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健
,
金诚
,
李晓林
,
姚驯
,
南忠仁
环境化学
doi:10.7524/j.issn.0254-6108.2015.09.2015031802
以不同熟污泥配比改性黄土作为实验供试土壤,采用序批实验法研究了外源铅在0%、1%、2%、4%、6%、8%、10%、15%、20%、30%熟污泥质量配比的土壤样品中的吸附?解吸特征.结果表明:(1)不同熟污泥配比改性黄土对铅的吸附量随着Pb2+平衡浓度的增加而增大,且在铅初始添加浓度小于25 mg·L-1时吸附量急剧增加.(2)在实验设定的浓度范围内(Pb2+的初始添加浓度分别为0、5、10、25、50、100、200 mg·L-1),Henry模型、Langmuir模型、Freundlich模型对实验数据均有较好的拟合,但总体来看Freundlich型吸附等温方程是描述改性黄土对铅吸附的最佳模型.(3)在NH4AC作用下,改性黄土铅的解吸量随着吸附量的增加而增大.吸附量和解吸量之间的关系可以用线性方程很好地描述.当铅初始添加浓度小于25 mg·L-1时,Pb2+的解吸率随着熟污泥配比的增加而增大,大于25 mg·L-1时,解吸率随着熟污泥配比增加而减小,且解吸率变化范围在0.11%—1.35%.(4)随着改性黄土中熟污泥含量的增加,不仅增加了改性黄土中有机质和全磷的含量,而且将会增强土壤对Pb2+的吸附亲和力,降低了土壤中的铅对地下水造成二次污染的风险.
关键词:
熟污泥
,
黄土
,
铅
,
吸附
,
解吸
黄宝龙
黄金
doi:10.11792/hj20151109
为安全通过郝家梁矿副斜井塌方段,制定切实可行的塌方处理方案显得尤其关键. 根据该井筒的工程地质条件与水文地质条件,分析了塌方原因,制定了通过塌方段的注浆处理方案,确定了迎头工作面管棚超前支护方案与壁后注浆充填方案的详细参数,按此方案实施后,顺利通过塌方段,保证了矿井的正常施工.
关键词:
黄土
,
斜井
,
塌方
,
管棚注浆超前支护
,
壁后注浆
吴文飞
,
张纪阳
,
何锐
,
陈华鑫
硅酸盐通报
为了研究水泥及微量固化剂对黄土路基强度及水稳性的影响,选择3个水泥掺量(6%、7%和8%)和4种固化剂(M1、M2、M3和M4),测试3个水泥掺量下黄土的7-d无侧限抗压强度,在8%的水泥掺量下分别加入0.2%和2%的4种固化剂,测试其7d无侧限抗压强度、渗水系数K20和30 rain冲刷量,并结合分别加入4种微量固化剂的黄土试件微观形貌图,分析固化剂改善水泥稳定黄土的机理.结果表明,水泥稳定能大幅提高黄土强度;4种固化剂成份体系不同,对水泥稳定黄土的主要作用机制也不同,主要包括离子交换作用、火山灰作用、化学反应生成Friede晶体改善作用和膨胀填充作用;固化剂类型对土壤有一定的适应性,不同土壤类型需要有选择的使用固化剂类型;各类固化剂改善黄土方式并不只是通过单一作用,而是主要机制不同的多种作用复合发生;对黄土的改善途径主要是通过提高土体颗粒粘聚性或生成更多、更强的水化产物提高强度或填充孔隙提高密实性.
关键词:
黄土
,
固化剂
,
水泥稳定
,
路基
王璐
,
赵保卫
,
马锋锋
,
许仁智
,
李烨炜
环境化学
doi:10.7524/j.issn.0254-6108.2016.07.2015121103
为了探究来源于本地农业废弃物的生物炭对区域重金属污染黄土吸附固定化修复的可行性,本文采用批量平衡实验法,研究了马铃薯秸秆生物炭、黄土和生物炭与黄土混合物(加炭黄土)吸附重金属Cd(Ⅱ)的性能,考察了吸附时间、初始Cd(Ⅱ)浓度和溶液pH值对吸附过程的影响,并利用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分析等方法对吸附前后的生物炭和黄土分别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生物炭、黄土、加炭黄土对Cd(Ⅱ)的吸附等温模式符合Langmuir模型,在25℃下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15.60、7.87、12.40 mg·g-1,吸附动力学数据满足准二级动力学方程,溶液初始pH值对Cd(Ⅱ)的吸附过程影响较大,2<pH<4和6<pH<8时,吸附量增加速率很快,而4<pH<6时,吸附量平缓上升.表征结果说明离子交换和阳离子-π作用为生物炭对Cd(Ⅱ)的主要吸附机制,而黄土对Cd(Ⅱ)的吸附主要归因于石英、高岭石等黏土矿物以及有机质中的羧基基团.对比动力学和等温吸附数据可得,在实验研究范围内,生物炭的添加使黄土对Cd(Ⅱ)的吸附能力分别提高了41.50%和49.94%.因此,在一定条件下,生物炭的输入可有效提高黄土对Cd(Ⅱ)的吸附固定化能力.
关键词:
黄土
,
生物炭
,
吸附
,
cd(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