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进英
,
张宏军
,
魏英立
,
田亚强
,
陈连生
机械工程材料
doi:10.11973/jxgccl201508005
通过实验室热轧试验研究了控轧控冷工艺参数(开轧温度、终轧温度、卷取温度以及卷取后冷却速率)对冶金锯片用65Mn热轧带钢组织、硬度和抗拉强度的影响,并得到了最佳的控轧控冷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在较高的开轧温度和终轧温度、较高的卷取温度和较低的卷取后冷却速率下,65Mn钢的原始奥氏体晶粒尺寸和珠光体片层间距均较大,抗拉强度和硬度较低,其中卷取后冷却速率对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最为显著;最佳的控轧控冷工艺参数为开轧温度(1 180±10)℃、终轧温度(910±10)℃、卷取温度(710±10)℃、卷取后平均冷速小于0.05℃·min-1.
关键词:
冶金锯片
,
65Mn热轧带钢
,
控轧控冷
,
显微组织
,
力学性能
王晓东
,
郭锋
,
包喜荣
,
王宝峰
材料热处理学报
以P110钢级石油套管30MnCr22为研究对象,采用Gleeble-1500D热模拟实验机进行多道次热压缩实验,模拟其PQF轧管生产中的穿孔、连轧及减径过程,分析每个变形阶段的再结晶行为及组织演变规律,为基于PQF的无缝钢管轧制热机械控制工艺(TMCP)的实现提供实验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在穿孔、连轧和减径3个变形阶段均可以通过不同的再结晶控制轧制策略来细化晶粒,从而实现TMCP.特别是减径过程中通过应变累积实现动态再结晶,并通过随后的快速冷却,能够得到晶粒细小、强韧性好的最终组织性能.所以控制轧制与控制冷却的良好配合是实现TMCP的关键.
关键词:
PQF轧管机
,
热机械控制工艺
,
再结晶
,
微观组织
,
控制轧制与控制冷却
狄嫣
,
王畅畅
,
贾书君
,
刘清友
,
彭巨擘
机械工程材料
doi:10.11973/jxgccl201512012
利用 Gleeble-1500D 型热模拟试验机对传统型 X80管线钢和经济型 X80管线钢进行模拟轧制,研究了变形温度、冷却速率和终冷温度等工艺参数对其组织和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试验钢的组织均为针状铁素体、少量准多边形铁素体和粒状贝氏体,二者的显微硬度相差不大;随着变形温度降低、冷却速率增大和终冷温度降低,经济型 X80管线钢的组织逐渐细化,M/A 岛由棒状逐渐变成圆点状,尺寸变小,显微硬度的波动不大。
关键词:
X80 管线钢
,
控轧控冷
,
针状铁素体
,
显微硬度
马书旺
,
杨剑
,
刘坤
,
李城锁
,
毛昌辉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研究了两种控轧控冷工艺对HRB335E钢的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这两种轧制工艺使钢的表面和心部均得到铁素体和珠光体组织,表面无回火马氏体产生;同时将进精轧温度从970~980℃降至870~880℃,其显微组织更细更均匀,特别是表面的铁素体晶粒更细小,强度和塑性均有提高,表现出更好的强韧性.
关键词:
HRB335E
,
控轧控冷
,
铁素体
,
珠光体
,
强韧性
田亚强
,
张宏军
,
宋进英
,
魏英立
,
陈连生
机械工程材料
doi:10.11973/jxgccl201607020
为制定65 Mn钢窄范围实验室控轧控冷工艺参数,采用热模拟试验机研究了开轧温度、终轧温度、卷取温度、终轧至卷取冷速以及卷取后冷速对其显微组织与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65 Mn 钢硬度最显著的工艺参数为卷取后冷速;较高的开轧温度、终轧温度和卷取温度使得65 Mn钢原始奥氏体晶粒和再结晶晶粒长大,从而使轧制变形后的晶粒尺寸也较大,进而降低了最终产品的硬度和强度;在相同的工艺参数下,随着卷取后冷速降低,65 Mn 钢的平均晶粒尺寸明显变大,先共析铁素体含量有所增加;最佳的控轧控冷工艺参数为开轧温度1170℃,终轧温度890℃,卷取温度680℃,终轧至卷取冷速10℃.s-1,卷取后冷速0.05℃.s-1;在此工艺下试验钢的硬度为19.9 HRC.
关键词:
冶金锯片
,
65Mn钢
,
热模拟
,
控轧控冷
,
显微组织
,
硬度
张强
,
许少普
,
李忠波
,
唐郑磊
,
高照海
,
杨阳
钢铁
doi:10.13228/j.boyuan.issn1001-0963.20150135
采用横截面为350mm×2 320 mm的钢坯轧制横截面为100 mm×2 360 mm的Q345E-Z35.在粗轧阶段以高于动态再结晶临界变形量和形状系数l/h≥0.53的条件下,经过不同的终轧温度和返红温度试验,最终确定精轧阶段终轧温度控制在780℃左右,返红温度控制在610℃左右,生产出的钢板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和层状撕裂抗性.
关键词:
Q345E-Z35
,
特厚板
,
控轧控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