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微波
,
姜琳琳
,
李晶
涂料工业
对纯聚脲的性能进行研究表明:纯聚脲的拉伸强度可达22 MPa以上,断裂伸长率可达450%以上,能够抵抗外力破坏;在酸碱盐等腐蚀介质中浸泡60 d,尤其以酸性和氧化性介质的腐蚀作用最强烈,拉伸强度明显降低,分别下降了27.5%和25.5%;经盐雾老化9 000 h,拉伸强度降低了4.4%,断裂伸长率增加了5.0%,FT-IR谱图分析显示,聚脲分子结构的变化幅度很小,盐雾老化对涂层影响不明显;紫外线加速老化25 000 h,拉伸强度只降低了8.6%,断裂伸长率基本不变,说明聚脲具有优异的耐老化性能.
关键词:
油气管道
,
纯聚脲
,
防腐蚀
,
耐老化
张增刚
,
李继志
腐蚀学报(英文)
综合考虑管道服役期内检测及维修活动的影响以及检测数据、管材特性、工作载荷和腐蚀增长率等不确定性因素,将概率论引入油气管道的腐蚀评估,提出了-种油气管道腐蚀评估和维修优化模型;该模型可用来优化管道的检测周期及维修准则,使其满足目标可靠度要求;针对管道维修后失效概率需要重新确定的问题,提出了-种近似方法,运用Monte Carlo模拟并验证了其准确性;实例表明,该模型用于油气管道腐蚀评估和维修优化是可行的,易于工程应用.
关键词:
油气管道
,
腐蚀安全评估
,
失效概率
,
检测
,
维修优化
王丹
,
袁世娇
,
吴小卫
,
谢飞
,
赵启慧
,
杨帆
,
程贵鑫
表面技术
doi:10.16490/j.cnki.issn.1001-3660.2016.03.006
CO2和H2 S是油气管道中主要的腐蚀介质,两者往往同时存在于原油和天然气之中,是造成油气输送管道内腐蚀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甚至会导致管道失效、穿孔、泄漏、开裂等现象,严重威胁了管网的安全运行及正常生产。因此CO2和H2 S引起的管道腐蚀问题,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针对油气管道日益严重的CO2和H2 S腐蚀问题,综述了CO2单独存在、H2 S单独存在以及CO2和H2 S共同存在三种体系中油气管道的腐蚀过程,得出了在这三种腐蚀体系下油气管道出现的主要腐蚀行为规律以及腐蚀机理。阐述了CO2和H2 S共同存在体系下,缓蚀剂、耐蚀性管材、电化学防腐技术、管道内涂层技术等先进的油气管道腐蚀防护技术,并剖析了这些防护措施各自的特点及在实际工程使用中的优势和局限性。最后,展望了CO2和H2 S共存体系的进一步研究方向以及更经济、更有效的防腐措施发展前景。
关键词:
CO2
,
H2S
,
油气管道
,
腐蚀行为规律
,
机理
,
缓蚀技术
李自力
,
孙云峰
,
刘静
,
李毅
,
王亚儒
,
唐森
,
陈立锋
腐蚀学报(英文)
分析了交流干扰腐蚀的机理、特点和对埋地油气管道的不利的影响, 介绍了国际上埋地管道交流干扰危险性新的分类标准和先进的交流干扰测试方法, 阐述了国内外对存在交流干扰时阴极保护标准的研究现状, 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同时对国内外在埋地管道交流干扰腐蚀防护新技术和新方法上的研究进行了总结评述. 基于国内外交流干扰腐蚀及防护的最新研究进展, 结合自己的实验成果, 通过对比分析, 在交流干扰评价、测试与防护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
油气管道
,
AC interference
,
protection
李自力
,
孙云峰
,
刘静
,
李毅
,
王亚儒
,
唐森
,
陈立锋
腐蚀学报(英文)
分析了交流干扰腐蚀的机理、特点和对埋地油气管道的不利的影响,介绍了国际上埋地管道交流干扰危险性新的分类标准和先进的交流干扰测试方法,阐述了国内外对存在交流干扰时阴极保护标准的研究现状,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同时对国内外在埋地管道交流干扰腐蚀防护新技术和新方法上的研究进行了总结评述.基于国内外交流干扰腐蚀及防护的最新研究进展,结合自己的实验成果,通过对比分析,在交流干扰评价、测试与防护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
油气管道
,
交流干扰
,
防护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