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飞刘振宇王国栋
材料研究学报
研究了铁素体不锈钢在低温轧制过程中织构演变及γ纤维再结晶织构的形成机制。结果表明: 1.冷轧退火板厚度方向各层织构特征存在显著差异, 这主要是由于低温轧制过程中沿板厚方向不同应变状态导致的热轧织构梯度的遗传; 2.热轧及退火后, 表层织构以剪切织构组分为主, 冷轧后得到主要组分集中在{112}<110>和{111}<110>的冷轧织构。因此, 冷轧退火后形成不均匀的γ再结晶纤维织构。3.热轧及退火后, 半厚度层及中心层织构以γ纤维织构为主,冷轧后得到与α纤维织构强度相近且主要组分集中在{111}<112>的γ纤维织构。因此, 冷轧退火后形成均匀的γ再结晶纤维织构。
关键词:
金属材料
,
ferritic stainless steel
,
warm rolling
,
texture
,
evolution
唐伟
,
项利
,
仇圣桃
,
王建军
机械工程材料
运用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技术,研究了50W600无取向硅钢在热轧→冷轧→退火工序间织构的演变.结果表明:由于热轧板沿板厚方向的应力场和温度场存在差异,导致热轧板不同层织构类型和强度存在差异;热轧板表层主要存在铜型、黄铜和高斯织构,1/4层织构主要为α纤维织构和较弱的高斯织构,中心层织构较单一,主要为α纤维织构;和热轧板相比,冷轧板各层织构差异较小,为典型的轧制织构(α纤维织构和γ纤维织构);退火板各层都表现为γ纤维织构增强、α纤维织构减弱,旋转立方织构基本消失.
关键词:
无取向硅钢
,
织构
,
取向线
,
演变
闫平科
,
薛国梁
,
高玉娟
,
王来贵
,
田海山
,
卢智强
硅酸盐通报
本文采用低温水溶液法分别制备出五水碳酸镁晶须晶体和三水碳酸镁晶须晶体,通过对制备产品进行加热升温,研究制备产物的物相及形貌的演变过程,发现晶体物相由无水碳酸镁向三水碳酸镁转变,同时,晶体形貌先后经历了棒状-鱼翅状-棒状的变化过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从晶体结构、晶体稳定性及能量角度分别分析了五水碳酸镁晶须晶体向三水碳酸镁晶须晶体演变的本质.
关键词:
碳酸镁
,
晶须
,
微观结构
,
演变
赵坤
,
王敏
,
蔺成效
,
拓川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借助X射线衍射仪、透射电镜及显微硬度仪等先进仪器,研究经超音速微粒轰击(SFPB)处理TC17合金表面自身纳米化晶粒尺寸演化及纳米化机理.结果表明:超音速微粒轰击使TC17合金表面获得了纳米组织,并发生显著的加工硬化,表面显微硬度比基体硬度提高了1倍左右;随着SFPB处理时间的延长,纳米结构层厚度不断增加,晶粒逐步细化,当SFPB处理30 min后晶粒尺寸趋于稳定,在最表层形成了晶粒尺寸约为16.3 nm具有随机取向的等轴纳米晶粒.TC17合金表面自身纳米化主要是位错滑移、位错分割的结果;由于外界多方向载荷的重复作用而产生大量的位错,位错的滑移、积累、交互作用而产生位错墙和位错纠结,位错继续运动进而产生亚晶界、亚晶;随着应变的增加,更多的位错在亚晶界处产生和湮灭,从而使亚晶界、亚晶转变为晶界、晶粒;当位错的产生和湮灭速率达到平衡时,晶粒达到纳米量级.
关键词:
TC17合金
,
表面自身纳米化
,
机制
,
演化
,
位错
蒋尧
,
黄正祥
,
陶从高
,
郝日光
,
胡士廉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利用显微硬度HV测试、光学显微组织技术研究旋压成形紫铜喇叭罩的组织结构和力学特性。结果表明:紫铜药型罩显微硬度沿母线方向线性递增;旋压罩组织呈纤维状且发生细化,350℃保温1 h后发生再结晶,晶粒尺寸为8.5μm,纵横比为1.6,组织取向与变形组织一致。旋压紫铜药型罩可能存在较强织构、具有抗旋性。
关键词:
喇叭罩
,
紫铜
,
显微硬度
,
显微组织
,
演化
刘伟东
,
屈华
,
陈超
,
王鑫鑫
,
王海霞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基于EET理论和Gerold的Al-Cu合金GP区终态原子结构模型,建立GP区价电子结构计算模型, 研究GP区价电子结构的演变过程,提出形成过程中GP区点阵常数的计算方法,计算GP区的价电子结构,分析了Cu含量对其价电子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Al-Cu合金时效过程中GP区是渐进形成的.在形成初期,Spinodal分解机制占主导作用;在形成后期,正常的形核-长大机制占主导作用.随着Cu原子的富集,GP区最强共价A键的共价电子对数nA逐渐增加,B、C、D键的共价电子对数nB、nC、nD逐渐减少.GP区A键变强的原因在于B、C、D键上的共价电子逐渐向A键转移.
关键词:
Al-Cu合金
,
GP区
,
价电子结构
,
演变
肖阳
,
李常清
,
史晓健
,
朱镇
,
张琨
,
徐樑华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在空气气氛下,对共聚聚丙烯腈(PAN)原丝在不同温度进行恒温热处理,利用红外吸收光谱(FT-IR)、固体核磁谱(NMR)、热失重红外联用仪(TGA-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化学滴定研究了PAN纤维在空气气氛下含氧官能团结构的形成与演变.结果表明,150℃时仅是PAN纤维中共聚单体衣康酸的羧基官能团转化为酸酐官能团;170℃时是共聚单体中的羧基和酸酐结构以CO和CO2形式从纤维中脱除,而此时空气中的氧与PAN纤维反应形成羰基和羟基结构,羰基含量较多;随着温度进一步提高,氧化反应程度剧烈,含氧结构含量增多,部分形成的羰基和羟基结构被逐步氧化为羧基、内酯结构.
关键词:
聚丙烯腈
,
预氧纤维
,
含氧结构
,
形成
,
演变
高飞
,
刘振宇
,
王国栋
材料研究学报
研究了铁素体不锈钢在低温轧制过程中织构演变及γ纤维再结晶织构的形成机制。结果表明:1.冷轧退火板厚度方向各层织构特征存在显著差异,这主要是由于低温轧制过程中沿板厚方向不同应变状态导致的热轧织构悌度的遗传;2.热轧及退火后,表层织构以剪切织构组分为主,冷轧后得到主要组分集中在{112}〈110〉和{111}〈110〉的冷轧织构。因此,冷轧退火后形成不均匀的γ再结晶纤维织构。3.热轧及退火后,半厚度层及中心层织构以γ纤维织构为主,冷轧后得到与α纤维织构强度相近且主要组分集中在{111}〈112〉的γ纤维织构。因此,冷轧退火后形成均匀的-γ再结晶纤维织构。
关键词:
金属材料
,
铁素体不锈钢
,
低温轧制
,
织构
,
演变规律
李振江
,
郑雷刚
材料研究学报
doi:10.11901/1005.3093.2015.640
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和能谱技术等手段研究了G18CrMo2-6钢正火组织中第二相在680℃下保温一系列时间段的转变.结果表明,在正火后贝氏体中析出相主要为马氏体/奥氏体(M/A)组元和合金渗碳体(M3C);在回火保温初期M/A分解为铁素体(α)与M3C组织,随着保温时间延长M3C逐渐球化并溶解,M23C6在晶界析出并长大,同时基体上有细小弥散的MC相析出.即回火保温过程中组织随时间的延长发生M/A→α+M3C,M3C→M23C6+MC的变化.
关键词:
金属材料
,
G18CrMo2-6钢
,
第二相
,
回火
,
演变
周欢
,
张铁邦
,
吴泽恩
,
胡锐
,
寇宏超
,
李金山
金属学报
doi:10.3724/SP.J.1037.2013.00746
采用XRD,SEM及TEM分析研究间隙原子C作用下Ti-46Al-8Nb-xC (x=0,0.7,1.4,2.5,原子分数,%)合金中析出相的形成规律、析出相与基体相的位向关系及其在热处理过程中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在C含量为1.4%和2.5%的合金中有长条状Ti2AlC析出,该析出相在铸锭制备的过程中形成,在时效热处理中尺寸、数量和分布均无明显变化,表现出较好的稳定性.不同C含量合金经固溶处理和时效后析出细小针状的Ti3AlC,该析出相从γ相中析出,并与γ相存在位向关系:{100}Ti3AlC∥{100}γ,<001>Ti3AlC∥<001>γ.延长时效时间,Ti3AlC尺寸略有增大,数量变化不明显;升高时效温度,Ti3AlC的尺寸和数量均有显著增加.
关键词:
间隙原子
,
高Nb-TiAl合金
,
碳化物
,
演化
,
位向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