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鸿浩
,
浑长宏
,
李晓杰
,
赵铁军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以二茂铁为前驱体,氢氧混合气体为爆源,在爆轰管内对碳包覆铁纳米颗粒进行合成.研究了初始反应温度及热处理对产物粒子的影响.通过XRD、TEM及VSM对爆轰产物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碳包覆纳米颗粒呈球形或椭球形.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碳包覆纳米铁的晶粒尺寸为30~50 nm并且趋于均匀化,说明初始反应温度的高低直接影响生成颗粒的大小.通过不同温度热处理后爆轰产物的磁滞回线分析,饱和磁化强度(Ms)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而降低,磁滞回线为比较“瘦”的形状,但仍然具有较高的磁矫顽力,表明合成的碳包覆纳米材料呈现出硬磁性和顺磁性双重性质.
关键词:
气相爆轰
,
二茂铁
,
氢氧气体
,
爆轰管
王一夫
,
李邦经
,
张晟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分别合成了多酸EMPOL-1016分子链末端携带β-环糊精的主体分子(EM-βCD)和聚乙烯亚胺(600)分子链末端携带二茂铁的客体分子(PEI-Fc),并用核磁共振对PEI-Fc和EM-βCD的结构和组成进行了表征.研究表明,PEI-Fc和EM-βCD由于β-CD基团与Fc基团之间的主客体包合作用自组装形成超分子凝胶.由于β-CD-Fc之间的包结具有氧化还原性,PEI-Fc/EM-βCD凝胶可在氧化剂存在时呈溶胶状态,被还原时重新形成凝胶.
关键词:
β-环糊精
,
二茂铁
,
氧化-还原
,
超分子凝胶
刘伯洋
,
贾德昌
,
邵颖峰
新型炭材料
doi:10.1016/S1872-5805(09)60022-6
研究了二茂铁和氯化铵的用量对气压法制备炭空心球直径的影响.炭空心球的形貌与直径通过场发射扫描电镜表征.实验发现:炭空心球的直径主要分布在1 μm ~10 μm,形貌基本一致.在二茂铁与氯化铵质量比一定时,炭空心球的直径随着原料总量增加而增大.当氯化铵过量时,炭空心球的直径存在双峰分布,但中位径基本不变.在合成过程中,铁颗粒与液态Fe(NH3)2Cl2模板的团聚,以及铁铵络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是影响炭空心球直径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
炭空心球
,
直径分布
,
气压法
,
二茂铁
周磊
,
王立
,
俞豪杰
,
高敬民
,
丁文兵
,
高浩其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本文通过一种新的合成路线合成了二茂铁功能化的氧化石墨烯(GO-EDA-Fc).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其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通过热重分析(TGA)研究了其对高氯酸铵(AP)热分解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氧化石墨烯和二茂铁表现出很好的协同催化效果,对AP热分解具有高的催化活性.催化效果随着GO-EDA-Fc加入量的增加而增强,当加入4wt%的GO-EDA-Fc时,AP的高温分解峰的峰值温度下降了60℃,低温分解峰的峰值也有降低.文中还对催化机制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燃速促进剂
,
石墨烯
,
二茂铁
,
高氯酸铵
闫鸿浩
,
赵铁军
,
孙贵磊
,
李晓杰
,
浑长宏
无机材料学报
doi:10.15541/jim20150544
研究了氢氧摩尔比例与二茂铁质量对制备碳包覆铁纳米颗粒的影响.通过氢气与氧气爆轰产生的高温高速,在自制爆轰管内分解二茂铁,合成了碳包覆铁纳米颗粒.经XRD分析与TEM表征发现,氢氧比例与二茂铁质量在制备碳包铁时相互影响,氢氧比例主要影响碳包铁的形貌大小及分散性,二茂铁质量对能否合成碳包铁纳米颗粒影响很大.当氢氧比例为2∶1,二茂铁质量在2.5~3.5 g时,能够合成碳包覆铁纳米颗粒,且呈球形或椭球形,具有明显的核壳结构.从颗粒大小均匀性,形貌结构及分散性考虑,氢氧比例2∶1,二茂铁质量3.5 g的反应条件是制备碳包铁的较佳方案.
关键词:
气相爆轰法
,
碳包铁
,
氢氧比例
,
二茂铁
冯珊
,
李恒东
,
高勇
,
袁耀锋
应用化学
doi:10.3724/SP.J.1095.2010.90356
以乙酰基二茂铁为原料合成了6种二茂铁取代的4,5-二氢吡唑化合物,用IR、MS、~1H NMR测试技术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并采用X射线衍射法测定了化合物2b的晶体和分子结构.C_(30)H_(26)Fe_2N_2O(化合物2b)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P1,晶胞参数:a=0.9275(4) nm,b=1.1327(5) nm,c=1.1912(5) nm,α= 88.67(2)°,β=79.925(18)°,γ=70.345(18)°,V=1.1595(9) nm~3,Z=2,F(000)=560,D_c=1.553 g/cm~3,μ=1.279 mm~(-1),R_1=0.0351,wR_2=0.0934.
关键词:
二茂铁
,
二氢吡唑
,
合成
,
晶体结构
屈枫锦
,
陈芳
,
侯秀璋
,
马晓燕
应用化学
doi:10.3724/SP.J.1095.2013.30062
二茂铁是一类具有夹心结构的有机金属配合物,有良好的氧化-还原特性,可有效改善传感器电极上的电子传递效率.本文评述了近年来二茂铁及其衍生物在酶生物传感器、免疫传感器和离子传感器上的研究状况,并对其今后的发展方向做出展望.
关键词:
二茂铁
,
电子传递介体
,
传感器
,
酶生物传感器
,
修饰电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