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11)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铽配合物Tb(2-MBA)3·2H2O和Tb(2-MBA)3 phen的荧光性能研究

王永忠 , 张坤 , 陶栋梁 , 张宏 , 崔玉民 , 罗春华 , 金凤 , 杨森林

中国稀土学报 doi:10.11785/S1000-4343.20150302

以2-甲基苯甲酸(2-MBA)为第一配体、1,10-邻菲罗啉(phen)为第二配体,制备了三元铽配合物Tb(2-MBA)3 phen和二元铽配合物Tb(2-MBA)3·2H2O,并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荧光光谱和荧光寿命对二者的结构与性能进行分析表征.研究结果表明:三元铽配合物Tb(2-MBA)3 phen的荧光发射强度要强于二元铽配合物Tb(2-MBA)3 ·2H2O,而二者的荧光寿命恰好相反,三元铽配合物Tb(2-MBA)3 phen的荧光寿命短于二元铽配合物Tb(2-MBA) 3·2H2O.热重分析表明Tb(2-MBA)3 ·2H2O的热分解温度要远高于Tb(2-MBA)3 phen.

关键词: 铽配合物 , 2-甲基苯甲酸 , 荧光光谱 , 红外光谱 , 荧光寿命

水溶性ZnO量子点与生物分子相互作用的研究

柳旭 , 迟燕华 , 庄稼 , 吴杰

稀有金属 doi:10.3969/j.issn.0258-7076.2010.02.016

采用荧光光谱法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系统的研究了水溶性ZnO量子点(QDS)的光学性能及其与不同的生物大小分子的作用.研究发现,QDS除了具有普通量子点所具有的优点外,它还具有两个窄的荧光特征发射峰(分别在353和517 nm),并与牛血清白蛋白(BSA)、L-苯丙氨酸(L-Phe)、DL-色氨酸(DL-Try)、L-组氨酸(L-His)等生物分子之间均能形成配合物.荧光光谱显示,L-His对QDS在517 nm处的荧光有猝灭作用;而BSA则对QDS在353 nm处的荧光具有显著的荧光增敏作用,并使QDS的发射峰发生红移(从353 illn移至359 nm).QDS对L-Phe,DL-Try及BSA的荧光产生不同程度的猝灭作用,并且使DL-Try的荧光特征发射峰发生红移(从350 nm移至359 nm),而使BSA的荧光特征发射峰发生紫移(从336nm移至326 nm).其中,QDS对BSA分子的猝灭机制为静态猝灭.应用生物大小分子与QDS作用后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进一步证实了它们与量子点的结合.QDS与生物大小分子的作用表明,QDS可以对这几种生物分子进行跟踪标记,它通过和组成BSA的L-Phe,DL-Try,L-His等氨基酸小分子作用而与BSA作用的.

关键词: 水溶性ZnO量子点 , 牛血清白蛋白 , 氨基酸 , 荧光光谱

几种人工合成色素的荧光光谱与拉曼光谱研究

逯美红 , 雷海英 , 王志军 , 吴巧凤

量子电子学报 doi:10.3969/j.issn.1007-5461.2014.01.002

应用荧光光谱仪及微拉曼光谱仪分别对几种常见人工合成色素溶液的荧光光谱和拉曼光谱进行了实验研究.一方面,首次测量其不同浓度合成色素溶液的荧光光谱,讨论其谱线特性.另一方面,以有致癌性的合成色素苋菜红为例,应用拉曼光谱技术进行定性和定量检测,验证拉曼光谱对色素检测的可行性.为了提高探测灵敏度,以55 nm的金纳米粒子溶胶为基底,在785 nm激发光下对不同浓度的苋菜红溶液进行了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探测,探测到的最低浓度为10-17 mol/L.分析结果为这种色素的合理利用及安全快速检测提供了有效的光谱实验依据,也为其它色素的检测提供了参考方法.

关键词: 光谱学 , 荧光光谱 ,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 苋菜红

硅钨酸与氧氟沙星的相互作用

高盐生 , 周秋华 , 张红梅 , 王彦卿

应用化学 doi:10.3724/SP.J.1095.2010.90098

利用荧光光谱及红外光谱研究了硅钨杂多酸与氧氟沙星分子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在溶液中硅钨酸分子与氧氟沙星生成新的配合物,导致氧氟沙星溶液荧光的猝灭,其猝灭类型主要为静态猝灭.通过测定反应的表观结合常数、结合位点数及结合热力学参数,证明硅钨酸与氧氟沙星分子主要通过静电和疏水作用形成配合物,配合物中的硅钨酸仍保持Keggin结构.

关键词: 硅钨酸 , 氧氟沙星 , 荧光光谱 , 相互作用

Cr(Ⅵ)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张根成 , 许洁艳

应用化学 doi:10.3724/SP.J.1095.2010.90268

采用荧光光谱、紫外光谱、CD光谱法研究了K_2Cr_2O_7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 铬(Ⅵ)使BSA的紫外吸收降低,峰位红移,表明铬(Ⅵ)与BSA发生较强的相互作用;铬(Ⅵ)酸根离子与BSA形成基态复合物导致BSA内源荧光猝灭,猝灭机理主要为静态猝灭.测定了不同温度下该反应的热力学参数,ΔG~θ<0,ΔH~θ和ΔS~θ分别为-12.60 kJ/mol和56.60 J/(mol·k),表明上述作用过程是一个熵增加、自由能降低的自发分子间作用过程,铬(Ⅵ)酸根离子与BSA之间以静电作用力为主;非辐射能量转移机理确定了铬(Ⅵ)与牛血清白蛋白中色氨酸残基之间的距离r=2.85 nm;同步荧光和CD光谱研究表明,铬(Ⅵ)使BSA的二级结构发生改变,α-螺旋含量降低,色氨酸残基所处微环境的极性减小.

关键词: 铬(Ⅵ) , 牛血清白蛋白 , 荧光光谱 , 圆二色谱

花旗松素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光谱和电化学

陈彩莲 , 朱庆仁 , 孙登明

应用化学 doi:10.3724/SP.J.1095.2014.30342

采用紫外光谱法、荧光光谱法和循环伏安法,研究了牛血清白蛋白(BSA)与花旗松素(taxifolin)的相互作用.用荧光法和循环伏安法测得花旗松素与BSA的结合常数K分别为1.3×106和1.6×106 L/mol,结合位点数均接近1.3.花旗松素对牛血清白蛋白是静态猝灭.BSA荧光强度的降低与花旗松素浓度在一定范围内呈线性关系,其线性范围为6.00×10-7 ~2.00×l0-5 mol/L,检出限为2.00×10-7 mol/L.花旗松素氧化峰电流的下降与BSA浓度在一定范围内呈线性关系,其线性范围为7.00×10-7~1.00×10-4 mol/L,检出限为3.00×10-7 mol/L.用于合成样品中花旗松素和BSA的测定,结果满意.

关键词: 花旗松素 , 牛血清白蛋白 , 相互作用 , 荧光光谱 , 电化学

纳米ZnS与明胶蛋白质的相互作用

邓秋 , 黎幼群 , 唐世华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doi:10.7517/j.issn.1674-0475.2016.04.336

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粉末衍射(XRD)、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同步荧光和三维荧光光谱,研究了pH=7.40条件下纳米ZnS与明胶蛋白质的相互作用.FT-IR光谱表明,ZnS与明胶中酰胺基的氮和氧原子及羧基氧可能发生键合生成了水溶性ZnS/明胶纳米生物复合物;ZnS与明胶的键合对明胶分子的内源荧光有明显的猝灭作用,其猝灭机制为静态猝灭.根据修正的Scatchard方程计算了不同温度下复合物的生成常数及反应热力学参数,结果表明反应是自发进行的吸热过程,且为熵驱动.同步荧光和三维荧光光谱表明纳米ZnS引起了明胶蛋白质构象的改变.研究结果为探究此类纳米生物复合物的制备及其在生物方面的应用提供了重要信息.

关键词: ZnS , 明胶 , ZnS/明胶纳米生物复合物 , 荧光光谱

稀土Er3+/Yb3+掺杂对多孔硅结构和光致发光性能的影响

张春玲 , 唐蕾 , 张会平 , 姚江宏

功能材料 doi:10.3969/j.issn.1001-9731.2016.02.001

利用双槽电化学腐蚀方法制备多孔硅,并用电化学掺杂方法对多孔硅进行稀土元素Er3+/Yb3+掺杂.利用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光谱分析所制备样品的结构和成分;通过对比掺杂前后以及退火前后荧光光谱的变化,分析能级变化情况和能量传递过程,认为可见光区的绿光源于SiOx(1<x<2)氧化层中的Si-O键,可见光区的红光和近红外区域的发光,源于Er3+和Yb3+离子之间交叉弛豫或者选择性跃迁.

关键词: 多孔硅 , 电化学 , 稀土掺杂 , 荧光光谱 , X射线衍射

荧光光谱结合多元统计分析太子河本溪段水体DOM组成及其与水质相关性

钱锋 , 吴婕赟 , 于会彬 , 孔令昊 , 张美 , 何孟常

环境化学 doi:10.7524/j.issn.0254-6108.2016.10.2016012503

激发-发射矩阵荧光光谱法结合多元统计研究溶解性有机物(DOM)在太子河本溪城市段的组分和结构,并揭示其与水质的相关性.沿太子河本溪城市段共设置7个采样点.结果表明,太子河本溪城市段的水质已深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基于DOM荧光光谱性质,DOM的组分为类酪氨酸、类色氨酸,类溶解性微生物副产品、类黄腐酸和类腐殖酸物质,其中类蛋白物质在DOM中占主导地位;在工业废水集中排放区域,Fe3+、Mn2+等重金属对类腐殖质荧光产生了猝灭作用,并且该区域的DOM腐殖化程度高于其他区域;太子河本溪城市段水体中DOM组成与结构呈现城市河段及工业废水排放分布特征,DOM主要来源于城市段处理和未处理的工业废水.

关键词: 三维荧光光谱 , 多元统计 , 溶解性有机污染物 , 水质 , 城市河流

北京市部分地区降雪中溶解性有机物的光谱性能表征

王朝阳 , 赵晨 , 欧佳奇 , 崔京蕊 , 王崇臣 , 李俊奇

环境化学 doi:10.7524/j.issn.0254-6108.2016.11.2016032305

为了解降雪中溶解性有机物( DOM)的特征,采集了北京市不同地区两场降雪,对降雪样品中的DOM进行了紫外?可见光谱、三维荧光光谱、同步荧光光谱表征。结果表明,不同区域降雪中溶解性有机碳( DOC)浓度变化规律不同,这可能与降雪所在区域的下垫面性质不同有关;降雪样品中DOM的芳香性和分子量较低,含有类色氨酸、类富里酸和类蛋白质类物质,腐殖化程度较低,受生物过程影响较大;同步荧光光谱表明,DOM为类蛋白类物质和芳香性化合物,其中存在苯环和具有共轭系统的多环芳烃,含有少量胡敏酸类物质。研究降雪中DOM光谱性质将有助于进一步研究DOM与共存污染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为有效利用降雪提供基础性数据。

关键词: 溶解性有机物 , 溶解性有机碳 , 紫外-可见光谱 , 三维荧光光谱 , 同步荧光光谱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下一页
  • 末页
  • 共2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