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波
,
黄赤
,
黄志雄
,
张景洁
材料研究学报
doi:10.11901/1005.3093.2015.433
以不同种类的偶联剂对空心玻璃微球表面改性,改性后的微球填充酚醛树脂制备了酚醛复合泡沫塑料.研究了空心微球改性前后的表面性能和酚醛复合泡沫塑料的弯曲强度、断裂韧性以及动态力学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经过偶联剂处理后的空心微球,降低了空心微球之间的团聚,增加了表面疏水性,改善了与基体间的相容性和界面性能,提高了复合材料的各项性能.不同种类偶联剂中,钛酸酯偶联剂以物理缠结的方式同酚醛基体聚合物链连接,硅氧烷偶联剂除部分与甲阶酚醛中的羟甲基有化学键合作用,大部分仍以物理缠结为主,戊二醛和硅氧烷协同改性通过形成缩醛结构将微球与基体连接起来,因此,在酚醛基复合材料中以戊二醛和硅氧烷偶联剂协同改性的效果最为明显.
关键词:
复合材料
,
界面性能
,
表面改性
,
空心玻璃微球
,
戊二醛
林松
,
卫彦
,
孙蔚
,
隋刚
,
于运花
,
李鹏
,
杨小平
,
邓旭亮
,
马琦
复合材料学报
采用不同浓度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丙酮溶液对玻璃纤维进行表面处理, 并对不同处理条件下的玻璃纤维表面化学组成、PMMA的吸附量及齿科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力学和界面性能进行了分析和测试. 结果表明, 经过表面处理, 玻璃纤维表面吸附上PMMA, 且吸附量随PMMA溶液浓度的增大而增大. 控制玻纤表面吸附的PMMA质量分数在1%左右, 可以设计其与齿科树脂形成半互穿网络结构的良好界面. 与未处理的玻纤复合材料相比, 用质量分数为5%的PMMA溶液处理的玻纤/光固化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提高29. 6%, 弯曲模量提高30%, 可以作为一种齿科修复用的新型生物复合材料应用.
关键词:
玻璃纤维
,
表面处理
,
预浸渍
,
半互穿网络结构
,
界面性能
徐永新
,
顾轶卓
,
马全胜
,
李敏
,
王绍凯
,
张佐光
复合材料学报
doi:10.13801/j.cnki.fhclxb.20151102.002
采用SEM、金相显微镜、AFM、XPS、XRD表征了3种国产(CCM40J,CCM40,CCM46J)和1种进口(东丽M40JB)高模碳纤维的表面特性及结晶结构,并对高模碳纤维与环氧树脂的微观界面及复丝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高模碳纤维的表面都存在明显沟槽,但表面粗糙度差异不大,均有圆形、腰果形、椭圆形等截面形状;表面主要含C、O、N、Si 4种元素,M40JB的O/C比和活性碳原子含量都高于国产高模碳纤维;按M40JB、CCM40J、CCM40、CCM46J的顺序,石墨微晶尺寸越来越大,石墨化程度增高,M40JB的取向度最小,CCM46J的取向度最大,而CCM40J与CCM40的取向度相近;表面能大小顺序为M40JB> CCM40> CCM46J> CCM40J,80℃时与环氧树脂E51、固化剂4,4'-二氨基二苯砜(DDS)的树脂体系E51 DDS和4,4'-二氨基二苯甲烷环氧树脂(AG80)、固化剂DDS的树脂体系AG80-DDS的动态接触角均在35°~50°之间,说明浸润性良好;CCM46J与E51-DDS的界面剪切强度(IFSS)最高,M40JB与AG80-DDS的界面剪切强度最高;国产3种高模碳纤维复丝的拉伸强度和拉伸模量都高于M40JB,其中CCM40J的拉伸强度最高,CCM46J的拉伸模量最高;所测高模碳纤维复丝的压缩强度能达到各自拉伸强度的44%~53%,CCM46J复丝的压缩强度最高.
关键词:
高模碳纤维
,
环氧树脂
,
表面特性
,
界面性能
,
力学性能
刘冬冬
,
扈艳红
,
张芳芳
,
顾渊博
复合材料学报
doi:10.13801/j.cnki.fhclxb.20160407.003
通过分子设计制备合成了含叠氮及苯并咪唑双官能团的偶联剂 Azido-Benzimidazole(ABI),并考察了新型偶联剂对国产芳纶Ⅲ(DAF-Ⅲ)/聚三唑树脂(PTA)复合材料的界面增强作用。SEM、傅立叶变换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ATR-FTIR)及 XPS分析表明,ABI通过分子结构中的苯并咪唑基团与 DAF-Ⅲ纤维形成分子间氢键,能够作用到DAF-Ⅲ上。FTIR及DSC分析表明,ABI中的叠氮基团与PTA树脂中的炔基发生反应,生成三唑环参与了PTA树脂的固化。经2.1 wt%ABI处理后,DAF-Ⅲ/PTA树脂复合材料层间剪切强度(ILSS)和弯曲强度分别较未处理时提高了62.0%和43.7%。
关键词:
国产芳纶Ⅲ
,
聚三唑树脂
,
苯并咪唑
,
叠氮
,
偶联剂
,
界面增强
李钟一
,
鞠苏
,
石刚
,
罗迎社
玻璃钢/复合材料
分别采用化学处理、等离子体处理、偶联剂处理、γ射线辐照等单一改性方法和“辐照+等离子体”、“辐照+等离子体+偶联剂”等综合改性方法对PBO纤维进行表面处理,之后对各种不同方法改性后的纤维进行了单丝拉伸强度、与树脂的接触角和单丝拔出性能测试.结果表明,经综合改性方法处理后的PBO纤维综合性能最优,单丝拉伸强度保持率为85.1%,与水的接触角达到74.15°;与未经表面处理的纤维相比,其与树脂基体间的粘结强度提高了48.6%.
关键词:
PBO纤维
,
表面改性
,
界面性能
张玲
,
黄剑
,
嵇阿琳
,
高亚奇
材料导报
采用常压浸渍炭化(PIC)和高压浸渍炭化(HPIC)工艺制备了不同密度的轴棒法编织C/C复合材料,观察了材料的金相结构,通过炭棒顶出实验分析了材料的界面结合情况.结果表明:轴棒法C/C复合材料界面间隙并未随材料密度的增大而逐渐减小;材料密度增大,界面结合强度升高,达到最大值后呈现下降趋势,最后趋于稳定.
关键词:
轴棒法编织
,
C/C复合材料
,
界面性能
彭运松
,
郭万涛
,
陶红波
,
杨勇
材料开发与应用
通过对橡胶表面进行处理并涂刷柔性过渡层,研究橡胶与乙烯基树脂复合材料的界面粘接性能.结果表明,橡胶表面经过化学处理后,出现大量细小微裂纹,使得橡胶与乙烯基酯复合材料的界面粘接强度得到大幅度提高;在经过化学处理后的橡胶表面涂刷柔性能渡层,二者界面剥离强度提高到2.90 kN/m,粘合强度达到2.30 MPa.
关键词:
乙烯基复合材料
,
橡胶
,
界面性能
张阳
,
方毅
,
刘向阳
,
王斌
,
程文
,
刘爱华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为了改善国产芳纶Ⅲ纤维(F-3A)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界面性能,利用氟化改性技术对F-3A纤维表面进行改性,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对氟化改性F-3A纤维表面结构及元素组成进行表征,然后通过纤维复丝性能和NOL环层间剪切性能对复合材料界面性能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氟化改性在F-3A纤维表面物理刻蚀形成大量微槽结构,氟化学反应形成大量含氧和含氟的极性官能团,有利于复合材料界面粘接性的提高;(2)采用氟化工艺2处理后,F-3A纤维复合材料的NOL环层间剪切强度最高分别达到56.3 MPa和56.1 MPa,比未改性处理提高了20%以上,复合材料综合性能达到最佳.
关键词:
氟化改性
,
层间剪切强度
,
界面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