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裕如
,
姬丙寅
表面技术
doi:10.16490/j.cnki.issn.1001-3660.2016.08.012
目的 分析输油管道腐蚀泄露失效的主要原因.方法 对输油管道泄漏失效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分析了输油管道失效样品,对泄漏孔形貌、几何参数、理化性能、金相组织进行了试验分析,并在泄漏穿孔处取样进行了电子显微镜扫描、微区能谱分析.结果 经化学分析、力学性能和金相组织等理化检验分析,该失效输油管道的材料理化性能符合GB/T 8163-2008标准的相应要求及用户要求.从穿孔宏观形貌分析来看,腐蚀区域面积较大,管道内壁存在大量腐蚀产物,穿孔位于输送管道的下部,最大腐蚀深度达3.5 mm,且管道中存在大量临界腐蚀坑电子显微镜下放大观测,能看到表层覆盖有疏松的腐蚀产物,微区能谱分析显示腐蚀产物中含有大量的C1、C、O和Fe等元素.结论 材料性能并不是造成输油管道失效事故的主要原因,输油管道泄漏主要是由管体内壁点腐蚀穿孔造成的,引起腐蚀穿孔的主要因素为输送流体介质中的C1-,当管材基体中的Fe不断被C1-腐蚀溶解后随流体介质迁移,点蚀坑迅速扩展,最终导致腐蚀穿孔.
关键词:
输油管道
,
腐蚀
,
穿孔
,
泄漏
,
失效
,
氯离子
,
腐蚀产物
熊娟
,
郑兴文
,
张文艳
,
范金龙
,
黄恩龙
表面技术
目的:研究西南地区某输油管道外腐蚀行为。方法现场检测,对土壤理化性质及腐蚀产物成分进行室内分析。结果开挖点 A 的土壤呈弱碱性,土壤腐蚀性弱,管道发生轻微均匀腐蚀,腐蚀产物主要为 FeO(OH),Fe(OH)3和 Fe3 O4等铁的氧化物,对应的阴极反应为吸氧反应;开挖点 B 的土壤酸性强,硫酸根离子浓度高,土壤腐蚀性强,管道发生严重坑蚀,腐蚀产物主要成分为 FeSO4·7H2 O 及少量碱式硫酸铁,对应的阴极反应以析氢反应为主。结论开挖点土壤的理化性质差异,导致管道的腐蚀形态、腐蚀产物和腐蚀机理显著不同。
关键词:
输油管道
,
外腐蚀
,
土壤
,
腐蚀产物
,
腐蚀机理
赵健
,
张莉华
,
赵泉
,
浦玉萍
,
常守文
,
王联学
,
周亚军
,
贾德林
,
甄江滨
腐蚀学报(英文)
通过测量管道对地电位、电位梯度和杂散电流方向,对成品油管线上的杂散电流进行了全面调查.结果表明,杂散电流干扰程度已经超过了标准规定的必须采取排流措施的警戒指标.为此,采取了牺牲阳极接地式排流,排流效率高于99%,并使管道达到了阴极保护
关键词:
成品油管线
,
stray current
,
investigation
,
drainage
李明
,
董列武
,
谢成
,
席罡
,
王晓霖
材料保护
杂散电流干扰对油气管道造成很大的危害和破坏,如何有效地检测评价并制定合适的防护对策是油气管道杂散电流防护的关键.基于杂散电流不同检测方法和排流应用实践,开展了输油管道杂散电流综合检测评价及防护研究.结果表明:采取全线检测与专项检测相结合方式,综合运用CIPS(密间隔管地电位测试)、SCM(杂散电流智能测试仪)、电位梯度、电位和电流监测等多种检测评价方法,结合现场开挖分析,可准确确定管道杂散电流干扰类型及对管道的影响;检测的输油管道受到较严重的直流杂散电流干扰及一定的交流杂散电流干扰而发生局部腐蚀;通过管地电位测量对杂散电流排流整治措施进行了效果分析与评定,建议了管道杂散电流干扰防护对策.提出应加强管道杂散电流源头控制,同时综合运用多种检测、监测技术,有效分析各种干扰因素和腐蚀状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理方法和防护对策,为管道完整性管理提供依据.
关键词:
输油管道
,
杂散电流
,
检测评价
,
防护实践
,
管道完整性管理
叶远锡
,
李明
,
王勇
腐蚀与防护
doi:10.11973/fsyfh-201605002
采用管地电位测量、电位梯度测量、杂散电流智能测试仪(SCM)测量等多种方法对某输油管道杂散电流干扰进行检测评价.结果表明:管道受到较严重的直流杂散电流干扰,杂散电流在SH060~SH100管段流入,导致全线阴保关闭后该管段电位偏负,而集中从SH016~SH020管段流出,使得该管段阴极保护电位难以达到正常水平.提出管道杂散电流整治措施与初步方案,为管道的维修、维护与监控提供依据.通过检测杂散电流干扰,分析主要问题并探索解决方案,降低杂散电流对输油管道的影响.
关键词:
输油管道
,
杂散电流干扰
,
检测
,
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