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平
,
霍晓涛
,
韩高义
,
熊继军
功能材料
doi:10.3969/j.issn.1001-9731.2013.19.006
MEMS微电容具有高比容量、高储能密度和抗高过载等特点,在微电源系统、引信系统以及物联网等技术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设计制作了一种三维结构的聚吡咯/氧化石墨烯电极的 MEMS 微电容。该微电容由三维结构集流体、功能薄膜、凝胶电解质和BCB封装构成,其三维结构集流体是基于RIE刻蚀等微加工工艺加工实现的,而功能薄膜是通过电化学沉积工艺在集流体表面沉积聚吡咯/氧化石墨烯制备而成的,具有阻抗低、容量高、循环性能好的优点。电极的结构表征表明,聚吡咯中充分掺杂了氧化石墨烯,功能材料微观结构规整。器件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放电电流为3mA 时,MEMS 微电容具有30μF 的电容值,比容量达到7mF/cm2,在4000次充放电循环后,器件比容量仍保持在90%,电容量无明显衰减,具有稳定的电容性能和良好的循环性能。
关键词:
MEMS
,
微电容
,
聚吡咯
,
氧化石墨烯
,
循环性能
刘艳丽
,
黄瑞安
,
刘山
,
姚耀春
,
方海升
,
杨斌
,
戴永年
功能材料
doi:10.3969/j.issn.1001-9731.2013.11.010
以Li(CH3COO)·2H2O、Ni(CH3COO)2·4H2O、Mn(CH3COO)2·4H2O和H2C2O4·2H2O为原料,聚乙二醇20000为分散剂,采用化学合成法制备了具有立方尖晶石结构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0.5Mn1.5O4.通过XRD、SEM和充放电测试对样品进行表征.850℃下焙烧制备的LiNi0.5Mn1.5O4样品电化学性能最佳,在3.5~4.9V电压范围内以0.2、0.5、1、2和5C充放电,其首次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32.9、117.3、111.2、104.8和91mAh/g,2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分别为93.2%、98.9%、97.4%、97.3%和95.5%.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
正极材料
,
LiNi0.5Mn1.5O4
,
倍率性能
,
循环性能
班丽卿
,
庄卫东
,
卢华权
,
尹艳萍
,
王忠
稀有金属
doi:10.3969/j.issn.0258-7076.2013.05.022
过渡金属(Ni,Co,Mn)氧化物、氢氧化物或碳酸盐前驱体与锂盐经高温焙烧形成的固溶态层状锂镍钴锰氧化物正极材料,具有高放电比容量、低成本等一系列优点,成为研究的热点,并开始广泛应用.然而锂镍钴锰氧化物正极材料在安全性、循环性等方面仍需改善,尤其是在高电压、高温度和高倍率下的充放电性能有待进一步提高.很多研究结果已证明表面包覆和体相掺杂是改善正极材料电化学性能的有效方法.通过表面包覆改性可阻止电极材料与电解液的直接接触,抑制循环过程中HF对电极材料的侵蚀,减少电极材料与电解液的副反应,降低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的电荷转移电阻,可进一步提高材料的高倍率电化学性能;而引入掺杂离子可以提高晶体晶格能,稳定材料结构,可提高材料的循环性能.本文对锂镍钴锰氧化物正极材料表面包覆和掺杂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和总结,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展望.
关键词:
锂镍钴锰氧化物
,
表面包覆
,
掺杂
,
改性
,
循环性能
,
倍率性能
华宁
,
王辰云
,
康雪雅
,
吐尔迪
,
韩英
无机材料学报
doi:10.3724/SP.J.1077.2010.10105
利用碳热还原法制备了LiFePO4/C以及Zn掺杂的LiFePO4/C.通过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透射电镜、恒流充放电、循环伏安法等手段对其物化性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少量Zn掺杂不改变LiFePO4的晶体结构.在充放电过程中,Zn2+可以减少晶体体积收缩,为锂离子的扩散提供较大的空间,使其充放电性能特别是较高倍率下的循环特性得到提高.
关键词:
LiFePO4
,
Zn掺杂
,
锂离子电池
,
循环性能
马国强
,
温兆银
,
王清松
,
靳俊
,
吴相伟
,
张敬超
无机材料学报
doi:10.15541/jim20140671
以Ce(OH)4为原料,采用热分解法制备得到粒径小于10 nm的CeO2纳米晶.制备得到的CeO2纳米晶表面存在丰富的羟基和硝基,作为硫正极添加剂,一方面可以有效吸附硫和多硫化锂,抑制多硫化锂在电解液中的溶解和穿梭效应的发生,进而提高电池的循环性能.同时,可以改善电极和电解液之间的接触性,提高活性物质利用率.其中,含有5wt%的CeO2纳米晶的锂硫电池在0.1C和0.5C(1 C=1675 mA/g)的充放电倍率下,100周之后放电比容量分别达750 mAh/g和598 mAh/g,远高于不含有CeO2纳米晶的523mAh/g和395mAh/g,同时,循环前后的电池阻抗也明显降低.
关键词:
锂硫电池
,
CeO2纳米晶
,
电极添加剂
,
循环性能
潘利生
,
魏小林
,
史维秀
工程热物理学报
CO2环境性质优秀,是较为理想的动力循环工质.针对常规CO2跨临界动力循环冷凝器中工质难以被常规冷却水冷凝的问题,提出一种新型CO2跨临界动力循环,并采用理论分析方法,研究了此循环的循环性能.结果表明,系统内部正循环质量流量保持不变,系统内部逆循环质量流量随冷却终温的升高而升高;循环净输出功率和循环热效率随冷却终温的升高而缓慢降低,随冷却压力的升高而降低;当冷却压力为7.5 MPa,冷却终温为30 5℃时,净输出功率为258.8kW,循环热效率为0.067.
关键词:
CO2
,
跨临界动力循环
,
循环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