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超
,
张虎
,
刘新华
人工晶体学报
用N-氨乙基哌嗪与醋酸锌反应合成了一种新颖的一维锌配位聚合物,采用红外光谱、元素分析、热重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和分析.该配位聚合物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ī,晶体学参数为a=0.69461(13) nm,b=1.00951 (19) nm,c=1.0751(2) nm,α=117.576(3)°,β=93.506(3)°,γ=94.231(3)°,V=0.6625 (2) nm3,Z=2.在等量三乙胺存在下,该配位聚合物具有良好的催化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当催化剂用量为5mol%时,在甲醇中催化对硝基苯甲醛与硝基甲烷反应可以得到94%产率的1-对硝基苯基-2-硝基乙醇产物.
关键词:
N-氨乙基哌嗪
,
配体
,
锌配位聚合物
,
晶体结构
,
催化剂
关磊
,
王莹
人工晶体学报
水溶剂中,在不同pH值条件下采用蒸发溶剂法合成了两种不同结构的含氮配体多核铜配合物Cu4(H2O)2(OH)4(phen)4·(NO3)2·H2O(1)和Cu2 C14(phen)2(2).采用X射线单晶衍射、元素分析等手段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研究了溶液pH值对配合物的结构的影响.X射线单晶衍射表征结果表明,配合物(1)是氢氧根离子桥联四核铜离子配合物;配合物(2)是氯离子桥联双核铜离子配合物.
关键词:
铜离子
,
配合物
,
合成
,
配体
,
结构
李谷才
,
孙磊
,
陈波
,
钟怀玉
应用化学
doi:10.3724/SP.J.1095.2014.30428
以吡唑并[1,5-α]吡啶-3-甲醛和N-甲酰基哌嗪为原料,经过还原胺化、水解和N-烷基化反应,合成了3-(4-苄基哌嗪-1-基甲基)吡唑并[1,5-α]吡啶、3-[4-(4-氯苄基)哌嗪-1-基甲基]吡唑并[1,5-α]吡啶和3-[4-(4-甲氧基苄基)哌嗪-1-基甲基]吡唑并[1,5-α]吡啶,通过1H NMR、ESI MS等技术手段对中间体及3个目标化合物进行了表征,并通过体外受体结合实验,测定3个目标化合物对多巴胺D42受体的亲和常数(K)分别为1.6、7.2、65 nmol/L;对D2受体的亲和常数分别为1920、5320和9800 nmol/L;对D3受体的亲和常数分别为1710、4270和5600 nmol/L.结果表明,3-(4-苄基哌嗪-1-基甲基)吡唑并[1,5-α]吡啶对多巴胺D4受体具有较高的亲和性与选择性,是多巴胺D4受体潜在的配基.
关键词:
吡唑并[1,5-α]吡啶
,
多巴胺D4受体
,
配基
,
体外受体结合分析
郭志睿
,
柏婷婷
,
陆鹏
,
蔡诗昆
中国材料进展
doi:10.7502/j.issn.1674-3962.2016.01.01
纳米银(银纳米颗粒)是一类新兴的银基功能材料.近15年来,随着液相纳米制备技术的快速发展,纳米银的光学、电学性能以及广谱抗菌等生物活性得以深入地研究,并在光电以及生物医学领域获得了重要应用.大量的研究表明,纳米银的上述优异特性强烈依赖于其尺寸、形貌和结构.因此,纳米银的可控制备将是对其特性的合理调控及后续应用的前提.评述了基于液相的纳米银可控制备的研究进展:首先讨论了液相体系中纳米银的生长机制,之后介绍了主要的制备方法,包括直接化学还原法、种子介导生长法、模板法、光诱导法、微波辅助还原法等.在此基础上,根据颗粒的维度,将纳米银分为零维、一维和二维结构,对上述纳米银的代表性结构的可控制备方法及研究现状分别进行了评述.最后简述了纳米银液相可控制备的未来发展方向.
关键词:
纳米银
,
液相
,
可控制备
,
晶面
,
配体
陈宇
,
陈奇
材料导报
将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S)与水杨醛在室温下合成有机配体,用于与稀土离子(Tb~(3+)、Sm~(3+)、Dy~(3+))配位,制得了3种稀土有机配合物.用"后合成法"将稀土配合物以共价键结合的方式连接到以硅基介孔块体为主体的材料上得到组装材料.通过红外光谱、元素分析、BET分析及荧光光谱分析对稀土配合物及其组装材料的组成、结构及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与纯配合物相比,在组装体材料中(Tb~(3+)、Sm~(3+)组装)有机配体的发射峰强度变弱,而稀土离子的特征发射峰强度变强.这表明在组装体材料中从有机配体到稀土离子的能量传递变得更加有效.
关键词:
配体
,
介孔块体
,
荧光
陈琦
合成材料老化与应用
简要介绍了超分子化学的概念、产生、发展及应用.详细介绍了:(1)生物超分子配体稀有人参皂素苷的制取及应用;(2)大三环冠醚配体与π-延展的双吡啶盐超分子配合物的合成性质及应用;(3)超分子配体有机多孔材料对气体分子的选择性吸附及分离.并对超分子化学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超分子化学
,
配体
,
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