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阔
,
张万生
,
王军虎
,
王爱琴
,
黄延强
,
金长子
,
沈俭一
,
张涛
催化学报
doi:10.1016/S1872-2067(10)60122-2
采用不同浸渍顺序制备了三种Ir-Fe催化剂,其CO选择氧化(PROX)反应活性差别很大,其中共浸渍的Ir-Fe催化剂活性最高.吸附量热研究表明,三种催化剂的H2和CO吸附存在差别.通过对三种催化剂还原后、再氧化和反应后准原位57Fe穆斯堡尔谱的研究,得到各种Fe物种信息.结果表明,三种制备方法影响催化剂中Ir-Fe相互作用强度,导致催化剂中Fe物种的氧化还原性能不同.催化剂中Fe2+(a)的含量与CO转化率呈正比关系,Fe2+(a)是PROX反应过程中活化氧的活性中心.浸渍顺序改变了Ir-Fe间相互作用强度,从而改变Fe2+(a)物种含量,影响PROX反应活性.Ir-Fe间的相互作用可以稳定活化氧的Fe2+(a)物种,为今后研究金属-金属间的相互作用提供借鉴.
关键词:
一氧化碳
,
选择氧化
,
铱
,
铁
,
准原位穆斯堡尔谱
,
吸附量热
,
金属-金属相互作用
蓝丽红
,
陈建华
,
李玉琼
,
蓝平
,
杨卓
,
艾光湧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英文版)
doi:10.1016/S1003-6326(16)64115-8
采用沉淀法合成6种不同掺杂方铅矿,并通过浮选实验考察杂质对方铅矿浮选性能的影响;采用微量热法测量含不同杂质原子的方铅矿表面吸附黄药的热力学和动力学参数;采用密度泛函理论对黄药分子在不同掺杂方铅矿表面的吸附构型和吸附能进行模拟计算.浮选实验结果表明:银、铋杂质能够显著提高方铅矿的回收率,而锌、锑、锰、铜杂质降低了方铅矿的浮选回收率.微量热动力学结果表明:含杂质方铅矿的吸附热与浮选回收率呈正比关系.黄药在含银和铋方铅矿表面的吸附热和反应速率常数均比纯方铅矿的大,对应的浮选回收率较高,而含铜和含锑方铅矿的吸附热和反应速率常数均比纯方铅矿的小,对应的浮选回收率较低.同时还分析了黄药在掺杂方铅矿表面的不饱和吸附热和黄药在杂质原子上的吸附能的关系.
关键词:
方铅矿
,
杂质影响
,
浮选
,
黄药
,
吸附
,
微量热法
,
密度泛函理论
汤焕丰
,
黄在银
,
刘作娇
应用化学
doi:10.11944/j.issn.1000-0518.2016.10.160159
采用绿色水介质体系一步合成了3种不同尺寸的ZnO纳米片层结构.通过微热量技术获取其原位生长过程的热谱曲线,从动力学和热力学角度分析其生长机理;利用电化学方法测定了不同温度下纳米ZnO与块体ZnO原电池的电势差,结合热力学基本公式求算出ZnO纳米片层结构的热力学函数值,并与生长机理关联讨论.结果表明,ZnO纳米片层结构的生长经历了先表观吸热后表观放热,放热减慢,最后到达放热平台的热量变化阶段.标准摩尔熵、标准摩尔生成Gibbs自由能及标准摩尔生成焓均随着尺寸减小而逐渐增大.本文为纳米材料的原位生长机理与热力学函数的关联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
纳米氧化锌
,
微热量技术
,
原位生长
,
热力学函数
,
电化学方法
岑培培
,
何艳萍
,
李菲菲
,
曹良
,
陈小燕
,
宋伟明
应用化学
doi:10.11944/j.issn.1000-0518.2017.05.160296
合成了4例二苯羧酸类稀土配合物:[Re2(oba)3(H2O)5]·H2O[Re=La(1)、Ce(2)、Sm(3)、Er(4)](oba=4,4′-二羧基二苯基醚),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粉末X射线衍射等技术手段对其结构及组成进行了表征,热重分析表明,4例配合物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 采用微量热法,实时跟踪监测4种目标配合物对藤黄微球菌的抑制作用,得到了热谱曲线. 依据热动力学模型对热谱曲线进行解析,计算了生长和抑制过程的热动力学函数,在不同浓度配合物存在时,获得了细菌生长速率常数(k)、最大产热功率(Pmax)、传代时间(tG)以及抑制率(I)等参数. 结果表明,4种配合物对藤黄微球菌均具有抑制作用,抑菌效果依次为:[Er2(oba)3(H2O)5]·H2O(4)>[Sm2(oba)3(H2O)5]·H2O(3)>[Ce2(oba)3(H2O)5]·H2O(2)>[La2(oba)3(H2O)5]·H2O(1).
关键词:
稀土羧酸配合物
,
微量热学
,
藤黄微球菌
,
热动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