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4)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析出相对马氏体时效钢氢扩散系数的影响

谢春乾 , 李金许 , 李倩 , 张智 , 宿彦京 , 乔利杰

材料热处理学报

采用TEM和双电解池氢渗透法研究了TM210马氏体时效钢不同时效时间的析出相及其对氢扩散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马氏体时效钢在465℃下分别时效3h、60 h和100 h后,都仅生成Ni3Ti析出相,长度分别为约10.4、26.8、36.8 nm,同时析出相线度与时效时间符合关系r3=375t.晶体结构为简单六方,点阵常数a=0.5101 nm,c=0.8304 nm.随着时效时间的延长,析出相长大,数量减少,单位体积数量分别为32、9.26和6.23(1022/m3),但体积分数增加.3种时效条件下的氢扩散系数分别为3.34、5.68和6.52 (10-9 cm2/s).这些结果表明析出相作为氢陷阱能够影响氢在钢中的扩散,析出相数量越多,氢扩散系数越小.

关键词: 马氏体钢 , 时效处理 , 析出相 , 氢扩散

高速干式铣削马氏体不锈钢的表面质量与组织特性

邱坤 , 原君静 , 王海宁 , 付宏生

表面技术

目的:研究高速干切削工艺对难加工材料加工表面质量的影响规律。方法在切削速度范围157~314 m/ min 内,依据析因试验设计方法,对马氏体不锈钢工件进行干切削条件下的端面铣削工艺试验,考查铣削加工表面粗糙度变化规律、表面微结构组织特征与维氏硬度分布曲线。结果由每齿进给量和铣削深度共同决定的切屑截面构形对马氏体不锈钢加工表面轮廓的形成机制有显著作用,加工表面的表层及次表层组织主要由塑性变形层与回火多相组织层共同构成。结论为减小干式切削对加工表面层组织特征的影响,应优先选择大进给量、小切深的工艺参数组合。

关键词: 马氏体不锈钢 , 高速切削 , 塑性变形 , 过度回火马氏体

板条马氏体钢变形与断裂过程的原位观察

王春芳 , 王毛球 , 董瀚

钢铁研究学报

在备有拉伸装置的扫描电镜上,原位观察了低碳板条马氏体钢的变形和断裂过程。结果表明,板条马氏体的变形是以滑移方式进行的,位错沿滑移面的滑移受阻,在试样表面留下呈波纹状的变形带。在应力峰值前后,主裂纹开始起裂;在主裂纹扩展过程中,在主裂纹前面的薄弱区域如夹杂等会先起裂形成小裂纹或空洞,随应力加大相邻的微孔聚合、连接长大成新裂纹;在断裂过程中,裂纹在板条束界发生转折。尽管原奥氏体晶粒尺寸小的试样起裂载荷大,不同晶粒尺寸马氏体组织的变形和断裂过程没有本质差别。

关键词: 马氏体钢 , 塑性变形 , 裂纹扩展 , 原位观察

高强高韧低合金马氏体钢的静态软化行为

赵艳君 , 孟庆雪 , 马本莉 , 曾建民 , 蒋长标

机械工程材料 doi:10.11973/jxgccl201704006

以新开发的高强高韧20SiMn3NiA低合金马氏体钢为研究对象,用热模拟试验机对其在900~1 000 ℃进行了双道次压缩,应变速率为1.0 s-1,道次间隔时间为1~100 s,研究了其静态软化行为.结果表明:当变形温度为900 ℃时,随着道次间隔时间的延长,试验钢在第二道次变形时的真应力-真应变曲线由动态再结晶型(软化趋势大于硬化趋势)变为静态再结晶型(硬化趋势大于软化趋势),静态再结晶率由道次间隔时间为1 s时的6.48%增至稳定值85%;当变形温度为1 000 ℃时,其第二道次变形时的真应力-真应变曲线均为静态再结晶型,静态再结晶率由道次间隔时间为1 s时的84.48%增至100 s时的96%;试验钢的静态再结晶激活能为448 kJ·mol-1.

关键词: 双道次压缩 , 静态再结晶 , 激活能 , 马氏体钢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