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萍
,
龙怀玉
,
岳现录
,
肖海强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根据聚乙烯醇(PVA):水:甲醛的不同配比制备出9种聚乙烯醇缩甲醛(PVFM)泡沫塑料管,通过考察其密度、吸水倍率、发泡点、渗水速率、孔隙结构等指标,综合分析其负压渗水性能.结果表明,当水比例为8.75时表现密度最小、吸水倍率最大;甲醛比例在0.50~1.00间的变化对两者无明显影响.9·种不同配比的PVFM产品发泡点值在26.7~73.3 kPa之同变化,且在水比例7.50或者甲醛比例0.75时会达到较高水平,比例过低或过高都会使发泡点下降.在-5 kPa与-10 kPa下,水比例≥7.50的PVFM产品,渗水速率相对较快.PVA:水:甲醛为1:7.50:0.75的5号PVFM产品的平均孔径小,泡孔较均匀,发泡点值为65.3 kPa,饱和导水率可达7.45× 10-4 cm/s,理论上可以作为高性能负压渗水材料在负压灌溉中使用.
关键词:
聚乙烯醇缩甲醛
,
配比
,
负压渗水材料
,
发泡点
,
渗水性能
,
孔径
,
负压灌溉
古鑫
,
何雅玲
,
沈超
,
张东伟
,
李玉光
工程热物理学报
设计搭建了一台由双轴跟踪菲涅耳透镜集热器和驻波发动机组成的太阳能热声发动机,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不同工质配比、板叠厚度和谐振管长度对起消振温度和压力振幅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氦气摩尔比为0.25~0.50时,混合气体有更低的起消振温度和更大的压力振幅.当板叠厚度由0.45 mm减至0.15 mm时,起振和消振温度降低,压力振幅上升.随着谐振管长度的增加,起消振温度降低,压力振幅提高,当谐振管管长2.1m时分别获得297℃和176℃的最低起振和消振温度,以及69.1 kPa的最大压力振幅.
关键词:
太阳能利用
,
热声发动机
,
板叠
,
工质配比
,
谐振管
肖林峻
,
李丽民
硅酸盐通报
利用PLS混凝土修筑农村公路,不仅能大大降低工程造价,解决农村公路建设的资金不足问题,还可解决粉煤灰、电石渣等工业废渣的处理问题,有利于环保.结合试验路实体工程,研究了PLS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关键路用性能和施工工艺,为PLS混凝土在我国农村公路中的推广应用提供了试验依据.
关键词:
PLS混凝土
,
农村公路
,
配合比
,
路用性能
何晓雁
,
秦立达
,
张淑艳
,
李慧
,
赵燕茹
硅酸盐通报
通过正交试验进行活性粉末混凝土(Reactive Powder Concrete,RPC)的配合比设计,选取水胶比、砂胶比、水泥/粉煤灰、减水剂、玄武岩纤维掺量为因素,设定相应的水平.运用极差法分析了上述因素和相应水平对RPC拌合物工作性及其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标准养护条件下,当水胶比为0.2、粉煤灰取代水泥量为30%、减水剂为胶凝材料的2%、玄武岩纤维掺量为5 kg/m3时,可以配制出28 d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分别超过95.1 MPa、13.4 MPa的高强度活性粉末混凝土.
关键词:
活性粉末混凝土
,
正交试验
,
配合比
,
抗压强度
李雪阳
,
江世永
,
陶帅
,
吴世娟
硅酸盐通报
利用正交试验设计原理,对9组不同配合比的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进行了抗压试验,研究了粉煤灰掺量、水胶比、砂胶比和减水剂掺量这四种因素对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抗压强度的影响,并定量分析了各个因素影响的显著性.试验结果表明:各因素对抗压强度影响的主次顺序为水胶比>粉煤灰掺量>减水剂掺量>砂胶比,其中水胶比对强度的影响远大于其他因素,而砂胶比的影响并不明显;抗压强度随水胶比的增大而减小,随砂胶比的增大而缓慢增加;当粉煤灰掺量或减水剂掺量增大时,抗压强度先增大后减小,粉煤灰和减水剂存在最佳掺量.
关键词:
正交试验
,
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
,
配合比
,
抗压强度
高英力
,
马路
,
关宏信
,
马旭
硅酸盐通报
通过正交试验提出了用于路基换填的矿粉气泡混合轻质土配合比设计参数,并研究了当水胶比在0.5~0.6范围内时胶凝材料用量、矿粉掺量、水胶比对其抗压强度的影响规律,进一步通过系统试验对其干缩和抗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矿粉气泡混合轻质土的初步配合比为:水泥∶矿粉∶发泡剂∶水=1∶0.54∶0.03∶0.85;对气泡混合轻质土抗压强度影响的顺序大小为:胶凝材料用量>矿粉掺量>水胶比;随水胶比增大,其各龄期干缩率先增大后减少再增大,水胶比0.55的干缩率最小,而其冻融循环后的抗压强度损失率先增大后减小,水胶比0.6的抗压强度损失率最小;随矿粉掺量增加,其各龄期干缩率先减小后增大,矿粉掺量35%的干缩率最小,而其冻融循环后的抗压强度损失率逐渐增大,矿粉掺量15%的抗压强度损失率最小。
关键词:
矿粉
,
气泡混合轻质土
,
配合比
,
性能
,
试验
霍俊芳
,
李晨霞
,
侯永利
,
吕笑岩
硅酸盐通报
为了研究不同配合比设计方法对再生混凝土长期徐变性能的影响,分别采用等体积砂浆法(EMV法)与传统替代法配制再生混凝土,测试各组再生混凝土试件28 d龄期后自然条件下持荷的变形值和相同试验条件下试件的收缩值,并计算各组试件的徐变度.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方法配制的再生混凝土的收缩徐变变化规律与对比普通混凝土相似.EMV法可有效改善再生混凝土的徐变性能,具有较低的徐变度.
关键词:
再生混凝土
,
配合比
,
徐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