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52)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两相镍基合金中相成分和含量的最优化测算法

阎光宗 , 彭志方

金属学报

根据已知镍基合金成分和'相成分,运用分层宽容多目标优化法,分别计算了相成分及'相含量。优化测算过程的实现是通过建立使杠杆定律等式两端数值差最小和两相共格错配度最小的目标函数,并通过设置'相含量和基体相成分取值范围的约束条件而实现的。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准确性。

关键词: 镍基合金 , phase composition , phase amount , null

相组成对1Cr18Ni9Ti微晶溅射层耐孔蚀性能的影响

刘大成 , 王福会 , 曹楚南 , 楼翰一

金属学报

利用磁控溅射技术得到纯bcc,bcc+fcc和纯fcc结构的一系列1Cr18Ni9Ti不锈钢微晶层。用电化学方法研究了这些微晶层的耐孔蚀性能。结果表明,单相bcc或单相fcc微晶溅射层比bcc+fcc双相微晶溅射层具有更好的耐孔蚀性能。

关键词: 1Cr18Ni9Ti不锈钢 , phase composition , microcrystalline coating , pitting corrosion

INFLUENCE OF PHASE COMPOSITION ON PITTING CORROSION RESISTANCE OF SPUTTERED COATING OF 1Cr18Ni9Ti STAINLESS STEEL

LIU Dacheng WANG Fuhui CAO Chunan LOU Hanyi Institute of Corrosion and Protection of Metals , Academia Sinica , Shenyang , China Wang Fuhui , Laboratory of Electrochemistry , Institute of Corrosion and Protection of Metals , Academia Sinica , Shenyang 110015 , China

金属学报(英文版)

A series of single bcc,bcc plus fcc duplex and single fcc microcrystalline coatings of 1Cr18Ni9Ti stainless steel were prepared by using sputtering technique.The resistance against pitting corrosion was studied by measurements of pitting corrosion potentials and electrochemical noise during initiation of corrosion pits.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puttered coatings with single bcc phase or single fcc structure are more resistant to pitting corrosion than those with bcc plus fcc duplex phase structure.

关键词: 1Cr18Ni9Ti stainless steel , null , null , null

机械镀锌中强化时间对锌镀层性能的影响

苑振涛 , 彭增华 , 王胜民 , 赵晓军 , 何明奕

材料保护

为了掌握机械镀锌中强化时间对镀锌层的影响,分别设置了4种机械镀锌的强化时间(0,5,15,60 min),制备了4种镀层.采用体视显微镜、表面洛氏硬度计研究了强化时间对锌镀层平整度、硬度的影响,采用重量法和铁试剂法分析了强化时间对锌镀层致密度和孔隙率的影响,采用XRD技术研究了强化时间对锌镀层物相组成的影响,采用中性盐雾试验研究了强化时间对锌镀层耐腐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机械镀锌中随着强化时间的增加,锌镀层的平整度、致密度有所提高,硬度有所增加;强化时间对锌镀层的孔隙率、物相组成和耐蚀性没有影响.

关键词: 机械镀锌 , 强化时间 , 镀锌层 , 平整度 , 致密度 , 硬度 , 孔隙率 , 物相组成 , 耐蚀性

TaC/Ti3SiC2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

尹洪峰 , 杨祎诺

复合材料学报

采用反应热压烧结法制备了TaC/Ti3SiC2复合材料,借助XRD、SEM、能谱仪以及热重分析等,研究了TaC含量对TaC/Ti3SiC2复合材料的相组成、显微结构、力学性能和抗氧化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反应热压烧结法可以制备出致密的TaC/Ti3SiC2复合材料,该复合材料的主晶相为Ti3SiC2和TaTiC2,还含有少量的TiC;随着TaC含量的增加,TaC/Ti3SiC2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和断裂韧性呈现先增大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当TaC含量为30wt%时,二者均达到最大值,此时弯曲强度为404 MPa,断裂韧性为4.10 MPa·m1/2;TaC的引入,使TaC/Ti3SiC2复合材料抗氧化性能明显优于Ti3SiC2材料.

关键词: TaC , Ti3SiC2 , 复合材料 , 相组成 , 显微结构 , 力学性能 , 抗氧化性

SiO2微粉加入量对铝镁质捣打料性能的影响

柴志南 , 邓承继 , 丁双双 , 祝洪喜 , 丁军

耐火材料 doi:10.3969/j.issn.1001-1935.2017.01.005

为了进一步提高现有铝镁质干式捣打料的性能,以粒度5~3、3~1、≤1和≤0.074 mm的电熔白刚玉及粒度≤0.088 mm的电熔镁砂细粉为主要原料,以分析纯SiO2微粉和α-Al2 O3微粉为添加剂,制备了铝镁质捣打料.研究了SiO2微粉加入量(质量分数分别为1%、2%、3%、4%、5%)对铝镁质捣打料的烧后线变化率,烧后试样的显气孔率、体积密度、常温耐压强度、物相组成等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SiO2微粉加入量的增多,铝镁质捣打料的烧后线变化率逐渐减小,从膨胀1.41%变化至收缩1.51%;烧后试样的显气孔率逐渐减小,体积密度不规律地增大,常温耐压强度基本上呈增大趋势;SiO2微粉加入量为2%(ω)的烧后试样的物相主要为α-Al2O3和Al2MgO4以及微量的α-SiO2.综合考虑各项性能,铝镁质捣打料中SiO2微粉加入量以2%(ω)为宜.

关键词: 铝镁质捣打料 , SiO2微粉 , 烧后线变化率 , 显气孔率 , 体积密度 , 常温耐压强度 , 物相组成

添加0.3%Sc对Al-Ca-Si共晶合金显微组织、相组成及硬化性能的影响

Nikolay BELOV , Evgenia NAUMOVA , Torgom AKOPYAN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英文版) doi:10.1016/S1003-6326(17)60084-0

研究含0.3%Sc、0-14%Si和0-10%Ca铝基合金的相组成、显微组织和硬化性能.采用实验研究包括扫描电镜、热分析和硬度测试与Thermo-Calc软件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合金的组成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经300~500℃ 退火处理后合金的硬化效果最好,这是由于Al3Sc纳米颗粒的析出及其进一步粗化.成分在(Al)+Al4Ca+Al2Si2Ca相区的合金呈现明显的硬化效应.三元共晶合金(Al)+Al4Ca+Al2Si2Ca比Al?Si共晶合金的显微组织细得多,这表明实验合金相对于A356系列工业合金具有更高的力学性能.与A356系列合金不同,实验合金不需要淬火处理,因为在其铸件的退火过程中形成了硬化粒子.

关键词: Al-Ca-Si-Sc系列合金 , 共晶 , Al3Sc纳米颗粒 , 相组成 , 显微组织 , 热处理 , 硬化

烧结温度对环氧树脂/竹基木陶瓷性能的影响

孙德林 , 余先纯 , 王荣 , 孙德彬 , 黄小西

材料热处理学报

为了了解烧结温度对木陶瓷基本性能的影响,将浸渍了环氧树脂的竹粉和竹纤维压制成复合板材,在不同的温度下烧结而得到环氧树脂/竹基木陶瓷。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等测试设备研究了烧结温对其物相变化、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竹基木陶瓷是由石墨微晶所构成的多孔碳素材料,较高的烧结温度能够改善其石墨化程度,但不能完全石墨化;在微观形态上表现为三维网络结构,同时部分保存了竹材的天然结构特征;其显气孔率随着烧结温度的增加而增加,表观密度则显示出相反的特征;抗弯和抗压强度在低温处随烧结温度的提高而增加,但在1200℃之后有降低的趋势。同时,摩擦系数则随着烧结温度的提高而明显下降。当烧结温度为1200℃左右时,环氧树脂-竹基木陶瓷具有较好的性能。

关键词: 竹基木陶瓷 , 烧结温度 , 物相构成 , 微观结构 , 力学性能

Al_2O_3-Si材料加热过程中物相组成和显微结构研究

刘新红 , 叶方保 , 谢娟娟 , 钟香崇

硅酸盐通报

以电熔刚玉骨料和细粉为主要原料,引入5%~8%的Si粉,以纸浆废液为结合剂制备了Al_2O_3-Si材料.研究了Al_2O_3-Si材料埋碳加热(1000~1600 ℃)过程中物相组成和显微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 1200 ℃烧后,Si开始与CO反应生成晶须状SiC,且晶须相互交叉连锁.1300~1400 ℃烧后,SiC晶须生成量明显增加,且发育长大,形成交叉连锁的网络填充在刚玉骨架结构中.1400 ℃烧后试样中还出现少量O'-SiAlON晶体.1500~1600 ℃烧后,SiC晶体发育长大,呈枝杈状和弯曲状.1400~1500 ℃烧后残留Si已熔化,发生塑性变形,起助烧结作用.

关键词: 刚玉 , Si , 物相组成 , 显微结构

化学反应和热处理工艺制备氮化硼纤维的物相组成和显微结构研究

江涛

人工晶体学报

采用硼酸和三聚氰胺通过化学反应和高温热处理工艺制备出BN纤维.研究了硼酸(H3BO3)和三聚氰胺(C3 H6 N6)混合粉末在高温热处理条件下的热重(TG)和差示扫描量热曲线(DSC),并研究热处理工艺对BN纤维的物相组成,红外光谱和显微结构的影响.物相组成和红外光谱研究表明硼酸和三聚氰胺混合粉末在600℃反应得到非晶态BN纤维,非晶态BN纤维经过高温热处理后逐渐转变成品态的h-BN纤维.显微结构研究表明硼酸和三聚氰胺能够产生纤维状前驱体,此纤维状前驱体经过高温反应和热处理工艺得到晶态的h-BN纤维.显微结构研究表明经过1500 ~ 1800℃高温热处理工艺得到的BN纤维长度约为20 ~ 30μm,直径约为0.5~1 μm.透射电镜照片研究表明经过1800℃热处理工艺得到晶态的BN纤维.

关键词: 氮化硼纤维 , 热处理工艺 , 物相组成 , 显微结构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 末页
  • 共6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