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俊海
,
吴显明
,
陈上
,
何海亮
,
麻明友
硅酸盐通报
采用NaClO3氧化法的方法制备重质化二氧化锰,研究了温度对碳酸锰热解的影响,以及重质化过程中反应时间、新生成二氧化锰比例、液固比等条件对Mn2氧化程度和产物振实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热解温度在350~380℃时制备的粗二氧化锰中二氧化锰含量较高;将粗二氧化锰与硫酸锰固体混合均匀后重质化反应过程中Mn2氧化率高于未将粗二氧化锰与硫酸锰混合后重质化反应过程中Mn2+氧化率,相同反应条件下将粗二氧化锰与硫酸锰混合均匀后再进行重质化制备出的二氧化锰振实密度均高于未将粗二氧化锰与硫酸锰混合均匀再进行重质化所制备出的二氧化锰的振实密度,且当重质化反应时间3h,新生成二氧化锰比例为粗二氧化锰质量的20%,液固比为3∶1时,制备的二氧化锰振实密度可达2.1 g/cm3以上.
关键词:
混合均匀
,
二氧化锰
,
氧化率
,
重质
,
振实密度
曹军
,
丁雨田
,
卢振华
,
胡勇
材料热处理学报
利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和氧化称重实验对铜表面氧化速率进行研究,分析了不同组织、晶粒和温度对铜氧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铜的组织结构是影响其氧化性能的主要因素,非密排的(100)晶面上界面能高、晶面原子堆垛相对疏松和原子尺度上粗糙,且氧化膜生长连续,氧化速率高于密排的(111)晶面;温度升高,铜表面的内能增大,铜原子较易成为活化原子与氧气发生反应,同时增大了铜原子在氧化膜中的扩散速率,加速了铜的氧化;铜试样经过等径角挤压(ECAP)后,(111)晶面铜表面的面积增大,氧化速率降低,晶界不是影响铜氧化速率的主要因素,能量较小的晶面原子所占的面积增大,铜的氧化速率减小。
关键词:
单晶铜
,
多晶铜
,
氧化速率
,
等径角挤压(ECAP)
尹开锯
,
张强
,
邱绍宇
,
唐睿
腐蚀与防护
研究了氧化物弥散强化钢9Cr-ODS(K3)在500 C/25 MPa条件下的腐蚀行为,对比分析了K3、两种非ODS钢K1 (12Cr)和K2(9Cr)在超临界水(SCW)中的抗腐蚀性能.通过扫描电镜-电子能谱(SEM-EDX)、X射线衍射(XRD)、腐蚀增重等分析了氧化膜的显微形貌、结构、相组成及腐蚀动力学规律.结果表明,K1和K2钢在超临界水中腐蚀后,氧化膜中存在许多小孔,而K3钢中小孔数量很少.K3钢在超临界水中生成的氧化膜分为三层结构,分别为外层氧化膜、内层氧化膜和内氧化区.外层氧化膜为Fe3O4,内层氧化膜为FeCr2O4和Fe3O4相,内氧化区是合金元素和氧由氧化膜向基体逐渐过渡的区域.在超临界水中,K1、K2和K3钢的腐蚀动力学均遵循抛物线规律,K3抗腐蚀性能优于9Cr的K2钢,甚至优于12Cr的K1.
关键词:
氧化物弥散强化(ODS)钢
,
超临界水腐蚀
,
氧化膜
,
腐蚀速率
李舒笳
,
柳洋波
,
张玮
,
孙齐松
,
王丽萍
钢铁研究学报
doi:10.13228/j.boyuan.issn1001-0963.20140440
利用同步热分析仪研究了2%(体积分数)残氧气氛下硅对弹簧钢氧化速率的影响.实验表明,硅元素在1170℃以下对氧化有阻碍作用,而1 200℃时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在1170℃及以下,60Si2Mn弹簧钢氧化层和金属基体之间有一个硅酸亚铁层,阻碍了铁离子向外扩散,导致了氧化减慢.而1 200℃时该层呈液态,并渗入氧化铁皮中,促进铁离子向外扩散和氧离子向基体扩散,加重了氧化.
关键词:
弹簧钢
,
氧化速率
,
硅
,
低氧浓度
李玉海
,
黄晓莹
,
王承志
,
李颖
材料研究学报
研究了SiC颗粒在927℃、1027℃和1127℃空气中的高温氧化动力学.结果表明,温度越高SiC颗粒的氧化速率常数越大,氧化反应越容易进行;SiC颗粒的高温氧化分为氧化前期和氧化后期两个阶段.氧化前期的反应速率受界面化学反应的控制;氧化后期受扩散控制,其表观活化能远比氧化前期的大.SiC颗粒的高温氧化过程符合两个阶段式模型:氧化前期的氧化速率常数k_c=143.37exp(-70994/RT(mg·m~(-2)·min~(-1)),氧化后期的氧化速率常数后k_D=3.61×10~8exp(-192758/RT)(mg·m~(-2)·min~(-1)).
关键词:
材料科学基础学科
,
SiC颗粒
,
高温氧化动力学
,
氧化速率
李炳
,
严文
,
王鑫
,
范新会
腐蚀学报(英文)
采用氧化增重实验,通过改变温度、水蒸汽流量两个参数,对单晶铜线材的表面氧化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单晶铜线材在潮湿环境中的氧化由三个阶段构成;温度与水蒸汽流量两个因素对单晶铜线材的表面氧化均有显著影响,温度越高、水蒸汽流量越大,氧化速率越快;单晶铜线材在潮湿环境下的氧化产物是Cu_2O,其氧化速度由Cu_2O的生长速度控制,氧化膜对线材的后期氧化起阻碍作用.
关键词:
单晶铜
,
表面氧化
,
氧化速率
,
氧化膜
孙晓华
,
霸慧文
,
赵玉卿
,
熊馨
黄金
doi:10.11792/hj20160614
针对青海某铅锌金银多金属矿矿石性质,采用浮选—尾矿氰化浸出流程进行了试验研究.其结果表明:在最佳试验条件下,浮选闭路流程获得的硫化铅精矿铅品位45.05%,氧化铅锌混合精矿铅+锌品位49.02%,铅总回收率80.10%,锌总回收率54.22%;浮选尾矿再进行氰化浸出,金总回收率为73.29%,银总回收率为79.99%;试验指标较好,矿产资源得到了综合回收.
关键词:
铅锌金银多金属矿
,
氧化率
,
浮选
,
综合利用
温艳慧
,
冯钠
,
陈颖
,
关毅鹏
膜科学与技术
doi:10.16159/j.cnki.issn1007-8924.2017.02.018
以空气为曝气气源,采用自制聚丙烯中空纤维膜接触器为核心装置,系统地考察了亚硫酸铵初始浓度、气液比、液相流速、气液相压差、液相温度、高浓度硫酸铵以及膜接触器填充密度等因素对亚硫酸铵氧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亚硫酸铵氧化率随其初始浓度的升高而降低;对于10 L浓度为0.1 mol/L的亚硫酸铵溶液,在气液比为3∶1,液相流速为5 L/min,气液相压差为0.015 MPa,液相温度为50℃,膜接触器填充密度为45%时,反应1h后,溶液氧化率达到98.94%;在空气流量相同的情况下,膜法曝气的氧化效果优于传统曝气.研究结果初步证实了膜法曝气工艺用于氧化亚硫酸铵溶液的可行性.
关键词:
膜法曝气
,
氧化
,
亚硫酸铵
,
氧化率
陈晓闽
材料开发与应用
用热重法研究了Zr58 Cu16 Ni3 Al1o Nb3块体非晶合金在玻璃态温度(<Tg=657 K)和过冷液相区(Tg=657 K<T<Tx =759 K)不同时间(1.5h和126 h)的等温氧化过程,同时比较了在玻璃态温度下623 K和过冷液相区673 K下,长时间126 h等温氧化的产物和基体结构.实验结果表明,在短时间1.5h等温氧化,573K-673 K,氧化产物均为t-ZrO2,基体为非晶态结构.玻璃态温度下623 K氧化速率变化与时间成线性关系,而过冷液相区氧化速率存在高速增长阶段(0-1 h),速率降低阶段(1 h-6.5 h)和稳定低速阶段(6.5 h-126h).晶化与过冷液相区长时间氧化机制有密切关系.
关键词:
块体非晶合金
,
氧化机制
,
氧化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