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Qingsheng
,
(Chingshen Li)Taiy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
Taiyuan
,
China T.BRETHEAU Laboratory PMTM
,
CNRS
,
University Paris Nord Dept.of Mathematics and Mechanics
,
Taiy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
Taiyuan 030024
,
China
金属学报(英文版)
The effect of grain boundaries on cyclic deformation and fatigue crack growth in aluminum bicrystals has been studied.The effect of a grain boundary is restricted in a narrow area, termed as grain boundary affecting zone(GBAZ),where the incompatible plastic strain treats internal stress which conversely promotes inhomogeneous slip in the area and grain boundary cracking.As an extended stage I crack initiated from a notch approaches the grain boundary under a constant cyclic stress,the crack front branches splits into several pieces, meanwhile,the growth rate of the crack reduces to a minimum value at the center of the GBAZ.Such microstructure-sensitive growth of extended stage I cracks is mainly attributed to the grain boundary-induced crack tip sheilding.
关键词:
compatibility
,
null
,
null
,
null
魏庆华
,
汪焰恩
,
杨明明
,
柴卫红
,
张映锋
功能材料
doi:10.3969/j.issn.1001-9731.2015.15.013
采用分子动力学的理论方法,从微观分子相互作用的层面研究了 PAM/PVA 共混体系,分别从组分间的相容性、结合能以及对相关函数分析3方面阐述了共混体系间相互作用的机理及本质,通过对组分不同质量配比体系的静态力学分析,研究了组分不同质量配比对体系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AM 与PVA 组成的共混物相容性极好,而体系中单组分间的结合能随着 PVA 含量的增加反而减小,主要原因是质量相同的 PAM 链所含极性官能团的数目要高于 PVA链;此外,对相关函数分析表明,单组分间主要是通过氢键形成相互作用,且共混体系中酰胺基(—NH 2)、羰基(—C ??O)、羟基(—OH)官能团与周围 H 原子形成氢键的可能性关系为 O (-C=O)> O (-OH)>N(-NH2),这也是酰胺基(—NH 2)、羰基(—C ?? O )、羟基(—OH)官能团极性强弱关系的反映;单组分不同质量配比模型的静态力学分析表明,随着共混体系中 PVA组分含量的增加,体系弹性系数、各项工程模量、柯西压值均呈上升趋势,即 PVA 含量的增加可以明显改善PAM 的力学性能及其延展性。
关键词:
聚丙烯酰胺
,
聚乙烯醇
,
分子动力学
,
相容性
,
结合能
,
对相关函数
,
力学性能
吕闪闪
,
曹军
,
谭海彦
,
顾继友
,
张彦华
复合材料学报
doi:10.13801/j.cnki.fhclxb.20140509.001
以杨木粉、玉米淀粉和聚乳酸(PLA)为原料,甘油为相容剂,利用熔融挤出法制备了木粉-淀粉/PLA复合材料.研究了木粉含量对复合材料界面相容性、热性能、力学性能、流变性能以及吸水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木粉含量的增加,PLA与木粉之间的界面相容性下降,木粉-淀粉/PLA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下降,储能模量、损耗模量和复数黏度逐渐增加;随着木粉含量的增加,木粉-淀粉/PLA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木粉含量为18wt%时,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均达到最大值,最大值分别为40.65 MPa和60.91 MPa;随木粉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断裂伸长率由9.64%减小到5.97%,而吸水率由5.38%增大到13.43%.
关键词:
木粉
,
PLA
,
复合材料
,
相容性
,
热性能
,
力学性能
,
流变性能
张洪文
,
张杨
,
姜彦
,
俞强
复合材料学报
doi:10.13801/j.cnki.fhclxb.20141021.004
为改善SiO2在三元乙丙橡胶(EPDM)复合材料中的分散性并获得良好界面性能,通过传统自由基聚合法合成了一系列不同接枝率的大分子偶联剂,即EPDM、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70)的三元共聚物.采用不同接枝率的大分子偶联剂对SiO2/EPDM复合材料进行改性.通过FTIR、1H-NMR、TGA、DMA和SEM对三元共聚物的结构和SiO2/EPDM复合材料的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添加了大分子偶联剂的SiO2/EPDM复合材料的相容性得到了显著改善,拉伸强度和撕裂强度比未经偶联剂处理的SiO2/EPDM复合材料分别提高了109.4%和44.0%%;SiO2表面改性后的SiO2/EPDM复合材料的储能模量和玻璃化转变温度有所升高.
关键词:
三元乙丙橡胶
,
SiO2
,
复合材料
,
界面
,
接枝率
,
大分子偶联剂
,
相容性
丁致家
,
齐鲁
,
叶建忠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针对聚氯乙烯(PVC)耐热性和韧性差的缺陷,利用共混一交联协同技术对PVC进行改性,通过熔融纺丝法制备了PVC改性纤维,采用红外、动态力学分析仪、差示扫描量热仪和扫描电镜对纤维PVC/PS体系的相客性进行了研究.聚苯乙烯(PS)能有效地提高PVC的韧性,在交联助剂苯乙烯单体和三乙醇胺的作用下,过氧化二异丙苯(DCP)可有效地交联PVC,苯乙烯单体与大分子自由基发生接枝聚合,生成的接枝聚合物可作为就地增容剂改善PVC/PS体系的相容性.
关键词:
聚氯乙烯
,
聚苯乙烯
,
增韧
,
接枝
,
相容性
,
熔融纺丝
金立维
,
王春鹏
,
许玉芝
,
陈日清
,
储富祥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采用溶液共混的方法制备了一系列聚己内酯(PCL)与醋酸丙酸纤维素(CAP)的共混薄膜.DMA显示共混物中二者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互相靠近,表明二者之间有一定的相容性.X射线衍射表明,CAP对PCL的结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对其特征晶体结构并无改变.透射电镜下可发现共混物中CAP的相区尺寸减小,形态及排列均未受影响.热重分析表明PCL的加入改善了混合物的热解稳定性.拉伸试验说明与PCL的共混可以在不过多降低拉伸强度的情况下大幅提高断裂伸长率.
关键词:
醋酸丙酸纤维素
,
聚己内酯
,
相容性
,
热解稳定性
,
拉伸强度
沈子铭
,
张伟阳
,
桂宗彦
,
陆冲
,
程树军
材料导报
根据现阶段植物纤维增强聚乳酸的研究状况,围绕PLA与植物纤维相容性差的问题,展开详细讨论,着重综述了不同的纤维表面改性方法和PLA基体改性方法,以提高两者的相容性.并指明了植物纤维增强PLA复合材料的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
关键词:
聚乳酸
,
植物纤维
,
复合
,
改性
,
相容性
唐新德
,
贺忠国
,
徐静
,
王晋进
,
林涛
材料导报
SBS改性沥青具有良好的抗高低温性能,但在高温下储存稳定性差,易产生离析现象.在SBS改性沥青中添加钛酸酯偶联剂可进一步改善其高低温性能,提高其抵抗氧化、高温车辙和低温开裂的能力.通过研究钛酸酯偶联剂对SBS改性沥青性能的影响,获得了二者的最佳配比.偶联剂的加入可导致SBS与沥青之间、偶联剂与SBS之间以及偶联剂与沥青之间发生化学反应,形成网络结构,从而提高SBS与沥青的相容性和SBS改性沥青的稳定性.
关键词:
SBS改性沥青
,
钛酸酯偶联剂
,
相容性
,
化学改性
晏英
,
肖新颜
,
刘武
,
张登科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以有机蒙脱土(OMMT)和环氧树脂为改性剂,采用反应性熔融共混法制备了OMMT/环氧树脂复合改性沥青.通过X射线衍射和荧光显微镜对复合改性沥青的微观结构进行了表征,对其物理力学性能、相容性和热贮存稳定性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当OMMT掺加量为1% ~~2%时,OMMT以剥离结构存在于复合改性沥青中,体系中环氧树脂分布更加均匀;复合改性沥青中OMMT掺量为1%时,拉伸强度与环氧树脂改性沥青相比提高了25%;随着OMMT掺量的增加,复合改性沥青软化点逐渐升高,25℃针入度缓慢减小,针入度指数(PI)先增大后减小.
关键词:
有机蒙脱土
,
环氧树脂
,
沥青
,
复合改性
,
相容性
舒伟
,
肖长发
,
胡晓宇
,
梅硕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采用溶液相转化法制备了聚氯乙烯(PVC)/聚丙烯腈(PAN)共混膜,研究了(PVC)/(PAN)共混体系的相容性,并通过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对PAN水解前后共混膜结构、形貌和性能进行了表征与分析。结果表明,(PVC)/(PAN)为部分相容体系,在成膜过程中产生明显界面微孔结构;共混膜中的PAN发生水解后,生成大量酰胺、羧酸、羧酸盐等亲水基团,改善了共混膜的亲水性(膜的水接触角从87.48°降低到65.12°),提高了共混膜的通透性(膜的纯水通量从84.17 L/(m2.h)升高到343.7 L/(m2.h))。
关键词:
聚氯乙烯/聚丙烯腈共混膜
,
相容性
,
水解
,
通透性
,
亲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