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伟
,
韩敏芳
硅酸盐通报
采用凝胶注模工艺制备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阳极材料NiO/YSZ是目前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主要研究了凝胶注模工艺中引发剂和催化剂的加入量对凝胶固化时间的影响,干燥温度对坯体失重的影响,固相含量、造孔剂的种类及用量对瓷体收缩率的影响,并对还原后瓷体的电性能进行了表征.采用SEM、EDS方法分析表征样品.实验结果表明:在实验选定的100 mL浆料中,浓度为5wt%引发剂的加入量为2.0 mL,浓度为0.5vol%催化剂的加入体积量为1.0 mL,凝胶时间可以控制在20 min以内.NiO/YSZ阳极材料最佳干燥温度是25 ℃,固相含量为45vol%、采用15wt%石墨作为造孔剂,在1350 ℃烧成的NiO/YSZ阳极与固体电解质YSZ收缩率相匹配,氢气还原后NiO/YSZ阳极在600~800 ℃电导率达到800 S/cm,符合SOFC阳极材料电导率的要求.
关键词:
NiO/YSZ阳极
,
凝胶注模工艺
,
凝胶固化
,
干燥工艺
,
烧结工艺
刘勇
,
陈晓银
,
牛国兴
,
杨竹仙
,
卞麦英
,
何阿弟
催化学报
比较了γ-Al2O3和胶凝预处理的拟薄水铝石经Ba改性前后在1 150℃高温下的热稳定性.BET表面积、孔径分布和XRD表征结果表明,胶凝处理降低了氧化铝的孔径并加速了高温烧结.Ba的引入抑制了上述两种氧化铝向a相的转变,同时与BaO发生高温固相反应形成钡的六铝酸盐,但拟薄水铝石的胶凝处理削弱了Ba的高温稳定作用.结果显示,γ-Al2O3经Ba的改性不但抑制了α-Al2O3的生成,而且还抑制了γ-Al2O3的烧结.
关键词:
拟薄水铝石
,
胶凝化
,
γ-氧化铝
,
氧化钡
,
热稳定性
张明福
,
赫晓东
,
韩杰才
,
杜善义
无机材料学报
doi:10.3321/j.issn:1000-324X.2000.05.019
本文研究了影响自燃烧工艺的几个工艺条件, 如溶液pH值、溶液中水含量、加热温度等因素对凝胶化的影响; 利用差热热重分析仪和X射线衍射仪分析了干凝胶的热历程及产物的物相结构. 结果表明, 自燃烧粉末的晶化峰温为509C, 在800C煅烧2h即可得到晶化的一次颗粒<50nm的BaNd2Ti5O14粉末, 并分析了产生温度差异的原因.
关键词:
凝胶化
,
自燃烧
,
BaNd2Ti5O14
,
晶化
朱琳
,
张福胜
应用化学
doi:10.3969/j.issn.1000-0518.2009.10.013
在苯并吡喃-2-酮-6-基-4-烷氧基苯甲酸酯烷氧链一侧增加了1个苯环,合成了4-烷氧基-双苯基-4′-羧酸酯(4-alkoxy-biphenyl-4′-carboxy-lates,2-n)化合物. 研究了化合物2-n的液晶性和凝胶性能,与化合物1-n相比,化合物2-n显示互变的向列相,并且能够同多种有机溶剂形成凝胶. 测试了凝胶剂在各种溶剂中的临界凝胶浓度. 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干凝胶呈纤维状三维网络结构. 在凝胶的形成中,由于3H-苯并吡喃-2-酮衍生物的内酯骨架具有较大的宽度和偶极矩,因而引起偶极作用. 偶极作用是3H-苯并吡喃-2-酮衍生物具有凝胶性能的原因.
关键词:
液晶
,
凝胶
,
胶凝化
,
苯并吡喃-酮
,
干凝胶
,
小分子有机凝胶剂
胥建美
,
曹兵
,
谢泓辉
,
潘凯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采取两步法制备了聚酰亚胺(PI)纳滤膜.由于回液相转化法是制备纳滤膜最为广泛应用的方法,为改善加工工艺,文中在固液相转化前首先进行了凝胶化处理,然后再经过相转化制备了一系列聚酰胺酸(PAA)纳滤膜,最后通过化学亚胺化形成PI纳滤膜.XRD结果显示,PAA膜在19°左右显示出较尖锐的反射峰,不同溶剂对PAA诱导结晶产生凝胶结构的能力不同,其诱导PAA结晶的能力强弱关系为N-甲基吡咯烷酮(NMP) >N,N-二甲基乙酰胺(DMAc)>N,N-二甲基甲酰胺(DMF),此步中凝胶强弱会导致其膜结构与性能的很大变化.使用NMP为溶剂并经过凝胶化处理的PAA膜具有最高通量和截留率,分别为98 L/(m2·h)和98%.化学亚胺化会使膜结构前后发生改变,PI膜的皮层变致密,并导致通量变小.
关键词:
聚酰亚胺
,
纳滤膜
,
凝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