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42)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黄河中下游干流沉积物中重金属的赋存形态及其生态风险?

冯精兰 , 胡鹏抟 , 刘群 , 刘梦琳 , 孙剑辉 , 张杏杨

环境化学 doi:10.7524/j.issn.0254-6108.2015.01.2014032102

在黄河中下游干流采集6个表层沉积物样品,采用Han和Banin连续提取法提取并采用ICP?MS和ICP?OES测定不同化学形态的Pb、Cu、Cd、Cr、Ni、Zn、Mn含量,在计算重金属富集因子、迁移系数、次生相和原生相分布比值的基础上,对重金属赋存形态、迁移能力、生物活性、污染状况和潜在生态风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黄河中下游干流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含量沿河流向先增加后降低,高含量点位出现在汜水汇入黄河后,支流的输入对黄河重金属含量具有较为明显的贡献.形态分析研究表明,Pb、Cu、Cr、Zn、Ni等5种重金属残渣态在其不同形态中有绝对优势,Cd可浸取态占明显优势,Mn的残渣态与可浸取态所占比例相当.富集因子分析表明,黄河中下游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可分为3类:Cu、Cr、Mn基本无富集,Pb、Ni、Zn轻度富集,Cd中度到极高度富集;迁移系数研究表明黄河中下游表层沉积物重金属迁移系数和生物活性顺序为Mn>Cd>Zn>Ni>Pb>Cu>Cr.次生相原生相比值法表明Cu、Cr、Ni、Zn无污染,Pb在3点位轻度污染,其它点位无污染,Mn在1、3、6点位轻度污染,其它点位无污染.综合各种评价方法, Cd是黄河中下游沉积物中污染程度最高的重金属,具有潜在生态风险,应引起重视.

关键词: 重金属 , 赋存形态 , 迁移能力 , 生物活性 , 生态风险 , 黄河中下游 , 沉积物

东江淡水河流域地表水和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特征及风险评价?

王丽 , 陈凡 , 马千里 , 范中亚 , 姚玲爱 , 许振成 , 谭万春 , 赵学敏

环境化学 doi:10.7524/j.issn.0254-6108.2015.09.2015012703

为了解东江淡水河流域重金属污染状况,测定地表水和沉积物中7种典型重金属锰、锌、铜、镍、铬、铅和汞( Mn、Zn、Cu、Ni、Cr、Pb、Hg)的含量水平,并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沉积物环境质量状况.结果表明,淡水河地表水中 Mn、Zn、Cu、Ni、Cr、Pb 和 Hg 的平均值浓度分别为305.00、151.50、67.50、56.50、28.50、15.00、0.07μg·L-1;淡水河流域地表水重金属含量处于较低水平,且大部分重金属枯水期浓度高于丰水期.沉积物中Mn、Zn、Cu、Ni、Cr、Pb和Hg的平均值浓度分别为714.00、993.50、289.50、188.50、301.50、118.50、0.43 mg·kg-1.表层沉积物中Cu和Hg是污染最为严重的金属,Mn和Cr的污染水平相对较低,除Cu枯水期浓度明显高于丰水期外,其它6种重金属丰水期和枯水期差异较小.淡水河地表水和沉积物重金属平均含量整体高于西枝江和东江,且上游污染程度较高.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Zn、Ni、Cr、Mn和Pb的污染来源于流域内盛行的电子电镀产业,Hg和Cu的污染来自于其它产业.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淡水河中游具有极强的生态危害,西枝江具有轻微的生态危害,东江有强的生态危害,但数值处于强的生态危害范围的下限.淡水河上中游及其支流周边工业聚集区是重金属污染的最主要来源.

关键词: 淡水河 , 地表水 , 沉积物 , 重金属 , 污染特征

氯氧镁水泥对焚烧飞灰固化作用及影响因素

王彩萍 , 周明凯 , 陈潇 , 杨如仙 , 黎小保

功能材料 doi:10.3969/j.issn.1001-9731.2013.21.030

利用氯氧镁水泥对飞灰进行固化处理,研究了氯氧镁水泥对飞灰重金属离子的固化效果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氯氧镁水泥对飞灰固化存在一个最佳摩尔比,在最佳摩尔比条件下 Pb 浸出浓度最低,固化率达94%;随着活性氧化镁含量上升(由28.9%提高到60.56%),Pb 浸出浓度显著降低,固化率提高23.9%,当活性氧化镁含量进一步增加时,Pb 浸出浓度降低幅度减小;按摩尔比为10∶1,水灰比为0.3配制氯氧镁水泥,在掺量为20%的条件下,固化效果优于掺量为40%的P·O42.5水泥,且满足生活垃圾填埋标准的限值,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垃圾焚烧飞灰 , 氯氧镁水泥 , 重金属 , 固化

镇江市古运河河岸沉积物重金属分布特征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储金宇 , 张金萍 , 周晓红 , 李义敏 , 刘彪 , 王鸣远

环境化学 doi:10.7524/j.issn.0254-6108.2015.04.2014091805

对镇江市古运河河岸7个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As、Cu、Pb、Cd、Zn、Cr含量进行测定,并通过富集系数、地累积指数法、潜在生态风险评价以及主成分分析等对沉积物重金属的分布特征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1)古运河河岸带沉积物 Cr、Cu、Zn、As、Pb和 Cd元素的含量平均值分别为45.07、41.70、254.06、19?67、45.88、0.75 mg·kg-1,pH平均值为7.98.对比《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可知,沉积物中Cu、Zn、Pb、As属于超一级标准,而Cd属于超二级标准.(2)6种重金属的富集系数表现为:As>Cd>Pb>Zn>Cu>Cr,且综合富集系数在空间上表现为:G2>G5>G1>G4>G3>G7>G6;(3)古运河河岸表层沉积物地累积指数表现为As>Cd>Pb>Cu>Zn>Cr,6种重金属中As富集量最大,Cr的富集量最小.(4)单项潜在生态危害系数结果表明,Cr、Cu、Zn、Pb均为轻微生态危害程度,As和Cd处于中等生态危害程度.从RI值判断,古运河河岸沉积物总体处于轻微生态危害.(5)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Pb、Cu、Cr、Cd是决定第一主成分的4个主要因子,且Cu与Pb、Cd以及Pb与Cd元素具有相同的污染源.As、Zn在第二主成分中具有较高的载荷值,且As与Zn之间的相关性较弱,表明这两种重金属并非来自同一污染源.

关键词: 河岸沉积物 , 重金属 , 地累积指数 , 生态风险 , 古运河 , 富集系数

长江下游典型工农业交错区土壤重金属含量随时间变化特征?

王成 , 李文青 , 陈森 , 李婧 , 陈红燕 , 周艳文 , 高小杰 , 夏学齐

环境化学 doi:10.7524/j.issn.0254-6108.2015.10.2014081101

以长江下游八卦洲工农业交错区为研究区,研究了表层土壤2014年相对于2003年重金属等元素含量变化特征、富集机制与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14年研究区土壤Cd、Zn、Cu、Cr平均含量较2003年发生显著的增加,其增加率分别为32%、15%、14%和11%;Hg平均含量发生了显著的下降,下降率是20%;As、Pb和Ni含量未随时间呈现出显著变化。土壤Cu、Zn、Ni、Cr、Cd和As在大多采样点表现为含量的增加;Hg在大多数采样点表现为含量降低。分析表明,重金属富集范围和程度的变化主要受研究区周围工业分布以及调整的影响,大气沉降是土壤Cd、Cu、Zn、Cr、Ni等重金属富集加强最主要的贡献因子,而土壤Hg含量的降低主要与Hg的地球化学行为特性以及产业结构调整有关。土壤重金属富集不仅与外源物质输入有关,元素本身的地球化学性质和行为导向也是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

关键词: 重金属 , 富集 , 污染源 , 含量变化

干旱区绿洲城郊排污渠沉积物重金属污染与释放特征?

王德鹏 , 臧飞 , 武文飞 , 王胜利 , 南忠仁 , 任业萌

环境化学 doi:10.7524/j.issn.0254-6108.2015.02.2014052804

在白银市城郊东大沟沿程采集了8个沉积物样品,采用Tessier五步连续提取法和静态释放试验研究了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特征及在不同离子强度条件下沉积物中重金属的释放规律.结果表明:(1)东大沟沉积物中Cd、Cu、Pb、Zn的含量均超过了甘肃省土壤元素背景值,其平均值分别为背景值的128.83、12?71、26.90、17.99倍.(2)沉积物中Cd和Cu主要以残渣态和有机结合态存在,Zn主要以有机结合态和铁锰氧化物结合化态存在,Pb主要以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存在;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活性顺序为Zn>Pb>Cd>Cu.( 3)随着离子强度的增大,沉积物中Cu、Pb、Zn的释放量随之增加,沉积物中Cd的释放量则是先增加后减少.

关键词: 沉积物 , 重金属 , 离子强度 , 释放量

船舶涂料有害物质现状分析

吴兆敏 , 陶乃旺

材料开发与应用

本文介绍了船舶涂料中有害物质的种类、危害及内外标准对有害物质的限量规定.通过对国内外部分商用船舶涂料有害物质含量进行对比,发现国内外品牌船舶防污漆均满足AFS公约要求,有机锡低于2 500mg/kg,且不含滴滴涕、石棉等有害物质.国外品牌船舶涂料总体上铜、锡、铅、汞等重金属含量更低,VOC含量也更低.

关键词: 船舶涂料 , 有害物质 , 重金属 , VOC

某冲积区土壤重金属的分析及评价

谢娟 , 杨育娟 , 田恬 , 陈爱侠 , 何克 , 王柱命 , 张江华 , 刘瑞平

黄金 doi:10.11792/hj20140918

为了研究冲积区土壤重金属的累积特征,通过对研究区土壤样品分析,采用地质累积指数法、单项污染指数法和综合污染指数法进行了计算及评价。其计算结果表明,该研究区有20%的土壤重金属累积特征明显,铅有不同程度的累积。其评价结果表明,主要污染元素为汞,其次为铅。

关键词: 冲积区 , 土壤 , 重金属 , 评价

地聚合物固化/稳定化重金属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

郭晓潞 , 张丽艳 , 施惠生

功能材料 doi:10.3969/j.issn.1001-9731.2015.05.003

地聚合物是指采用天然矿物或固体废弃物及人工硅铝化合物为原料,在碱性条件下通过矿物缩聚而形成的三维网状聚合胶凝材料。地聚合物独特的结构与性质使其在固化/稳定化重金属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近年来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热点。针对地聚合物固化/稳定化重金属,重点阐述了影响地聚合物固化/稳定化重金属效果的重要因素,并综述了国内外研究者对地聚合物固化/稳定化重金属作用机制的研究成果。

关键词: 地聚合物 , 固化/稳定化 , 重金属 , 影响因素 , 作用机制

龙塘镇电子垃圾拆解区土壤和河流底泥重金属赋存形态及生态风险?

黄华伟 , 朱崇岭 , 任源

环境化学 doi:10.7524/j.issn.0254-6108.2015.02.2014060601

龙塘镇是珠三角电子垃圾拆解区之一,采用AAS方法对该地土壤和河流底泥沉积物中5种重金属( Cd、Cr、Cu、Zn和Pb)含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显示周围农田土壤中Cd含量是《国家土壤质量标准》二级标准的3倍左右,是广东省土壤背景值的20倍左右;拆解区土壤Cd超标最为严重,最高达5.67倍,超过广东省土壤背景值达36.17倍;拆解区下游0—1500 m河流底泥中Cd、Cr、Cu 、Zn和Pb含量大幅增加且部分金属超标,Cd在0—40 cm深度内含量总体逐渐降低,仍远超背景值,Cu含量采样深度内递减规律最显著且在0—10 cm内含量超标,Cr、Zn和Pb除部分点位在表层积累较多外,其余与背景值相差不大且未超标.采用BCR ( the Community Bureau of Reference)法提取重金属不同形态可知,底泥中Cd主要以弱酸溶态和可还原态为主,Cu主要以可氧化态存在,Cr主要以残渣态存在,而Zn和Pb则以可还原态为主;其中Cd的可提取态比例较高(>60%),容易释放出来形成“二次污染”.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河流底泥中Cd生态危害程度属于极强(Ei>320);其他金属Cr、Cu、Zn 和 Pb 危害风险程度属于轻微(Ei<40);金属 Cd 对整个 RI 值贡献最大(>88%),应重点加强对Cd污染的防控.

关键词: 电子垃圾 , 土壤/底泥 , 重金属 , 赋存形态 , 生态风险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 末页
  • 共5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