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4)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Cu/AuSn20/Ni焊点界面组织及剪切强度

韦小凤 , 王日初 , 李海普 , 彭超群

功能材料

采用回流焊技术制备Cu/AuSn20/Ni(质量百分比)焊点,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及电子万能试验机分析焊点在300℃钎焊后的界面组织及剪切强度。结果表明,Cu/AuSn20/Ni焊点在300℃钎焊较短时间时,AuSn20焊料形成(Au5Sn+AuSn)共晶组织,Cu/AuSn20上界面形成胞状的ζ-(Au,Cu)5Sn层;AuSn20/Ni下界面形成片状(Ni,Au)3Sn2金属间化合物(IMC);随着钎焊时间的延长,基板中Cu、Ni原子不断往焊料扩散,焊料成分发生变化,冷却后焊点的共晶组织消失,上界面形成ζ(Cu)固溶体,下界面的片状(Ni,Au)3Sn2不断长大形成连续IMC层,焊点组织最终由℃(Cu)固溶体和(Ni,Au)3Sn2IMC组成。钎焊接头的剪切强度随钎焊时间延长而增大,但是增大幅度较小。

关键词: Cu/AuSn20/Ni焊点 , 界面反应 , 金属间化合物(IMC) , 剪切强度

退火工艺对Au-20Sn钎料组织的影响

韦小凤 , 王日初 , 彭超群 , 冯艳 , 王小锋

材料热处理学报

采用叠轧-合金化法制备Au-20Sn钎料,研究合金化退火工艺对Au-20Sn钎料显微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Au/Sn界面在叠轧过程中形成AuSn4,AuSn2和AuSn三个金属间化合物(IMC)层。在200℃退火时,IMC层的厚度随退火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大。当退火时间延长至48 h时,IMC层发生转变,Au-20Sn钎料最终形成由ζ相(含Sn 10%~18.5%,原子分数)和δ(AuSn)相组成的均质合金。在250℃退火时,Au/Sn界面扩散速度增大,退火6 h后Au-20Sn钎料组织完全转变成ζ相+δ(AuSn)相。在270℃退火时,IMC层熔化,反应界面转变成为固-液界面,Au-20Sn钎料组织转变为脆性的(ζ'+δ)共晶组织。综合Au-20Sn钎料的性能和生产要求,得到优先退火工艺为250℃退火6 h。

关键词: Au-20Sn钎料 , 叠轧-合金化法 , 界面反应 , 金属间化合物(IMC)

老化退火中Cu/AuSn20/Ni焊点的组织演变

彭健 , 王日初 , 韦小凤 , 刘锐 , 王檬

材料热处理学报

研究Cu/AuSn20/Ni焊点在120、160和200℃下老化退火时金属间化合物(IMC)层的组织形貌、生长动力学以及焊点剪切性能.结果表明:在老化退火过程中,焊点Cu/AuSn20上界面形成AuCu和Au(Cu,Sn)复合IMC层,Ni/AuSn20下界面形成(Ni,Au,Cu)3Sn2四元IMC层;IMC层厚度随着退火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大,其生长动力学分析表明AuCu层和Au(Cu,Sn)层的生长机制为体积扩散,而(Ni,Au,Cu)3Sn2层的生长机制为反应扩散;IMC层的长大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焊点的室温剪切强度随AuCu和Au(Cu,Sn)层厚度增大而大幅降低,剪切断裂发生在Cu/AuSn20界面.

关键词: Cu/AuSn20/Ni焊点 , 老化退火 , 生长动力学 , 金属间化合物(IMC) , 剪切强度

铝合金/不锈钢双光束激光深熔焊接接头组织及力学性能

潘峰 , 崔丽 , 钱伟 , 贺定勇 , 魏世忠

金属学报 doi:10.11900/0412.1961.2016.00077

采用双光束光纤激光热源对1.5 mm厚5083铝合金和1.8 mm厚304不锈钢异种合金搭接接头进行了激光深熔焊接工艺实验,研究了光束相对位置对接头焊缝成形、界面组织及接头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无任何填充材料条件下,采用双光束激光进行铝合金/不锈钢异种合金激光深熔焊接能够获得良好的焊缝表面成形,小能量分光束在前的接头界面金属间化合物(IMC)厚度相对较薄.接头界面纳米硬度测试结果表明,IMC层平均硬度为9.61 GPa,且明显高于不锈钢母材(4.12 GPa)和铝合金母材(1.09 GPa).接头拉伸断裂于铝合金/不锈钢IMC界面层.小能量分光束在前的接头获得机械抗力大于分光束在后的接头.

关键词: 铝合金/不锈钢异种合金 , 双光束 , 激光深熔焊 , 金属间化合物(IMC)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