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48)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NiAl(Si)+CeO_2型高温涂层氧化行为的研究

马信清 , 李铁藩

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

采用复合技术制备了含弥散CeO_2的NiAl(Si)型高温涂层,并同几种铝化物涂层的氧化行为进行了对比研究,重点考察了CeO_2及Si在改善涂层抗氧化性能方面各自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涂层组织及成分分析表明,少量Si固溶于β-NiAl相中,大部分Si以第二相的形式主要弥散分布于涂层的内侧,且合金渗Al-Si涂层中的Si含量明显高于同类复合NiAl(Sj)+CeO_2涂层。氧化实验表明,Si及CeO_2可有效地降低涂层1100℃的氧化速率。Si对涂层抗循环氧化性能的改善作用不显著,而CeO_2则具有益作用,特

关键词: 铝-硅涂层 , ceria , oxidation

MnOx 负载量对 MnOx/Ce0.7Zr0.2La0.1O2-Al2O3催化剂上碳烟燃烧性能的影响

朱艺 , 潘浩 , 陈山虎 , 王世丹 , 赵明 , 龚茂初 , 陈耀强

催化学报 doi:10.3724/SP.J.1088.2012.20746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 MnOx 含量的 MnOx/Ce0.7Zr0.2La0.1O2-Al2O3(Ce0.7Zr0.2La0.1O2/Al2O3质量比=1)催化剂,并用 X 射线衍射、低温 N2吸附-脱附、X 射线光电子能谱、O2程序升温脱附和 H2程序升温还原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考察了催化剂催化柴油车排放碳烟颗粒物燃烧的反应性能.结果表明,催化剂表面吸附的活性氧物种和 MnOx 的低温区还原性能是决定催化剂活性的两大关键因素.当 MnOx 负载量为5%时,催化反应所需的活性氧减少,因而活性降低;但 MnOx负载量增至10%时,催化剂中 Mn 物种的可还原量提高,从而增加其活性;增至20%时, MnOx 与表面吸附氧物种的可还原量间达平衡最佳值,活性最佳,碳烟起燃温度比无催化剂时降低了179 oC;负载量达30%后,由于载体表面吸附氧物种数量的降低和还原峰温的上升使催化剂活性下降.

关键词: 锰氧化物 , 负载量 , 碳烟 , 催化燃烧 , 氧化铈 , 氧化锆 , 氧化镧 , 氧化铝

电沉积α-PbO_2-TiO_2-CeO_2工艺研究

曹远栋 , 陈步明 , 郭忠诚

电镀与涂饰

将TiO_2和CeO_2颗粒添加到由50 g/L PbO和4 mol/LNaOH组成的镀液中,通过阳极电沉积的方法在铝基体上制备了α-PbO_2-TiO_2-CeO_2复合镀层,用作铝基二氧化铅电极的中间层.通过研究镀液中固体颗粒的质量浓度和各种工艺条件对α-PbO_2-TiO_2-CeO_2复合镀层外观及结合力的影响,确定了最佳配方和操作条件为:TiO_2 15 g/L,CeO_2 10g/L,温度40℃,电流密度0.5 A/dm~2,电沉积时间3 h.在此条件下所得的复合镀层综合性能较好,其TiO_2和CeO_2含量(质量分数)分别为3.77%和2.13%.扫描电镜结果显示,固体颗粒的掺杂能抑制α-PbO_2晶胞的长大,起到细化晶粒的作用.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固体颗粒的加入改变了α-PbO_2镀层晶粒的择优取向,降低了其衍射峰强度.

关键词: 二氧化铅 , 电沉积 , 二氧化钛 , 二氧化铈 , 复合电极 , 结合力 , 微观结构

高性能汽车尾气净化催化剂的制备

张怀红 , 龚茂初 , 郭家秀 , 赵彬 , 陈耀强

催化学报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Pt/γ-Al2O3和Rh/CeO2-ZrO2-Y2O3,然后将两者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制浆涂覆在蜂窝载体上制得整体式催化剂,用汽车尾气模拟气对催化剂的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Pt/γ-Al2O3催化剂中引入Rh/CeO2-ZrO2-Y2O3组分后极大地提高了催化剂的低温活性和热稳定性,催化剂的起燃温度仅为240 ℃; 在900 ℃水热老化后,催化剂的起燃温度仅升高约20%.这说明Pt/γ-Al2O3与Rh/CeO2-ZrO2-Y2O3之间存在一定的协同效应.

关键词: , 氧化铝 , , 氧化铈 , 氧化锆 , 氧化钇 , 三效催化剂

超声脉冲电沉积镍-氧化锆-氧化铈纳米复合镀层

徐阳阳 , 薛玉君 , 李济顺 , 刘春阳 , 杨芳

电镀与涂饰

在超声场中采用脉冲沉积法制备了Ni-ZrO2-CeO2二元纳米复合镀层。镀液组成和基础工艺条件为:氨基磺酸镍300 g/L, H3BO330 g/L,NH4Cl 5 g/L,润湿剂0.15 g/L,ZrO220 g/L,CeO235 g/L,温度(45±2)°C,pH 3.8±0.1,时间2 h。研究了平均电流密度、占空比和脉冲频率等对Ni-ZrO2-CeO2复合镀层中纳米颗粒含量的影响。采用静态浸泡法研究了不同脉冲参数下制备的纳米复合镀层在10%H2SO4溶液中的耐腐蚀性。结果表明,在平均电流密度4 A/dm2、占空比0.4、频率1000 Hz条件下脉冲电沉积时,Ni-ZrO2-CeO2复合镀层中纳米颗粒的含量最高,表面最细致。超声波的引入使复合镀层中纳米颗粒的含量有少许降低,但能细化晶粒,提高复合镀层的耐腐蚀性能。Ni-ZrO2-CeO2复合镀层的耐腐蚀性优于相同工艺条件下制备的纯Ni、Ni-ZrO2以及Ni-CeO2镀层。

关键词: , 氧化锆 , 氧化铈 , 纳米复合镀层 , 脉冲电沉积 , 超声波 , 耐蚀性

CeO_(2-)ZrO(2-)Al_2O_3的制备及其负载钯三效催化剂的催化性能

赵明 , 王海蓉 , 陈山虎 , 姚艳玲 , 龚茂初 , 陈耀强

催化学报 doi:10.3724/SP.J.1088.2010.90933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Al_2O_3含量的CeO_2-ZrO_2-Al_2O_3(CZA)氧化物,并用X射线衍射、激光拉曼光谱和N_2吸附.脱附等手段进行了表征.以CZA为载体,采用浸渍法制得钯基催化剂.结果表明,当Al_2O_3含量为80%时,新鲜CZA样品中出现γ-Al_2O_3相.经600℃焙烧后,Al_2O_3在CZA样品中的溶域值略小于80%.经l000℃老化后,CZA样品中Al_2O_3含量为60%时,才开始出现微弱γ-Al_2O_3相,而其他氧化物物相结构稳定.添加Al_2O_3后材料比表面积和储氧量明显增大.随着Al_2O_3含量的增加,CZA样品的储氧量由336.2增至486.2 μmol/g,表现出良好的抗高温老化性能.当Al_2O_3含量为40%时,新鲜催化剂对C_3H_8的起燃温度和完全转化温度分别为238和292℃,同时具有良好的温度特性和较宽的空燃比窗口.

关键词: 氧化铈 , 氧化锆 , 氧化铝 , 共沉淀 , 复合氧化物 , , 三效催化剂

Pt/CeO2-ZrO2-La2O3柴油车尾气氧化催化剂活性及抗硫性能

钟富兰 , 钟喻娇 , 肖益鸿 , 蔡国辉 , 郑勇 , 魏可镁

催化学报 doi:10.1016/S1872-2067(10)60259-8

采用两种方法制备了三种Pt/CeO2-ZrO2-La2O3柴油车尾气氧化催化剂,并用X射线衍射、N2物理吸附、程序升温还原、程序升温脱附、X射线荧光光谱和红外光谱等方法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发现,制备方法对催化剂的结构、织构、抗硫性能及催化性能的影响非常大.对其进行硫中毒,导致起燃温度明显升高.将ZrO2和La2O3沉积在CeO2表面所制得的Pt/CeO2-ZrO2-La2O3催化剂表现出更高的抗硫及催化氧化性能,这主要归功于Pt在富Zr载体表面具有更高的分散性.

关键词: 氧化铈 , 氧化锆 , 氧化镧 , , 沉积沉淀 , 硫中毒 , 柴油车尾气净化

分散度对负载型铂基催化剂 CO 氧化性能的影响

陈省能 , 陈君宇 , 赵越 , 陈明树 , 万惠霖

催化学报 doi:10.1016/S1872-2067(11)60447-6

以氧化铈、氧化硅和氧化铝为载体,采用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负载量的 Pt 基催化剂,并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X 射线粉末衍射和 X 射线光电子能谱等技术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对于 Pt/CeO2催化剂,随着负载量减小, Pt 的分散度提高;对于相同负载量的 Pt 基催化剂,各催化剂上 Pt 分散情况为: Pt/SiO2< Pt/γ-Al2O3< Pt/CeO2. CO 氧化反应结果表明,0.25% Pt/CeO2催化剂表现出更加优良的低温活性,室温下其单位 Pt 原子上 CO2的生成速率为2.2×10-3 s-1.

关键词: , 氧化铈 , 氧化硅 , 氧化铝 , 分散度 , 一氧化碳 , 氧化

二氧化铈纳米球的合成

塔娜 , 张密林 , 李娟 , 李华举 , 李勇 , 申文杰

催化学报

使用尿素水热法合成了均匀的二氧化铈球型纳米材料. 纳米球是由纳米层以及纳米颗粒所构成的核壳结构,其平均粒径为320 nm, 同时表面主要暴露{111}晶面. 尿素水解所产生的氨气分子为纳米球状结构的形成提供了模板,而生成的碳酸根与氢氧根离子作为铈离子的沉淀剂. 使用氢气程序升温还原技术表征了氧化铈纳米球材料的氧化还原能力,同时以一氧化碳氧化为探针反应研究了其催化性能.

关键词: 二氧化铈 , 纳米球 , 氧化还原性能 , 一氧化碳氧化

氧化铈形貌对Au/CeO2催化剂催化氧化CO反应活性的影响

贾昆明 , 张慧丽 , 李文翠

催化学报

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了形貌规则的纳米氧化铈颗粒,分别为棒状、立方体和多面体,通过溶胶沉积法将金颗粒沉积到不同形貌氧化铈表面制得了Au/CeO2催化剂. 考察了催化剂载体的不同形貌对CO催化氧化反应活性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棒状(110+100)和多面体(111+100)氧化铈作为载体时的催化剂活性比立方体(100)作为载体时的活性高. 在低温段,多面体氧化铈作为载体的催化剂表现出较高活性,而在高温范围,棒状氧化铈作为载体的催化剂的催化活性最好.

关键词: , 一氧化碳氧化 , 氧化铈 , 晶面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 末页
  • 共5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