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文华
,
刘洪军
,
曹驰
,
李亚敏
腐蚀学报(英文)
采用两种不同化学除油溶液和浸蚀活化溶液以及一种碱性预镀镍工艺作为模具锌合金化学镀镍的前处理工艺,并研究了工艺与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化学除油溶液应为弱碱性,浸蚀活化工艺采用稀酸+有机酸溶液较为合适,预化学镀镍最佳时间为30分钟.经实验确定的前处理工艺的模具锌合金试样在化学镀镍后镀层均匀、致密,且结合良好.
关键词:
锌合金
,
electroless nickel plating
,
pretreatment
,
process
袁亮
,
马立群
,
贺忠臣
,
丁毅
腐蚀学报(英文)
采用增重法、精密pH计、扫描电镜(SEM)和动电位极化曲线测定和分析了镀液的镀速、镀液的缓冲性、镀层的表面形貌和镀层的耐蚀性, 研究了不同浓度NH4HF2对AZ31镁合金化学镀镍层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 NH4HF2的浓度影响镀液的镀速及缓冲性、镀层的形貌及耐蚀性. 当NH4HF2的质量浓度为5~15 g/L时, 镀速随浓度的增加递增, 而当NH4HF2的质量浓度为 15~25 g/L时, 镀速随浓度的增加而减少; 镀液缓冲性随NH4HF2浓度的增加而提高. 当NH4HF2的质量浓度为15 g/L时, 镀速达到最大值21.9 μm/h; 当NH4HF2的质量浓度为20 g/L时, 镀层致密完整且阳极极化曲线的钝化电位区间最大, 自腐蚀电流密度最小, 因此, 此时镀层的耐蚀性最好.
关键词:
氟化氢铵
,
electroless nickel plating
,
corrosion resistance
张颖
,
陶珍东
,
汪娟
,
姚明明
电镀与涂饰
将超声振荡方法引入化学镀镍工艺以降低化学镀温度,提高沉积速率,并对中温化学镀镍工艺进行了初步探讨.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基本镀液配方及操作条件为:NiSO_4·6H_2O 25 g/L,NaH_2PO_2·H_2O 25 g/L,CH_3COONa 25 g/L,H_3BO_3 15~25 g/L,硫脲2g/L,pH 5.8,温度55℃.借助于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能谱,硬度及塔菲尔曲线等测试方法,对镀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超声振荡方法所得镀层的耐腐蚀性能和硬度均明显优于常规水浴法;加入稳定剂硫脲不仅可提高镀速,还可明显改善镀层外观及耐腐蚀性.
关键词:
化学镀镍
,
超声振荡
,
稳定剂
,
硬度
,
耐腐蚀性
李均明薛晓楠蔡辉蒋百灵
金属学报
doi:10.3724/SP.J.1037.2010.00055
利用多孔结构的表面活性, 采用以硫酸镍(NiSO4?7H2O)为主盐, 次亚磷酸钠(NaH2PO2?H2O)为还原剂且无其它特殊组分的常用化学镀Ni溶液, 经无敏化活化预处理直接在微弧氧化形成的多孔MgO薄膜表面制备出化学镀Ni层, 并对Ni层的相组成、显微结构、导电性和耐蚀性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 平均厚度约5 μm的化学镀Ni层颗粒均匀, 组织致密; Ni层进入MgO薄膜的孔洞, 形成交错咬合状态. XRD分析表明, Ni层由晶态Ni与非晶态Ni--P组成. 四探针和极化曲线测试结果说明 Ni层的导电性良好, 同时由于Ni层的存在, 试样的腐蚀电位显著提高. 化学镀Ni过程中, 溶液中的Ni2+在还原剂离子的作用下首先在多孔MgO薄膜的微孔处还原沉积生成微小的初生Ni颗粒, 初生Ni颗粒进而长大并扩展, 最终形成完整的化学镀Ni层. 多孔结构以其特有的活化作用实现了氧化物表面无敏化活化预处理的化学镀.
关键词:
化学镀Ni
,
MgO
,
porous structure
,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
corrosion potential
梁颖诗
,
鹿轩
,
林继月
,
张晓明
,
温青
电镀与涂饰
在由26.8 g/L NiSO4·6H2O、150 mL/L BH-320B和30 mg/L稳定剂组成的酸性化学镀镍液中,研究了电镀镍用中间体ATQM、SSO3、MPA和DEP对沉积速率、镀层性能和镀液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ATQM和SSO3可作为化学镀镍液的促进剂,MPA和DEP可用作化学镀镍液的光亮剂.此外,MPA和SSO3还对化学镀镍液起辅助稳定剂的作用.镀液中不同添加剂的存在对镀层结构无明显影响,所得镀层均为非晶态结构.
关键词:
化学镀镍
,
电镀镍中间体
,
光亮剂
,
促进剂
,
稳定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