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刚
,
邱星武
,
任鑫
,
邱玲
腐蚀学报(英文)
利用HL-1500横流CO2激光加工机对40Cr钢表面进行激光相变硬化处理,利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显微硬度计、恒电位仪、磨损试验机等研究了不同扫描间距对激光相变硬化层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激光相变硬化层主要由Fe、Fe3C、Fe-Cr、Cr3C2等相组成.当扫描间距为8 mm时,回火作用显著,扫描间距为16 mm时,回火作用不明显.试样的显微硬度随扫描间距的增大先升高后降低,扫描间距为12 mm时,试样的平均显微硬度最高,为794.7 MPa.随着扫描间距的增加,耐蚀性和耐磨性均增强.
关键词:
激光相变硬化
,
40Cr steel
,
scanning space
,
microstructure
,
property
王宏立
,
申玉军
,
李庆达
,
代洪庆
,
韩霞
,
田永财
材料热处理学报
利用激光数控加工机对65Mn钢进行表面相变硬化加工,研究激光功率、扫描速度和光斑直径对硬化层深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激光处理后,相变区横截面显微组织为月牙形,晶粒较细密.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激光功率的增加,硬化层深度增加;随着扫描速度的增加,硬化层深度变浅;随着光斑直径的增加,硬化层深度变浅.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试验结果表明:影响硬化层深度的因素主次顺序为:激光功率>扫描速度>光斑直径.优化确定出硬化层深度最大时的工艺参数组合为:激光功率为1200W,扫描速度为900 mm/min,光斑直径为4 mm,硬化层深度为550 μm.
关键词:
65Mn钢
,
激光相变硬化
,
工艺参数
,
硬化层深度
李刚
,
邱星武
,
任鑫
,
邱玲
腐蚀学报(英文)
利用HL-1500横流CO_2激光加工机对40Cr钢表面进行激光相变硬化处理,利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显微硬度计、恒电位仪、磨损试验机等研究了不同扫描间距对激光相变硬化层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激光相变硬化层主要由Fe、Fe_3C、Fe-Cr、Cr_3C_2等相组成.当扫描间距为8mm时,回火作用显著,扫描间距为16 mm时,回火作用不明显.试样的显微硬度随扫描间距的增大先升高后降低,扫描间距为12 mm时,试样的平均显微硬度最高,为794.7 MPa.随着扫描间距的增加,耐蚀性和耐磨性均增强.
关键词:
激光相变硬化
,
40Cr钢
,
扫描间距
,
组织
,
性能
刘政
,
沈俊波
,
张伟
,
周刘勇
,
赵海生
材料热处理学报
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激光束扫描试样的温度场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其温度分布规律.研究激光束扫描对试样显微组织和性能的影响,探讨激光功率和扫描速度等工艺参数对相变硬化层组织性能的影响.采用光学显微镜分析45钢激光相变硬化区的显微组织,用显微硬度计进行硬度测量.结果表明:45钢经激光束扫描后,硬化层的显微组织为针状或板条状的马氏体,组织更加均匀、细小,试样表面硬度最高可达57.5 HRC,相比调质处理提高约l倍,激光扫描区域组织沿深度方向上成梯度分布规律,从表层往深度方向依次为相变硬化区、过渡区和基体.激光工艺参数对硬化层显微组织和性能有较大的影响,相变硬化层的深度和宽度随着激光功率的增加而增加,随着扫描速度的增加而减小;硬化层的截面硬度随着激光功率和扫描速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变化规律.
关键词:
45钢
,
激光相变硬化
,
数值模拟
,
显微组织
,
硬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