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磊
电镀与涂饰
以硝酸改性天然滑石粉作载体,非金属元素P(来自磷酸)掺杂二氧化钛(P-TiO2)为活性组分,采用溶胶-凝胶法获得了可对阳光响应的具备吸附-降解集成处理效果的光催化剂P-TiO2/改性滑石粉.在相同条件下将未改性滑石粉、改性滑石粉、纯TiO2、P-TiO2和P-TiO2/改性滑石粉分别与丙烯酸清漆通过研磨和超声分散制备了可用于降解水中亚甲基蓝的可见光催化涂层.用X射线衍射仪、能谱仪、扫描电镜表征了催化剂,并比较了它们制备的涂层对亚甲基蓝的光催化降解作用和吸附作用.结果显示,P-TiO2涂层性能好于纯TiO2涂层,吸附率和降解脱色率分别提高了4.0和25.0个百分点.改性滑石粉涂层的吸附率比未改性滑石粉涂层高17.8个百分点,但二者均没有降解脱色效果.P-TiO2/改性滑石粉涂层的光催化性能最优,其降解脱色率是P-TiO2涂层的1.3倍,吸附率也高出38.0个百分点.
关键词:
二氧化钛
,
掺杂
,
滑石
,
改性
,
丙烯酸清漆
,
光催化涂层
,
亚甲基蓝
,
降解
陈华军
,
王锐
,
丁梧秀
,
李冬
复合材料学报
分别以2种不同聚合度的聚乙二醇(PEG) PEG600和PEG2000为模板导向剂,采用水热法合成ηAl2O3(PEG600)和ηAl2O3(PEG2000)介孔纤维,借助XRD、TEM和N2吸附测试对材料进行表征,研究了PEG聚合度对介孔η-Al2O3纤维性质的影响.通过静态吸附平衡实验考察了介孔η-Al2O3纤维对亚甲基蓝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2种模板导向剂均可用于合成介孔ηAl2O3纤维.PEG聚合度对介孔结构、比表面积、孔体积和孔径有较大影响.η-Al2O3(PEG600)的比表面积和孔体积分别为189.899 m2.g-1和0.329 cm3.g-1,分别是η-Al2O3 (PEG2000)的1.4倍和1.2倍,平均孔径也比ηAl2O3 (PEG2000)的大.2种介孔ηAl2O3纤维对亚甲基蓝的吸附机制均为多分子层吸附.根据BET多层分子吸附方程计算得η-Al2O3(PEG600)和η-Al2O3(PEG2000)对亚甲基蓝的平衡吸附量分别为256.391 3 mg·g-1和204.045 9 mg·g-1.
关键词:
聚乙二醇
,
聚合度
,
介孔
,
Al2O3
,
亚甲基蓝
,
吸附
,
BET方程
徐恩兵
,
李坤权
,
朱志强
,
贾佳琪
,
王效华
环境化学
doi:10.7524/j.issn.0254-6108.2015.01.2014041403
以三嵌段共聚物F108为模板剂,苯酚/甲醛为碳源,在中性条件下制备了平均孔径为3.14 nm,最可几孔径分布为3 nm和8 nm,BET比表面积为1541 m2·g-1,孔容为1.01 cm3·g-1的双孔分布介孔碳.通过静态实验法测定了介孔碳对亚甲基蓝的吸附特性,分析了初始浓度、溶液pH、温度对吸附量的影响,并从热力学及动力学角度探讨了介孔碳对亚甲基蓝的吸附机理.结果表明,溶液初始浓度、溶液pH以及温度对吸附量有较大的影响,介孔碳对亚甲基蓝的吸附随着初始浓度、pH、温度的上升而增大,吸附为吸热反应,提高温度有利于吸附的进行.实验制备的介孔碳对亚甲基蓝的最大吸附量为421 mg·g-1,相比于普通活性炭,双孔分布介孔碳对亚甲基蓝显示了更优的吸附性能.亚甲基蓝在介孔碳上的吸附行为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线和Elovich动力学模型.计算得到的吸附吉布斯自由能(ΔG0)<0,吸附标准焓变(ΔH0)>70 kJ·mol-1,说明亚甲基蓝在介孔碳上的吸附是自发进行的单分子层吸热反应,且化学反应在吸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
介孔碳
,
亚甲基蓝
,
吸附
,
热力学
,
动力学
陈桂华
,
闫瑞强
,
梁华定
,
杨辉
硅酸盐通报
以钛酸四丁酯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纯TiO_2与Mo掺杂TiO_2纳米粒子,并利用XRD、UV-VIS、XPS等测试手段对制备的TiO_2纳米粒子进行表征;以亚甲基蓝为光催化反应模型,考察了煅烧温度、钼掺杂量等对TiO_2晶格畸变,晶粒大小,晶型,光学性能及光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大部分Mo~(6+)取代晶格中Ti~(4+)的位置,引起晶格畸变,抑制晶粒长大与TiO_2由锐钛矿相向金红石相转变;样品经450 ℃煅烧, 随Mo掺杂量增加,激发波长红移增加,当煅烧温度升至600 ℃,1.8%Mo-TiO_2样品中锐钛矿相含量增加,致光激发波长蓝移;适量的Mo掺杂有利于提高TiO_2光催化效果,Mo掺杂物质的量分数为1.8%, 经600 ℃煅烧后样品的光催化性能最佳.
关键词:
钼
,
二氧化钛
,
光催化降解
,
亚甲基蓝
王瑞芬
,
王福明
,
安胜利
,
许剑轶
,
赵杰
,
张胤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以钛酸丁酯、硝酸镧和氟化钠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对TiO2进行La及F共掺杂改性,以光催化降解亚甲基蓝为探针,考察掺杂组分对催化剂紫外光活性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XRD)、低温氮气吸附(BET)、紫外-可见漫反射(UV-Vis)和荧光光谱分析(PL)等手段对催化剂的晶体结构、比表面积、带隙能及催化剂中电子-空穴对的复合性能等进行表征,尝试揭示掺杂组分对光催化活性影响的机制.结果表明,掺杂改性催化剂中,适量La和F组分的作用在于通过抑制催化剂的晶粒长大、减少团聚,同时降低带隙能且降低光生电子和空穴的复合几率,来提高催化剂的光催化活性.
关键词:
溶胶-凝胶法
,
二氧化钛
,
镧-氟共掺杂
,
光催化
,
亚甲基蓝
王瑞芬
,
王福明
,
刘芳
,
张胤
,
安胜利
材料导报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Eu3+掺杂的纳米TiO2粉体,采用X射线衍射(XRD)和荧光光谱分析(PL)等手段对TiO2的相结构和TiO2中电子-空穴对的复合性能进行了表征,探讨了掺杂组分对光催化活性的影响机制.以紫外光下降解亚甲基蓝为探针反应,考察铕的掺杂对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Eu3+的掺杂能够通过抑制催化剂晶粒长大从而减少团聚,并且通过降低光生电子-空穴的复合几率,提高催化剂的光催化活性.光催化实验表明,催化剂加入量为3 g/L,亚甲基蓝溶液初始浓度为20 mg/L时,掺杂1%Eu3+的催化剂催化性能最佳,反应3.5 h降解率达到85.5%.
关键词:
溶胶-凝胶法
,
纳米TiO2
,
Eu3+掺杂
,
光催化降解
,
亚甲基蓝
徐惠
,
邢建伟
,
陈泳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通过水热法制备了球形、棒状和花形的纳米氧化锌;并利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对应形貌的氧化锌/聚苯胺复合材料.用X射线衍射(XRD)、热重分析(TG-DTG)和扫描电镜(SEM)等测试手段,对氧化锌及复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以次甲基蓝为模拟污染物,在紫外灯下考察了复合物材料的光催化性能和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聚苯胺(PANI)/氧化锌(ZnO)复合材料的光催化性能远高于纯纳米ZnO,而不同形貌的PANI/ZnO其光催化降解效率也不同,依次为球形>棒状>花形;PANI/ZnO(球形)的失水温度和分解温度与纯PANI相比分别提高了123.3℃和47.6℃.光催化动力学研究表明,以球形和棒状氧化锌为原料制备的PANI/ZnO复合材料符合一级动力学,PANI/ZnO(花形)复合物符合二级动力学.
关键词:
聚苯胺
,
氧化锌
,
光降解
,
次甲基蓝
,
形貌
,
动力学
邹正光
,
高耀
,
龙飞
,
张劲
人工晶体学报
采用一步溶剂热法合成纤锌矿结构CuInS2(W-CIS)纳米粉体,并对其生长形成机理进行了研究.利用XRD、FE-SEM及EDS对W-CIS纳米晶的结构和形貌以及元素组成进行分析,研究了溶剂热合成过程中的铜源、硫源、反应温度及反应时间对CuInS2纳米粉体物相及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以CuCl2·2H2O或Cu(CH3COO)2·H2O、InCl3·4H2O和硫脲为原料,聚乙二醇400、乙二胺为溶剂于200℃下反应2h可以成功合成出结晶性良好的CuInS2纳米片,直径约为300 nm,厚度大约为10~20 nm.通过研究发现,乙二胺对形成纤锌矿结构CuInS2起着关键的作用,并且该粉体对亚甲基蓝的降解率可达75.04%.
关键词:
溶剂热法
,
纤锌矿
,
CuInS2纳米晶
,
亚甲基蓝
,
降解率
周建伟
,
程玉良
,
黄艳芹
,
黄建新
,
李静芳
,
高雯
材料导报
以原位沉淀-光化学还原法制备了Ag@AgCl/MCM-41复合纳米材料,采用SEM、IR、XRD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分析表明,复合纳米材料中Ag@AgCl为壳-核结构,具有纳米金属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效应,对可见光的吸收增强.介孔材料MCM-41载体的引入使催化剂分散性、比表面积、吸附性能和重复使用性提高.以亚甲基蓝为目标降解物,考察了其可见光催化活性,结果表明,光照射60min,复合纳米光催化材料对10mg/L亚甲基蓝溶液的降解率达98%.
关键词:
Ag@AgCl
,
MCM-41介孔材料
,
光催化降解
,
可见光
,
亚甲基蓝
,
等离子体效应
赵艳
,
柴红梅
冶金分析
doi:10.13228/j.b0yuan.issn1000-7571.009616
在pH 8.00的NH3-NH4Cl缓冲溶液中,在100℃加热条件下,痕量镍(Ⅱ)能催化过氧化氢氧化亚甲基蓝的褪色反应,建立了测定痕量镍的催化动力学光度方法.研究发现,非催化反应吸光度(A0)和催化反应吸光度(A)在655 nm处的差值△A与镍(Ⅱ)的质量浓度在0.01~0.30 μ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方法检出限为8.6×10-3μg/mL.该催化反应的表观速率常数为8.2×10-4s-1,表观活化能为66.08 kJ/mol.方法用于延河水和自来水厂污水中痕量镍的测定,测定值与原子吸收光谱法一致,相对标准偏差(RSD,n=6)为1.2%~1.6%,加标回收率为99%~102%.
关键词:
催化动力学光度法
,
镍
,
亚甲基蓝
,
过氧化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