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6)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具有右旋糖酐微结构的聚乙烯醇凝胶敷料的制备与性能

钱琴 , 姚日生 , 刘璐 , 邓胜松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采用微波协助冻融法制备了包埋苯妥英钠的具有葡聚糖微结构的聚乙烯醇凝胶(Dex/PVA BHMs)敷料。结果表明,Dex/PVA BHMs凝胶的溶胀率和拉伸强度分别为19.3%和1.05MPa,溶胀率比传统聚乙烯醇(PVA)凝胶的提高了近2.5倍,但拉伸强度变化较小,使其获得了良好的稀释膨胀性能且保留了PVA凝胶高力学强度的优点;包药Dex/PVABHMs凝胶在pH=7.4缓冲溶液中6h达到释放平衡,累计释药率为81.2%,与PVA凝胶相比呈现显著缓释特性;包药的Dex/PVA BHMs凝胶敷料能明显促进大白鼠背部烧伤处伤口的愈合,10 d内伤口完全愈合且无疤痕存在。

关键词: 伤口敷料 , 微凝胶 , 聚乙烯醇 , 右旋糖酐 , 苯妥英钠 , 制备 , 性能

超临界二氧化碳中N-异丙基丙烯酰胺与二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的交联聚合

曹丽琴 , 王吉德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scCO2)沉淀聚合法,在不添加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及共溶剂的前提下,以AIBN为引发剂,二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成功制备了交联的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温度敏感型微凝胶;通过扫描电镜(SEM)、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等方法对聚合物的微观形貌进行了表征,测定了微凝胶的相转变温度,同时也考察了样品在无水乙醇中的溶胀度。实验结果表明,在优化反应条件下,可以得到分散的、粒径约为2.0μm的干燥粉末;单体转化率大于90%;不同组成结构样品的相转变温度(VPTT)在15℃~30℃范围;且微凝胶在无水乙醇中有良好的溶胀性能。

关键词: 超临界二氧化碳 , 温敏性 , 微凝胶 , 交联聚合

有机介质中沉淀聚合制备聚丙烯酸微凝胶及其性能

王飞俊 , 邵自强 , 杨萌 , 王文俊 , 李永红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选用不同有机溶剂体系为分散介质,通过丙烯酸的沉淀聚合制备了聚丙烯酸(PAA)微凝胶,并用扫描电镜(SEM)、流变仪和紫外分光光度计对其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环己烷是合适的溶剂;PAA微凝胶的pH值在质量分数为0.7%时最低;PAA微凝胶水溶液为假塑性流体,黏度不随温度而变化,且pH为7时,溶液黏度最大,此时,PAA已从微凝胶转变成宏观凝胶;交联程度越高,黏度随pH变化越大。

关键词: 聚丙烯酸 , 微凝胶 , 分散介质 , 刺激响应性 , 流变性

GSH、pH及温度多重敏感型微凝胶的合成及性能

余丽丽 , 尤静 , 梁飞 , 姚琳 , 高敏杰 , 苏力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以含二硫键的二甲基丙烯酸酯(CL)为交联剂,甲基丙烯酸(MAA),N-乙烯基己内酰胺(VCL),聚乙二醇甲基醚甲基丙烯酸酯(mPEGMA)为共聚单体,通过均相聚合合成具有多重敏感性的微凝胶P(VCL-S-S-MAA)-PEG.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动态光散射、扫描电镜表征微凝胶结构、粒径和表面形态.以阿霉素(DOX)为模型药物,研究微凝胶对药物的包栽情况,通过紫外分先光度法分析了微凝胶对药物的包栽能力.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初步研究了栽DOX凝胶粒子在不同pH (5.4,6.5,7.4),不同温度T(37℃,45℃,65℃),以及不同浓度谷胱甘肽(GSH)(0 mmol/L,0.02 mmol/L,5 mmol/L,10 mmol/L)体外的释药情况.结果显示,该微凝胶对DOX的包封率为72.10%,载药量为1.44%.体外释药研究表明,该微凝胶具有显著的pH,GSH,温度多重敏感性.

关键词: 微凝胶 , pH敏感 , 谷胱甘肽敏感 , 温度敏感

导尿管表面具有抗菌功能的层层组装微凝胶膜

王尊志 , 张健夫 , 陈栋栋

应用化学 doi:10.3724/SP.J.1095.2014.30617

以化学交联的聚烯丙基胺盐酸盐拟葡聚糖微凝胶和透明质酸为构筑基元,在导尿管表面层层组装构筑了厚度小于500 nm可控释放抗菌药物的聚合物微凝胶膜.广谱抗菌药物头孢曲松钠通过扩散吸附的方法在2 min内快速负载到聚合物微凝胶膜中,并且在生理盐水中可控释放时间达3h.抗菌实验表明,组装有层层组装微凝胶膜并负载广谱抗菌药物的导尿管具有令人满意的抗菌效果,避免感染的发生.

关键词: 层层组装 , 抗菌 , 微凝胶 , 导尿管

新型冲击防护微凝胶的合成及应用性能研究

周超 , 王博 , 徐昆 , 刘燕平 , 胡红 , 王丕新

功能材料 doi:10.3969/j.issn.1001-9731.2013.12.016

以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为扩链剂、钛酸异丙酯(TIPT)为改性剂,通过双端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OH)与三甲氧基硼氧六环(TMOB)的沉淀聚合制备冲击防护微凝胶.通过红外光谱、透射电镜对微凝胶进行表征.同时研究以微凝胶整理的3D织物抗冲击性能为主要性能指标,采用正交法优化实验设计,确定单体投料最佳比例为m(Si)/m(B)=15∶1,m (MDI) =2.00%,m (TIPT)=4.20%.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文献报道的涨流型硅硼共聚体系,MDI的引入可通过提高聚合物分子量,显著改善整理后复合织物的抗冲击性能.同时微凝胶粒子的产生一方面降低合成及干燥温度,减少能耗;另一方面也可以大幅降低产物运动粘度,改善材料加工与应用性能.

关键词: 冲击防护 , 微凝胶 , 3D织物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