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庆鑫
,
谢建军
,
赵玉双
,
宋文淼
,
成青
,
张平
复合材料学报
doi:10.13801/j.cnki.fhclxb.20150901.002
以木质素磺酸钠(LS)、丙烯酰胺(AM)、马来酸酐(MAH)为原料,膨润土(Ben)为无机添加剂,过硫酸钾(KPS)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NMBA)为交联剂,通过溶液自由基接枝共聚法制备了膨润土/木质素磺酸钠接枝丙烯酰胺-马来酸酐(Ben/LS-g-AM-co-MAH)选择性吸附树脂.采用元素分析(EA)、比表面积和孔径分析(BET)、FTIR、核磁共振碳谱(13C NMR)、XRD、SEM-EDS及XPS对所得吸附树脂的组成与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Ben/LS-g-AM-co-MAH的结构中含有大量的酰胺基和羧基基团,其在二元Pb2+/Cu2+溶液中对Pb2+具有较高的吸附量以及良好的吸附选择性.
关键词:
木质素
,
丙烯酰胺
,
马来酸酐
,
接枝共聚合
,
吸附树脂
,
选择性吸附
,
铅离子
,
铜离子
伍丹
,
黄金保
材料导报
doi:10.11896/j.issn.1005-023X.2015.12.034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B3LYP)对含苯基的各种木质素模型化合物的脱羰基反应和脱羧基反应进行了理论研究。设计了8种模型化合物 R1-R8的8条脱羰基反应路径(1)-(8)和8种模型化合物 R9-R16的8条脱羧基反应路径(9)-(16)。计算了不同温度下各热解反应途径的标准热力学和动力学参数。计算结果表明,反应路径(1)-(4)的脱羰基反应能垒明显高于反应路径(5)-(8),CO 更可能通过苯基(对羟苯基、愈创木基和紫丁香基)乙醛的脱羰基反应而形成;反应路径(9)-(12)的脱羧基反应能垒低于反应路径(13)-(16),CO2的形成更可能通过苯基(对羟苯基、愈创木基和紫丁香基)甲酸的脱羧基反应而完成。
关键词:
木质素
,
CO
,
CO2
,
脱羰基反应
,
脱羧基反应
,
密度泛函理论
庞煜霞
,
郭素芳
,
邓永红
,
王安安
,
邱学青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利用碱木质素代替部分苯酚合成了改性氨基磺酸系分散剂LMA,并考察了不同工艺条件下LMA对墙地砖陶瓷浆料应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LMA的最优化反应条件为,”(A):m(P):m(L):m(F)=1.00:0.29:0.68:0.84,其中碱木质素代替苯酚的替代率为70%,反应体系pH值10.5,缩合温度95℃,缩合时间3.0h。对最优条件下合成的改性氨基磺酸系分散剂LMAY进行红外分析,证实碱木质素已成功引入。当陶瓷浆料固含量为68%时,LMAY最佳掺量为0.4%,此掺量下陶瓷浆料的流出时间为37.13s,厚化度为1.25,优于无机盐分散剂。
关键词:
木质素
,
改性
,
氨基磺酸系
,
分散剂
,
陶瓷浆料
王晓红
,
张一珂
,
谢文静
,
郝臣
,
朱芳芳
,
司乃潮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以造纸黑液中提取的木质素为原料,通过Mannich反应将木质素胺化改性合成木质素胺;以氮元素含量来确定木质素的改性率.通过黏度和表面张力的测定对木质素胺的物理性能进行分析,并用FT-IR 、TG-DSC、UV等对木质素和木质素胺的结构进行了探讨.另外对样品进行了絮凝脱色试验,研究了染料初始浓度、木质素用量对品红脱色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木质素相比,木质素胺的黏度增大,表面张力降低,表面活性增强,相对分子质量增加,分解温度提高,絮凝脱色效果也明显优于木质素;当品红初始浓度为12mg/L,木质素胺浓度为0.5g/L,脱色时间100min时,脱色率可达93%以上.
关键词:
木质素
,
Mannich反应
,
木质素胺
,
絮凝剂
,
脱色
张继国
,
王艳
,
苏玲
,
张盛明
,
方桂珍
功能材料
doi:10.3969/j.issn.1001-9731.2014.08.031
以木质素(Lignin)为基质,用戊二醛(GA)做交联剂,将聚乙烯亚胺(PEI)交联到木质素分子上,制得木质素-聚乙烯亚胺(Lignin-PEI)吸附剂,采用扫描电镜(SEM)、X 射线衍射(XRD)、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X 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 Lignin-PEI 的结构进行表征,并考察了其对 Cu2+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当Lignin、PEI和 GA 的反应比m(g)∶V(mL)∶V(mL)为2∶5∶20,在温度25℃下,反应时间2 h,合成的Lignin-PEI的含氮量为10.61%。吸附等温数据符合Langmuir 模型,吸附动力学符合准二级反应动力学模型。Lignin-PEI 吸附剂对 Cu2+饱和吸附量为54.15 mg/g。
关键词:
木质素
,
聚乙烯亚胺
,
铜离子
,
吸附
欧阳文竹
,
黄勇
,
罗红军
,
王东山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双螺杆熔融共混制备了全生物降解的聚(3-羟基丁酸酯-co-4-羟基丁酸酯)(P3HB4HB)/纤维素酶解木质素(CEL)共混物,分别用热重分析、拉伸弯曲试验、冲击试验、扫描电镜(SEM)考察了CEL含量对共混物热学、力学性能及微观形貌的影响。研究发现,CEL的加入增强了材料的热稳定性,也提高了材料的模量,但断裂伸长率、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和冲击强度平缓降低,当CEL的质量分数为20%CEL,拉伸、弯曲、冲击三种强度的保持率都大于93%;SEM显示,P3HB4HB和CEL相容很好。CEL填充P3HB4HB不仅能降低材料成本,还能对材料的热学、力学性能保持较好或起改善作用,CEL最宜添加的质量分数为20%。
关键词:
聚(3-羟基丁酸酯-co-4-羟基丁酸酯)
,
木质素
,
生物降解聚合物
,
共混材料
付为金
,
张淑婷
,
麦嘉雯
,
张倩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以工业碱木质素、苯酚和甲醛为主要壁材,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法制备了木质素酚醛基阿维菌素微球。通过扫描电镜、红外光谱、比表面及孔结构分析仪对微球结构进行表征,着重研究了壁材中木质素含量对微球结构和释放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得的微球表面形貌呈粗糙球形,粒径在50μm~100μm,分布均匀。木质素含量较高时,微球表面结构较疏松,孔隙较多,释放速度较快。木质素含量约50%时得到的载药微球具有较致密的表面结构,在80%(体积分数)甲醇水溶液中,20 h内的释放率近40%,具有明显的缓释效果。
关键词:
木质素
,
微球
,
反相乳液聚合
,
阿维菌素
,
缓释
薄采颖
,
周永红
,
胡立红
,
贾普友
,
周静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木质素是一种自然界唯一能提供再生芳基化舍物的天然可再生资源.水热液化技术是一种环境友好、可持续发展的高新技术,不仅能将木质素转化为生物燃料,也可将木质素转化为酚类化合物等高附加值化学品.文中阐述了超(亚)临界水热液化降解木质素为酚类化学品的最新进展,主要介绍了木质素的结构、超(亚)临界水的性质及水热液化的优点,并分析了水热液化木质素的影响因素及反应机理.最后对超(亚)临界水热液化降解木质素为酚类化学品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木质素
,
超(亚)临界水
,
水热液化
,
酚类化学品
,
影响因素
,
反应机理
罗佳佳
,
吕秋丰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以酶解木质素和吡咯单体为原料,通过原位聚合法制备了木质素-聚吡咯(EHL-PPY)复合纳米粒子.而后以银离子为吸附质,系统地研究了EHL-PPY复合纳米粒子的银离子吸附性能,考察了吸附剂浓度,吸附时间和银离子初始浓度对吸附容量和吸附率的影响.在35℃时,该复合纳米粒子对银离子的饱和吸附容量为882.0 mg/g,吸附完成后,银离子被还原为直径为22~56 nm的单质银颗粒.研究表明,EHL-PPY复合纳米粒子可作为低成本银离子吸附剂使用.
关键词:
木质素
,
聚吡咯
,
复合物
,
银离子
,
吸附
陈秋玲
,
谷俊杰
,
孙可伟
,
张春红
,
田森林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采用有机溶剂萃取和柱层析相结合的方法,从麦秆液化混合液中,除得到大量降解多糖外,经分离提纯得到两种关键组分.利用核磁(1 H-NMR,13C-NMR,DEPT)、质谱(MS)和红外(IR)等方法,分析得出产物1是乙酰丙酸聚乙二醇酯,产物2含有2分子苯环,是含有愈创木基木质素和对羟基苯基木质素结构单元的酯类化合物.通过产物的波谱数据分析其结构,并结合液化过程中酸值、羟值及残渣的变化,推导出植物纤维中木质素和纤维素液化的反应机理.
关键词:
纤维素
,
木质素
,
液化
,
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