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磊
,
谢辉
,
陶世平
,
张蓉
,
吕振林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采用静平衡凝固技术制备了Cu含量为90wt%、不同Ni/Si原子比的Cu-Ni-Si合金,采用扫描电镜(SEM)、能谱分析(EDS)和X射线衍射仪(XRD)对合金的显微组织和相组成进行了分析,利用差热分析(DSC)考察了合金熔体在冷却过程中的相转变行为.研究结果表明,Ni/Si原子比对Cu-Ni-Si合金显微组织的影响可归因为α-Cu晶粒内部析出的&-Ni2Si相数量的变化和晶界相在Cu-Si和Ni-Si化合物之间的选择.δ-Ni2Si相数量的变化与初生a-Cu内部Ni、Si原子的浓度密切相关,而晶界相的相选择则是Cu-Si和Ni-Si金属间化合物相之间竞争的结果.随着Ni/Si原子比的增加,残余液相中Ni原子浓度增加增高,具有更负形成焓Ni-Si金属间化合物逐渐从竞争中胜出,导致晶界相从Cu-Si化合物向Ni-Si化合物的转变.
关键词:
Cu-Ni-Si合金
,
显微组织
,
晶界相
,
相选择
王育平
,
徐峰
,
赵慧芬
稀有金属
doi:10.3969/j.issn.0258-7076.2013.06.007
在工业化生产线上采用双合金法,通过优化主合金铸片结构制备了最大磁能积415 k J·m-3,内禀矫顽力1027 kA·m-1的高性能烧结钕铁硼磁体,磁体具有高抗腐蚀性,在121℃,0.27 MPa,相对湿度100%的环境中,经过168h后磁体单位面积失重为2.08 mg·cm-2.重点研究了主合金铸片结构对磁体组织及性能影响:由于稀土含量低,采用一般速凝工艺时主合金Nd28.0 Fe70 Co1.0B1.0铸片的自由面附近出现大量树枝状α-Fe,最终制备的磁体中存在大尺寸富Nd团聚,晶粒边界不平整,磁体密度较低为7.45 g·cm-3,矫顽力只有870 kA·m-1;通过改进速凝工艺,Nd28.0 Fe70 Co1.0B1.0铸片结构优化,铸片中α-Fe相析出基本被抑制,柱状晶厚度为3~4 μm,连续生长.最终制备磁体富Nd相团聚减少,晶粒边界平直、光滑.最终制备的磁体密度提高到7.57 g·cm-3,矫顽力大幅提升到1027 kA·m-1.
关键词:
烧结Nd-Fe-B
,
双合金
,
铸片结构
,
晶界相
杨玉军
,
王磊
,
刘杨
,
于腾
材料与冶金学报
doi:10.14186/j.cnki.1671-6620.2017.02.012
为充分挖掘沉淀强化型镍基高温合金GH4202管材性能,以满足我国航天新型发动机的要求,研究了固溶处理温度对合金组织及拉伸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1050~1075℃范围固溶处理后合金晶粒度无明显变化,当固溶温度升至1100℃时,合金局部出现异常晶粒长大,当固溶温度达到1150℃时,合金晶粒均匀长大.随固溶温度升高,合金晶界硼、碳化物数量明显减少,由链状向孤立的颗粒状转变.随固溶温度升高,GH4202合金室温及高温拉伸强度均呈降低趋势,尤其以屈服强度降低幅度最为显著.合金的室温面缩率随固溶温度升高而降低,且降低幅度较大,但室温断裂延伸率变化并不显著;700℃下合金的断面收缩率与断裂延伸率随固溶温度的变化均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GH4202合金最佳固溶处理工艺为1110℃ 保温30min后水冷,此时合金晶粒度为5.0级、晶界碳化物呈细小链状,晶内沉淀强化γ′相弥散析出,可保证合金具有优异的室温及高温力学性能.
关键词:
GH4202合金
,
固溶温度
,
晶粒度
,
晶界相
,
拉伸性能
王晓丽
,
赵利娜
,
丁开鸿
,
崔胜利
,
孙永聪
,
李木森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研究了烧结和时效含镝钕铁硼磁体.通过对不同状态磁体的磁滞曲线,场发射扫描电镜以及能谱对磁体的磁性能,微结构以及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除了主晶相外,镝元素主要分布在富钕相,钕镝氧化物和位于晶界的富镝颗粒中.优化时效过程促进了镝在磁体中合理的扩散以及分布,镝在烧结磁体,高温时效磁体以及优化时效磁体中富钕相,钕镝氧化物以及含镝颗粒中的含量减少,证明了优化时效后,镝元素在磁体中的合理分布,导致了含镝钕铁硼永磁合金矫顽力的提高.
关键词:
含镝钕铁硼永磁合金
,
镝的分布
,
微结构
,
主晶相Nd2Fe14B
,
晶界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