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13)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钒微合金化对TRIP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赵征志 , 尹鸿祥 , 赵爱民 , 左茂方 , 曾尚武 , 党宁

材料热处理学报

采用CCT-AY-Ⅱ型钢板连续退火机模拟分析了V元素添加对TRIP800钢组织性能的影响规律.采用SEM和TEM等微观分析方法观察含钒与不含钒TRIP的微观组织,利用XRD法测量了残留奥氏体量,实验室测量了其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试验钢铁素体相比例降低,贝氏体相比例升高,且含钒TRIP钢中有V(C,N)析出.820℃保温时,试验钢均获得最佳的综合力学性能.V元素的添加增加了试验TRIP钢的抗拉强度,而降低了屈服强度,有效降低了TRIP钢屈强比.且含V TRIP钢瞬时加工硬化指数前期大于无V TRIP钢,后期则小于无V TRIP钢.

关键词: TRIP钢 , 亚稳奥氏体 , 两相区退火 , 加工硬化 , 钒微合金化

退火时间对超细晶中锰TRIP钢组织性能的影响

尹鸿祥 , 赵爱民 , 赵征志 , 李振 , 黄耀 , 代乐乐 , 曹佳丽

材料热处理学报

采用CCT-AY-Ⅱ型钢板连续退火机模拟分析了退火时间对中锰TRIP钢0.1C-6Mn组织性能的影响规律.采用SEM、EBSD等微观方法观察不同工艺下制备的中锰TRIP的微观组织,利用XRD法测量了残留奥氏体量,实验测量了其力学性能.结果表明,650℃退火1 min时伸长率就达到了18%,抗拉强度1260 MPa,强塑积23 GPa%.通过EBSD证明试验钢退火马氏体只发生了回复,没有发生再结晶,且获得了超细晶组织.通过对保温3 min试验钢残留奥氏体研究,试验钢高的伸长率是由TRIP效应和组织的超细晶共同提供的.

关键词: 中锰钢 , 亚稳奥氏体 , 超细晶 , 两相区退火

冷轧中锰钢的成形性能

徐文欢 , 孙荣民 , 王存宇 , 周荣 , 时捷 , 曹文全

钢铁

研究了两相区退火时间对中锰钢(0.1C-5Mn)的微观组织结构、力学性能及扩孔性能的影响。利用扫描电镜(SEM)和背散射电子成像技术(EBSD)对退火过程中微观组织结构的演化进行了表征;通过拉伸和扩孔试验测定了不同退火状态下中锰钢的强度、塑性和扩孔率。研究表明,中锰钢在650℃下逆转变退火获得了含有大量奥氏体相的基体为超细晶组织的奥氏体、铁素体双相钢组织,强塑积(Rm.A)达到30GPa.%以上;奥氏体体积分数随退火时间的延长而逐步增加,但过多亚稳奥氏体对钢的综合成形性能不利。

关键词: 中锰钢 , 亚稳奥氏体 , 力学性能 , 成形性能

Mn含量对低碳中锰TRIP钢组织性能的影响

尹鸿祥 , 赵爱民 , 赵征志 , 宇文龙 , 李振 , 曹佳丽

材料科学与工艺

为研究连续退火工艺生产中锰TRIP钢汽车板的可行性,采用CCT-AY-Ⅱ型钢板连续退火机模拟分析了不同锰含量对中锰TRIP钢组织性能的影响规律.采用SEM、TEM和EBSD等微观分析方法观察不同锰含量中锰TRIP的微观组织,利用XRD法测量了残留奥氏体量,实验测量其力学性能.结果表明:试验钢在650℃保温3 min时,随着锰质量分数(4.8%≤w(Mn)≤8%)的增加,屈服强度先增加后降低,抗拉强度持续升高,断后延伸率则基本不变,维持在20%左右,残余奥氏体含量也随着锰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当锰质量分数超过6%(含6%)时,真实应力-应变曲线由于动态应变时效而呈锯齿状,且加工硬化指数远大于5Mn钢.试验钢的高塑性由亚稳奥氏体的TRIP效应和超细晶铁素体或马氏体共同提供.

关键词: 中锰钢 , 亚稳奥氏体 , 超细晶 , 两相区退火 , 加工硬化 , 动态应变时效

连续退火对5%Mn超细晶TRIP钢组织性能的影响

赵征志 , 尹鸿祥 , 赵爱民 , 何建国 , 丁然 , 郑红红

材料科学与工艺

为开发强度和塑性良好配合的第三代汽车钢,采用CCT-AY-Ⅱ型钢板连续退火机模拟分析了不同退火温度和时间对0.1C-5Mn中锰TRIP钢组织性能的影响规律.采用SEM和EBSD等微观分析方法观察不同工艺下制备的中锰TRIP的微观组织,利用XRD方法测量残余奥氏体体积分数,通过实验测量其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实验的中锰TRIP钢在650℃保温3 min退火后获得最佳的综合力学性能,其抗拉强度为1022 MPa,总延伸率为19.3%,强塑积为20 GPa·%;应变前期试验钢中大量残余奥氏体发生转变,超细晶间的协调机制对试验钢的塑性起主导作用.

关键词: 中锰钢 , 亚稳奥氏体 , 超细晶 , 两相区退火 , 孪晶 , 连续退火

两相区退火时间对冷轧中锰钢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李楠 , 时捷 , 王存宇 , 赵晖 , 陈为亮 , 惠卫军 , 曹文全

材料热处理学报

研究了650℃下退火时间对冷轧Fe-0.14C-5Mn钢的组织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利用SEM进行了组织结构表征,采用XRD法测量了残留奥氏体量,通过拉伸试验机测试了钢的单轴拉伸性能。结果表明,退火过程中发生奥氏体逆转变,退火1min以后即形成20%以上的亚稳奥氏体;随退火时间的延长,抗拉强度(Rm)逐渐升高,屈服强度逐渐降低;断后伸长率(A)和强塑积(Rm×A)先升高而后降低,在650℃退火10 min时塑性(46%)和强塑积(46 GPa%)获得最大值。分析认为高含量亚稳奥氏体相的TRIP效应以及超细的晶粒尺寸是获得超高强度、超高塑性及高的强塑积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冷轧中锰钢 , 两相区退火 , 亚稳奥氏体 , 超细晶 , TRIP效应

两相区回火温度对Mn-Mo系微合金钢亚稳奥氏体形成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江陆 , 孙新军 , 李昭东 , 雍岐龙 , 王长军

材料工程 doi:10.11868/j.issn.1001-4381.2015.05.001

利用X射线衍射(XRD)、热膨胀仪、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研究了两相区回火温度对一种Mn-Mo系微合金钢亚稳奥氏体形成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两相区回火温度低于650℃时,实验钢的亚稳奥氏体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其室温下的体积分数随着两相区回火温度的升高逐渐增大;当两相区回火温度高于650℃时,亚稳奥氏体的稳定性显著降低,在回火冷却过程中,部分奥氏体转变为“新鲜”马氏体,室温亚稳奥氏体体积分数随两相区回火温度升高而逐渐降低.当两相区回火温度为650℃时,钢中亚稳奥氏体具有最佳的体积分数和稳定性配合.力学测试结果表明:当两相区回火温度为650℃时,实验钢的力学性能最佳,其屈服强度为748MPa,抗拉强度为813MPa,伸长率为27.5%,-20℃和-100℃的冲击功分别为217J和117J.

关键词: Mn-Mo系微合金钢 , 两相区回火 , 亚稳奥氏体 , 力学性能

退火温度对冷轧超细晶亚稳钢组织性能的影响

李激光 , 隋欣 , 张丹 , 赵堃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doi:10.14136/j.cnki.issn.1673-2812.2015.04.014

通过热处理实验,研究了不同退火温度对冷轧汽车用超细晶亚稳钢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通过单向拉伸试验研究试验钢力学性能,采用SEM、TEM等分析方法表征试验钢的组织结构,利用XRD测量残余奥氏体量.结果表明: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抗拉强度先略有降低再逐渐升高,断后延伸率和强塑积先逐渐升高再降低,残余奥氏体量先增加再减少;在650℃退火20min时抗拉强度为1012MPa,断后延伸率(33%)和强塑积(33.4%)获得最大值,综合力学性能最佳.分析认为,大量的超细晶组织和高含量的残余奥氏体的TRIP效应是实现高强塑积的原因.

关键词: 超细晶 , 亚稳奥氏体 , 两相区退火 , TRIP效应

X100管线钢亚稳奥氏体组织演变动力学

齐亮 , 胡义锋 , 张迎晖 , 刘同华

材料热处理学报

采用G1eeble-3500热模拟试验机进行了X100管线钢两阶段控制轧制及轧后控冷工艺模拟,研究冷速、精轧变形量及等温温度对亚稳态奥氏体相变规律影响.结果表明:实验钢在试验冷速范围内组织由块状铁素体、粒状贝氏体和板条贝氏体构成;随着冷速增加,奥氏体转变百分率曲线左移,最快相变温度下降,转变速率增加;随着精轧变形量增大,Ar3显著提高,奥氏体转变百分率曲线右移,转变速率变化较小.X100管线钢等温温度在400 ~ 450℃范围内组织以粒状贝氏体为主,降低至350℃时组织以板条贝氏体为主.

关键词: 管线钢 , 亚稳奥氏体 , 粒状贝氏体 , 马奥岛 , 动力学

直接热轧法制备Cu-P-Cr-Ni-Mo双相耐候钢

张春玲 , 蔡大勇 , 廖波

钢铁

在商用09CuPCrNi耐候钢化学成分的基础上,通过调整合金元素含量,研制出了可直接热轧双相化的Cu-P-Cr-Ni-Mo耐候钢。该钢种变形奥氏体的CCT曲线具有较宽的铁素体析出区,可作为热轧"可行的速度窗口";铁素体析出区与贝氏体转变区之间存在约80℃的奥氏体亚稳区,可作为热轧"可行的卷取范围";贝氏体转变区的右侧端部封口,可避免在卷取过程中发生贝氏体转变。根据Cu-P-Cr-Ni-Mo耐候钢的变形奥氏体的CCT曲线,制定了5种热轧双相化工艺,并采用Gleeble-3500热模拟机进行了轧制模拟,制备出了Cu-P-Cr-Ni-Mo热轧双相耐候钢。不同工艺下获得的双相耐候钢组织均为铁素体基体及其上呈岛状分布的马氏体,马氏体体积分数为17%~28%。

关键词: 耐候钢 , CCT曲线 , 亚稳奥氏体 , 热轧双相化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下一页
  • 末页
  • 共2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