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庆
,
张晓明
,
崔毅
材料与冶金学报
双辊连铸技术是冶金及材料领域内的一项前沿技术,对于生产高品质硅钢具有独特优势.本实验研究了一种双辊铸轧w[Si]=4.5%的无取向硅钢,考察其铸态和常化处理后样品的组织、织构及析出相尺寸特征.结果表明:铸带组织以与铸带法向成5 ~20(.)倾角的柱状晶为主,晶内存在少量0.3~0.4 μm的AlN析出相,铸带织构以λ(<0018//ND)织构为主,表层织构漫散.950℃/10 min常化处理后,析出相尺寸增大,表层λ织构增强.
关键词:
双辊连铸
,
无取向硅钢
,
组织
,
织构
,
常化
耿京京
,
于浩
,
范勇斐
材料热处理学报
为研究常化温度对热轧无取向硅钢组织与织构的影响,采用光学显微镜、背电子散射衍射技术研究了不同常化温度对其影响.结果表明,实验硅钢板在700~850℃温度下常化时,随常化温度的升高,晶粒尺寸增大,有利组分α织构增强,不利组分γ织构降低.对比研究了800℃和850℃常化热轧板CSL晶界分布图与取向差分布图,在本文研究条件下,Goss织构易在Σ=3,9的CSL晶界及晶粒取向差为30° ~55°处形成.
关键词:
常化
,
无取向硅钢
,
晶粒尺寸
,
织构
,
CSL晶界
,
取向差
杨东
,
唐郑磊
,
许少普
,
庞百鸣
,
张强
钢铁研究学报
doi:10.13228/j.boyuan.issn1001-0963.20140463
对南阳汉冶特钢生产的150mm厚13MnNiMoR钢板进行了相变点的测定,通过JMatPro软件模拟了该钢种的静态CCT曲线.从静态CCT曲线可以看出,要获得良好的贝氏体组织,需控制冷却速度大于5.0℃/s.对小试样采用不同的正火十水冷十回火工艺进行热处理,观察不同热处理状态下的金相组织,并对小试样性能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在930℃正火,水冷至430~490℃后在680℃回火,性能较好.采用该工艺,对150mm厚13MnNiMoR钢板进行热处理,各项性能指标较好.
关键词:
组织
,
13MnNiMoR
,
静态CCT曲线
,
正火
,
回火
王滢
,
聂向晖
,
荆松龙
机械工程材料
在试验室利用马弗炉模拟了X60钢高频焊接(HFW)焊缝的在线热处理,研究了正火温度对其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未热处理的HFW焊缝组织为针状铁素体、多边形状铁素体、贝氏体和珠光体;随正火温度升高,贝氏体数量逐渐减少直至消失,焊缝、热影响区和母材的晶粒尺寸逐渐增大;随正火温度的升高,HFW焊缝的抗拉强度逐渐降低,冲击吸收功则先升后降,在920℃正火后,焊缝的抗拉强度为532 MPa,冲击吸收功最大,为139 J;920℃在线热处理后焊缝的晶粒尺寸与实验室模拟的相同正火温度下的晶粒尺寸相比略显粗大,但它们的抗拉强度和冲击韧性基本相当.
关键词:
高频焊接(HFW)
,
焊缝
,
正火
,
晶粒度
,
力学性能
张存来
,
刘海涛
,
张元祥
,
曹光明
,
刘振宇
材料热处理学报
以2.9%Si+0.7%Al无取向硅钢热轧板为初始材料,利用金相显微术、EBSD、XRD对比研究了常化处理/不常化处理对后续组织、织构演变以及磁性能的影响,分析了常化处理对各厚度层织构演变的影响。结果表明,常化处理改善了冷轧前组织的均匀性并弱化了热轧变形织构。与不常化处理相比,常化处理使最终成品板的晶粒尺寸增大,使各厚度层的γ纤维织构减弱、λ纤维织构增强,从而使磁性能得到明显改善。通过适当提高常化处理温度来增大晶粒尺寸,有助于成品板获得更大的晶粒尺寸,并在各厚度层形成更弱的γ纤维织构以及更强的Goss织构、λ纤维织构,使磁性能得到大幅改善。另外,发现在热轧、常化、冷轧、退火板的厚度方向上均存在明显的织构梯度。
关键词:
无取向电工钢
,
常化
,
组织
,
织构
,
磁性能
项利
,
刘昀
,
张晨
,
裴英豪
,
王立涛
,
仇圣桃
钢铁研究学报
研究了常化对CSP流程生产的wSi=1.6%的无取向电工钢组织、织构和成品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CSP流程生产,且在相同的冷轧及退火制度下,经1 000℃×2min常化处理的wSi=1.6%的无取向电工钢热轧板,其最终退火成品的铁损P15/50比不常化试样下降了10.5%,磁感B50比不常化试样提高了2.5%;常化使wSi=1.6%的无取向电工钢成品的平均晶粒尺寸增大,成品铁损P15/50相应减小;同时,常化使wSi=1.6%的无取向电工钢成品中高斯织构的强度增加,γ纤维织构的强度减弱,这有利于成品磁感B50的提高。
关键词:
常化
,
无取向电工钢
,
组织
,
织构
,
薄板坯
,
连铸连轧
李鑫磊
,
杨春卫
钢铁
采用正火工艺与控制冷却相结合的“正火控冷工艺”,奥氏体化温度与一般正火温度相同,正火后进行水冷,得到更细小的铁素体+珠光体组织.针对120mm E36船板钢的开发进行了试验研究,正火后利用淬火机“弱水冷”模式进行水冷,终冷温度600~650℃.与传统正火后空冷相比,塑性未降低,强度提高约15 MPa,低温韧性良好,特别是心部-60℃冲击功大于100J,获得了更为细小均匀的铁素体+珠光体组织,各项性能满足E36船板标准要求,对特厚船板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正火
,
控制冷却
,
船板钢
,
力学性能
,
显微组织
吕科
,
李军
,
赵宇
,
李波
材料热处理学报
在实验室中采用无抑制剂法制备取向硅钢,对无抑制剂取向硅钢的热轧和常化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850℃常化的取向硅钢组织中具有更多的{111}面组分,有助于晶界迁移发生二次再结晶而形成单一Goss织构;而900℃、950℃常化后的取向硅钢中晶粒尺寸过大,晶界数量减少,不利于二次再结晶的发展.随常化温度升高;磁感应强度降低;铁损值增高.
关键词:
无抑制剂取向硅钢
,
热轧
,
常化
,
织构
何承绪
,
杨富尧
,
严国春
,
孟利
,
马光
,
陈新
,
毛卫民
金属学报
doi:10.11900/0412.1961.2015.00554
利用EBSD和XRD技术对比分析了常化和不常化2种工艺对薄规格取向硅钢组织及织构的影响. 结果表明, 2种工艺条件下的初次再结晶和二次再结晶织构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经过常化处理的样品初次再结晶组织中{411}<148>和{111}<112>织构组分比不常化样品的低, 但Goss织构组分比不常化样品的高; 常化处理的样品二次再结晶织构多为锋锐的Goss织构, 磁性能优异, 而不常化处理的样品二次再结晶织构多为Brass织构和偏Goss织构. 此外, 经过常化处理样品的初次再结晶组织中Goss取向晶粒周围分布的20°~45°大角度晶界所占比例高于不常化处理样品. 2种样品初次再结晶后的平均晶粒尺寸差别并不明显, 均为20 μm, 而且整体晶粒尺寸分布也相近. 常化处理对最终磁性能有决定性影响, 主要体现在提高冷轧前Goss取向“种子”的比例以及优化再结晶组织中Goss取向晶粒周围的织构环境.
关键词:
薄规格取向硅钢
,
常化
,
织构
,
再结晶
,
低温热轧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