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成才
,
李永刚
,
张志猛
,
王庚森
绝缘材料
为了探究复合绝缘子发生闪络故障后的硅橡胶材料特性,以现场运行多年并发生闪络故障的绝缘子为样品,利用紫外成像确定其损坏部位,运用Fourier红外光谱分析研究憎水性基团Si-CH3、-CH3的相对含量,并对样品进行憎水性测试、表面观察及芯棒剖析。结果表明:硅橡胶复合绝缘子发生闪络故障后,憎水性几乎丧失,表面出现粉化、硬化及龟裂现象,表层憎水性基团的相对含量下降,芯棒的制作工艺对复合绝缘子的综合性能影响较大。
关键词:
复合绝缘子
,
闪络
,
紫外成像
,
红外光谱
,
憎水性
,
芯棒
王晓慧
,
刘永军
,
刘喆
,
邢超
,
杨月乔
环境化学
doi:10.7524/j.issn.0254-6108.2016.01.2015082901
为了研究聚合氯化铝( PAC)的投加在好氧颗粒污泥培养初期的作用,本研究分别在污泥培养的第1—7天(R1)和第8—14天(R2)投加PAC,并采用三维荧光光谱(3D-EEM)和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技术分析好氧颗粒污泥形成初期胞外聚合物( EPS)各组分的含量及变化规律.结果表明,PAC投加时间推迟后,污泥沉降性能良好,且反应器中胞外聚合物和蛋白质含量明显增多,松散附着的EPS( LB-EPS)中蛋白含量变化趋势明显,多糖含量保持在较小范围内波动,与溶解性胞外聚合物( S-EPS)和紧密黏附的胞外聚合物( TB-EPS)相比较,LB-EPS和污泥颗粒化有密切关系;三维荧光光谱分析结果显示,R2中荧光类蛋白物质(峰A和峰B)强度均大于R1,而腐殖酸类物质(峰C)强度小于R1,说明A和B这两种荧光类蛋白物质在微生物聚集体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更加重要;红外光谱表明,1636 cm-1、1654 cm-1分别属于蛋白质二级结构中CO伸长振动引起的,分别存在于S-EPS和LB-EPS、TB-EPS中,且在投加PAC的时间推迟后1654 cm-1处的吸收峰吸收较弱,和三维荧光分析共同表明LB-EPS中的蛋白类物质是好氧颗粒污泥形成初期加入PAC进行强化造粒的核心原因之一.
关键词:
好氧颗粒污泥
,
胞外聚合物
,
三维荧光光谱
,
红外光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