸附等温拟合方法确定两种缓蚀剂的吸附类型,采用分子模拟中的量子化学计算方法计算两种缓蚀剂在铜表面的吸附能、形变电荷密度和分波态密度等参数,深入揭示其吸附机理. 结果 在不同浓度下,BTA的缓蚀效率均大于TA. 两种缓蚀剂浓度与覆盖度的关系符合Langmuir吸附模型,其吸附自由能介于-35~-37 kJ/mol之间. BTA在铜表面的吸附能绝对值(顶位为4. 41 eV,桥位为4. 36 eV)要大于TA的吸附能绝对值(3. 28 eV),吸附过程发生了明显的电荷转移,电子云处于两个成键原子之间,且N原子s,p轨道与Cu原子d轨道发生重叠. 中性和质子化形式的两种缓蚀剂分子均可在铜表面发生平行吸附. 结论 由于BTA在铜表面的吸附能力强于TA,因此BTA的缓蚀性能优于TA. 两种缓蚀剂在铜表面既能发生化学吸附,又能发生物理吸附. 化学吸附是由于N原子的s,p轨道与Cu原子d轨道相互作用所致,物理吸附是由于中性分子的范德华相互作用和质子化分子的静电相互作用所致.
关键词:
唑类有机物
,
缓蚀剂
,
吸附机理
,
动电位极化曲线
,
密度泛函理论
,
分波态密度
罗军明
,
徐吉林
,
邓莉萍
,
钟震晨
材料热处理学报
选用不同TiC含量的钢结硬质合金在900、1000和1100℃下分别进行30、60、90和120 min抗氧化性能研究;采用CHI电化学工作站分析系统测试不同TiC含量钢结硬质合金在pH=1的H2SO4溶液,pH =7的NaCl溶液和pH =13的NaOH溶液中的极化曲线.结果表明:添加TiC钢结硬质合金比未加TiC的钢结硬质合金抗氧化性能好,其中10% TiC钢结硬质合金抗氧化性最好.随着温度的升高,TiC钢结硬质合金越容易被氧化,其氧化产物主要是Fe2 O3,其次还出现了TiO2和Fe2 TiO.5% TiC钢结硬质合金表现出耐蚀性能最好,20%的TiC钢结硬质合金耐蚀性能最差.
关键词:
TiC含量
,
钢结硬质合金
,
表面特性
,
抗氧化性
,
极化曲线
曾洪涛
,
向嵩
,
何勇刚
,
刘松林
腐蚀学报(英文)
采用动电位极化曲线、循环极化曲线研究了固溶温度对904L不锈钢在浓硫酸溶液中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固溶温度对阴极的电化学行为影响不大,对阳极极化曲线则有较大的差异.固溶温度为1120℃,保温时间为0.5 h时,904L不锈钢的耐蚀性最好.
关键词:
904L不锈钢
,
固溶温度
,
浓硫酸溶液
,
极化曲线
刘侠和
,
吴欣强
,
韩恩厚
金属学报
doi:10.3724/SP.J.1037.2013.00416
在模拟压水堆一回路B+Li水和加Zn水中,采用极化曲线、阻抗谱(EIS)原位研究了温度(T)变化对国产核级316L不锈钢(316L SS)电化学腐蚀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7升高导致316L SS表面氧化膜的保护性能减弱.从低温到高温,316L SS表面膜结构由单层转变为双层,富Cr氧化层起到关键性的阻挡金属基体继续氧化的作用.与无Zn相比,加Zn后316L SS表面膜的耐蚀性增强,但生长机制不变.从氧化物溶解度和结构模型的角度讨论了316L SS在上述水溶液中表面氧化膜的形成机理.
关键词:
316L不锈钢
,
加Zn水化学
,
EIS
,
极化曲线
,
氧化膜
廖潇垚
,
郝云飞
,
章淑芳
,
王晓敏
,
何亚玲
,
李明星
腐蚀与防护
doi:10.11973/fsyfh-201608002
采用剥蚀试验和动电位极化曲线测试对2219铝合金母材、搅拌摩擦焊(FSW)和钨极氩弧焊(TIG)焊接头的腐蚀行为进行了研究.通过腐蚀失重测试、电化学试验与剥蚀后表面及深度方向腐蚀微观形貌观察,对三者的腐蚀形式和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母材腐蚀速率最大,自腐蚀电位最低,而腐蚀电流密度最大;两种接头焊缝/焊核的耐蚀性总体接近,都优于母材的,FSW焊核的耐蚀性最优.合金母材的腐蚀形式为层状剥蚀,TIG焊缝为晶间腐蚀,深度较小,FSW焊核为点蚀.三者的腐蚀均与析出相有关,母材的析出相粗大,与基体之间的电偶效应最明显;TIG焊缝析出相沿枝晶晶界排列,但析出相尺寸小,电偶作用弱于母材;FSW焊核析出相尺寸由于机械搅拌而变小且分布弥散,腐蚀性能有所改善.
关键词:
2219铝合金
,
剥蚀
,
搅拌摩擦焊
,
钨极氩弧焊
,
动电位极化曲线
周建龙
,
李晓刚
,
杜翠薇
,
李云玲
,
李涛
,
潘莹
金属学报
doi:10.3724/SP.J.1037.2009.00470
采用动电位极化曲线、动电位电化学阻抗谱(DEIS)和SEM研究了X80管线钢在NaHCO_3溶液中的阳极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随着HCO~-_3浓度增加,X80管线钢腐蚀速率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X80管线钢"钝化"的临界HCO~-_3浓度为0.009 mol/L.随着HCO~-_3浓度增加,极化曲线阳极电流峰发生变化,当HCO~-_3浓度低于0.009 mol/L时,无阳极电流峰;当浓度在0.009-0.05 mol/L时,有一个阳极电流峰;当浓度增加到0.1 mol/L时,出现两个明显的阳极电流峰,且第1峰与第2峰的峰值电流比随浓度的增大而逐渐增大.DEIS结果与动电位极化曲线完全对应,二者相结合可以很好地研究在不同电位下NaHCO_3溶液中X80管线钢的腐蚀行为,同时对其腐蚀产物和腐蚀机理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X80管线钢
,
动电位极化曲线
,
动电位电化学阻抗谱(DE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